馮軍:華旗上下都在下“愛國者象棋”
文/ 侯耀晨 孫鵬鵬
馮軍,陜西人,1992年畢業于清華大學土木系建筑結構專業,“愛國者”品牌的創始人,北京華旗資訊數碼科技有限公司總裁。
原本想出國的他因拿不出出國前需要花費的各種花銷,而被分配到了一家建筑工程總公司。據說,馮軍只在單位待了半個小時,聽說將被派往馬來西亞,他毫不猶豫揚長而去。
口袋里揣著200多塊錢,馮軍來到中關村,開始了自己的創業生涯。雖然起初在中關村的地盤只是某個小框臺的一張桌子,當時的公司也只有他和一個搬運工,但馮軍為自己的公司注冊了一個響亮的商標“華旗”——意為“中華的旗幟”
由于早年無孔不入的推銷經歷,“馮五塊”的雅號不徑而走。當然,今天的馮軍已遠非當初的“馮五塊”那么艱苦了,他所率領的華旗系也正在向自己的“國際品牌”夢想進軍。
2009年8月下旬,馮軍就陜商的歷史與未來,接受了《《中國商人》》的專訪,以下是此次訪談實錄:
我們華旗一直堅信一個寓言:
中華民族每30年會有一次重大飛躍的機會
《中國商人》:歷史上秦、晉商幫以“山陜商人”之名位居十大商幫之首,但是改革開放三十年之后,各地商幫均有不同程度的復興之舉,唯獨“陜西商人”少有群體聲音發出,已經成為秦人之痛。您對這種歷史變遷有何觀感?
馮軍:我們華旗一直堅信一個寓言,這個寓言就是中華民族每30年會有一次重大飛躍的機會。從1919年中華民族開始自省,到1949年中華民族開始自立,1979年中華民族開始自強,再加30年恰恰是2009年。所以,經濟危機實際上是偽裝成困難出現在大家面前的機遇,只要這個時候中華民族可以自信,能夠把自己的優勢充分地發揮出來,能夠把自己的人才優勢、智慧、創新能力發揮出來,用到自己的本專業上,把自己的優勢發揮出來成為本行業的數一數二,當然可以做到在經濟危機中有一個騰飛的機會。
陜西有那么多的商業人才,那么多的優秀企業,我相信只要能夠在各自的領域,不但在國內做到數一數二,而且能夠在亞洲、能夠在全世界爭取做到數一數二,最后的這個合力,一定會是中華民族騰飛的轉折點,所以2009年拜托大家把自信心都能夠拿出來。
《中國商人》:從企業發展的外部環境,比如制度環境來說,您是否認為明清之間的商人所處的市場環境比現在更自由一些?
馮軍:現在應該說是企業發展環境最好的時期,近30年的改革開放,中國創造了讓全世界震驚的經濟增長奇跡,更創造了一個非常健康的經濟發展環境。現在全球金融危機,很多西方國家甚至是在負增長,而中國依然保持了8%的增長,中國的騰飛現在對全世界經濟都是一種拉動作用,中國的崛起是全世界所盼望和包容的。國家制定了“將中國在15年之內建設成為創新型國家”的偉大宏圖。愛國者和其他民族品牌一定會抓住這樣一個歷史機遇,依靠自主創新,在后奧運時代走向世界,參與全球比賽,將中國制造的優勢逐步轉化為中國創造的優勢,真正讓中國創造成為全球華人的驕傲!{分頁}
創新上不能蹩自己人的馬腿,
而且還要不蹩競爭對手的馬腿
《中國商人》:您對歷史上陜西商幫的興衰沉浮,他們的營商思想和經營智慧有何印象?
馮軍:中華民族勤勞、智慧,五千年中華文明創造了許多世界奇跡,陜西商幫是其中的一個代表之一,他們經商的思想和我們愛國者象棋企業文化中的精髓非常相似,特別是“炮”的思維,跳躍性思考,靈活解決問題。中國象棋中的“炮” 是中國文化的靈魂所在,是中國文化中獨有的跨越性思維的體現,它的深刻含義就是創新,因為“炮”的最大特點就是可以跨過一個子取子,形成一種三維的走法模式,而國際象棋,都是在二維平面上走動,所以說“炮”是中國人聰明才智的最好體現。
《中國商人》:過去的陜西商幫,多由家族企業組成,那么就古代家族企業和今天的家族企業所遇到深層次問題來看,您覺得二者有沒有可比性?
馮軍:不管是古代家族企業,還是今天的家族企業,所遇到的問題都是可持續發展問題,要實現可持續化發展,首先是內部長久的凝聚力問題,合理的現代化的制度才是一個團隊精神的保證。
愛國者一直推崇一種國際象棋企業管理思維,在國際象棋里,“卒”攻到底就可以升變,他可以變成“后”、“象”、“車”等等。中國象棋里雖然有“過河的卒子賽大車”,但緊跟著就是“沉到底的卒子就是死卒”,當他為了整盤棋獻身之后卻遭到遺棄,這規則就造成了大家都不愿意往前走。而國際象棋,卒子只要攻到底就能夠生變,變成它自己想變的一個角色,只要在某個領域干到了數一數二,他就可以決定他未來的命運,他就可以再挑選下一個更好的崗位,他理想中的崗位。
再說“象”,中國象棋的“象”第一不讓過河,也就意味這中國的管理者很辛苦,只能死守在自己的地盤上不能出去,不能學習別人的東西;第二,最可怕的是中國象棋的象,左邊那個象如果站在中間這個位置的時候,右邊這個象一輩子別想去左邊,互相擋著,這就是中國象棋的規則,這就好比一個團隊里面的兩個管理者,不是合作關系而是個矛盾關系,這就很麻煩,人和人之間變得勾心斗角。
而實際上,一個團隊里邊的同樣地位的兩個管理者,或者是兩個部門的話,他應該是齊心協力去共同一致對外,不要產生內耗,國際象棋的規則就是建立在這個基礎之上的,一只象占黑格,一只象占白格,這兩只象永遠沒矛盾,不但可以過河,而且這兩只象來講永遠是1+1=11的關系,他倆不但沒矛盾,而且單象去殺王的時候,無效,殺不動,你在黑格里面,它在白格里面,你永遠夠不著它,但是雙象去殺王,王連躲的地兒都沒有,無地可躲。
中國象棋和國際象棋中的“馬”都走日字格,代表創新。只是中國象棋的馬有“蹩馬腿”這一規則,而國際象棋的馬則完全沒有“蹩馬腿”這一概念。兩個完全一樣的角色,只是規則上的一個轉變,產生了巨大的社會效果是完全不一樣的。中國有一個古語,一個中國人是一條龍,三個中國人是條蟲。拖后腿、別馬腿,在英國字典里面查不到的詞,在中國的辭典里面到處都是,這種潛移默化的規則嚴重的阻礙了中華民族的創造能力的發揮。
馬走的是“創新”的路子,強調與時俱進、不斷創造新的價值,所以要堅決反對“蹩馬腿”現象,而且不但不能在創新上蹩自己人的馬腿,而且還要鼓勵競爭對手去創新,不蹩競爭對手的馬腿,提倡團隊精神并不意味著排外,凡事能夠為消費者創造新價值的國際競爭對手,我們要積極去向它學習把它作為我們的榜樣去超越,這樣大家才能形成良性的競爭。
其實女性的團隊精神是最強的,國際象棋中的一大特點是有一個“后”的角色,這是棋盤中唯一的女性,但是她的威力是棋盤中所有的棋子當中最大的,就好像足球中場負責全盤協調者一樣,既能橫著走、豎著走,還能像“象”一樣斜線行走。自從開始下國際象棋后,我們就發現我們華旗8個高管全是男的,后來我們請來了祁老師,作公司的副總,她加入進來以后,公司立馬就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現在華旗有一半管理層都是女性,包括我們隨身數碼分公司的總裁吳總婷,包括我們的財務總監、審計總監全是女性,都非常優秀。這實際上說明了女性在團隊中能夠使得管理工作達到統合綜效的效果,使得整個團隊顯現出生機和活力。
但中國象棋最大的優點就在于特有的“炮”,跳躍性思考,靈活解決問題。中國象棋中的“炮” 是中國文化的靈魂所在,是中國文化中獨有的跨越性思維的體現,它的深刻含義就是創新,因為“炮”的最大特點就是可以跨過一個子取子,形成一種三維的走法模式,而國際象棋,都是在二維平面上走動,所以說“炮”是中國人聰明才智的最好體現。
所以愛國者在國際象棋規則基礎上加上一個中國的“炮”,就變成了一種“愛國者象棋”,現在華旗上下都在下愛國者象棋,包括公司制度也按照這個思維來構建。 {分頁}
我希望奧運之后的30年,
是中國“創造”的30年
《中國商人》:改革開放初期,陜西曾先后涌現出來輝武、一枝劉、沙鵬程、雷鵬斌等一大批風云人物,對于他們的成與敗,您有何思考?
馮軍:中國有句古語:不以成敗論英雄。總結改革開放過去的30年,我個人把它稱之為中國“制造”的30年,中國由改革開放前的貧窮落后一躍發展成為如今的“世界工廠”。我希望奧運之后的30年,是中國“創造”的30年,我們要借助30年改革開放所帶來的經濟基礎優勢,充分發揮中國文化的吸引力,帶動中國企業、中國品牌、中國產品通過自主創新擴大在全球的影響力,特別在全球金融危機后,這更是中國企業的一個絕佳機遇。
《中國商人》:就今天陜西當地的企業家來看,雖然其群體影響力還不能跟其它的強勢商業群體相提并論。但是像榮海、王國慶、吳一堅、趙濤、崔榮華、郭家學等一批實力人物正在成為具備一定代表性的陜西企業家,您是否熟悉這些企業家?您認為他們跟來輝武這一批企業家群體之間有何不同?
馮軍:企業家群體可能表面上有不同,但實際上,我認為企業家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執著。要想做成功一項事情,必須具備堅持執著的精神。比如我,作為學生創業者,沒有背景,沒有雄厚的資金,就是靠自信,靠勤勞,靠執著,這才有了今天的華旗愛國者。
《中國商人》:今天的浙商、溫商、晉商等商幫都是熱門標簽,就您對這些企業家群體的了解,他們跟陜西商人有哪些值得互相借鑒之處?
馮軍:浙商、溫商、晉商都是具備一種非常開放性的思維,如果用現在的語言,就是國際化的視野。中國畢竟只占了全球6%的GDP,還有94%的GDP在海外,這么大一個發展空間,如果中國企業不去做的話,太可惜了。當前世界經濟增長明顯減速,造成國際資產、人力等相關價格普遍下降,為中國民族品牌發利用海外市場和提高科技實力帶來了有利條件。而且,金融危機對于國外消費者在消費觀念上,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如何“省錢”成為了普通消費者第一要考慮的事情。這對于中國民族品牌來說,如果能夠把高端品牌做好,在同等質量的前提下,價格還比現在大部分國際品牌合理得多,將更具競爭力,能夠為全球消費者創造更大的價值。反過來,走出去的企業不僅極大拓展了自己發展空間,同時也了賺取外匯,拉動國內的內需,形成良性循環。
《中國商人》:我們了解到陜西當地政府正在通過各種方式推動各地陜西商會的橫向聯合,而且像陜西商界人士也有“復興陜商”這樣的使命感,您對此種共識的形成有何看法?
馮軍:華旗一直有一個理論,就是1+1=11,定位不同,方向相同的兩個1相加,可以達成11的增值效果,陜西商會的橫向聯合無疑是件非常好的事情,大家可能定位不同、處于不同行業,但是只要目標一致,這里面就有巨大的合作空間。
在企業發展,市場競爭中,是否擁有團隊精神已經成為影響民族企業崛起的重要問題。尤其現在我們都面臨的是一種全球化的競爭,光靠某一個企業去單打獨斗,是沒有什么作用的,1964年東京奧運會,索尼、松下、佳能等一大批日本企業相互支持、相互鼓勵走向了世界;1988年漢城奧運會后,三星在4000萬韓國人支持下成為世界品牌。這不是某一個人的功勞,也不是某一個公司的功勞,這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揮出其團隊精神所帶來的巨大飛躍,我相信咱們陜西人既勤勞明、又智慧,只要團結,只要把團隊精神發揮出來,一定能夠走向新的騰飛!
《中國商人》:陜西一直有強大的人才優勢,現在以榆林為代表的能源經濟也也已成為陜西區域經濟發展上新的優勢之一。但是,當我們把西安與成都,把西安高新開發區、甚至榆林市的GDP跟華為這樣的企業比較時,其結果讓人不容樂觀。您認為在當前全球經濟危機背景下,陜西區域經濟發展重點應解決的是哪些問題?
馮軍:首先要找準定位,然后一定要聚焦在這個定位上。陜西擁有千年的歷史文化資源,這是其自身發展一個非常大的優勢,陜西必須把自己上千年別人沒有的文化優勢發揮出來。有一句話叫做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其實不管是做哪個企業,各行各業,不管是自己做自己的行業,還是作為政府要發展自己的產業,一定要明確自己的定位,一定要發揮自己的優勢,要知道自己的根本。經濟危機中感覺到痛苦的,不管是其他的國家,還是跨國企業都有共同的特征,不夠聚焦。凡是聚焦的企業這次在經濟危機中不但不感覺到痛苦,反而發現了更好的機會。
文化是知識產權的來源、根基,也是最大的利潤來源。而一旦占領了“知識產權”這個高地,特別是金融危機之后,可以完全變成我們從全世界獲取利潤很重要的途徑,2009年是一個轉折點,對于陜西來講、對于西安來講,有巨大的成長空間,一旦把握好機遇真正“走出去”,去從全世界獲取利潤,我們就贏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