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袁 鳴
嘉 賓:研祥集團董事長 陳志列
觀察員:國金證券首席經濟學家 金巖石
北京大學中國企業史研究室主任 吳曉波
用友天創管理咨詢公司董事長 高少義
他所在的企業是中國第一、世界第五的工業計算機企業,他讓全世界都知道了這樣一句話:“定價權、中國造”,他就是研祥集團的董事長陳志列。
陳志列,研祥集團董事長。1963年出生,畢業于西北工業大學中歐商學院。1990年加入航空部北京設計院,1993年創辦深圳研祥機電實業有限公司,2000年任研祥集團董事局主席兼總裁,先后榮獲全國工商聯感動中國十大風云人物。2007年榮獲CCTV中國年度經濟人物和年度創新人物。
主持人:陳先生給人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高少義:他能從起家到快速發展,應該是把按訂單生產的模式量化生產的結果。我想,能有這種創意,并且能獨立創造這種標準的人, 不僅和自身有關系, 肯定還和環境有關系,這兩者之間究竟有怎樣的聯系?
吳曉波:說實話,他現在在企業界的知名度還不是很高,但在2007年卻被評為全國的經濟年度人物和創新人物,兩獎全收是8年來的第一次,很好奇這是為什么?
金巖石:之前沒有人真正了解他身價多少。想知道15年之前,他當初辦企業時候,是已經朝著這個目標在走還是后來走著走著,突然間發現,自己居然成老大了?
不得前三名,也可以創業
陳志列:我去深圳的時候是1991年,全家的存折加起來只有500元。一年以后,鄧小平南巡唱響了《春天的故事》,海內外的資金和人才都“呼呼”地闖進深圳。投資熱和創業潮瞬間席卷深圳,我也被卷下海了。
主持人:待遇怎樣?
陳志列:待遇不錯。我可以透露一下,我當時大概每個月賺1250元,在同學里面,我算工資最高的。
主持人:聽說您學理工科還有一段小插曲?
陳志列:這要追溯到1978年,我上初中三年級的時候。那陣子,我們家正在討論我該學文科還是學理科,正巧趕上3月18號科學大會召開。會議結束以后,我們家馬上統一了意見,學理工科。在此之前,我是以一個文學青年自居的。
主持人:也就是說,14歲之前您是文學青年,14歲那年科學大會的召開改變了您的人生,據說那一天您填了人生當中的最后一首詞?
陳志列:詞牌名我忘了, 但是最后兩句我還記得, 就是“今學數理就正循, 四化譽滿全球”,然后就開始投文從理, 毫不猶豫地走上理工科這條路。
主持人:陳先生雖然人高馬大,其實是地道的無錫人,但上大學時去了沈陽。那幾年都怎么過的?
陳志列:考大學那一年,我覺得是一個很大的挫折。我從小就一直是班干部,成績也名列前茅,基本沒離開過前三名。高考時我的總分比平時和我水平差不多的人低了整整90分,結果到了沈陽上大學。在大學里,我對自己說,我要體驗一下什么都不要做的感覺,因為我堅信出來上班后,我一定是個干部。所以大學前兩年,我很喜歡歡玩,功課當然也一般。
主持人:那您都忙了些什么呢?
陳志列:大學的時候我有三分之二的時間是在運動場上和攝影協會里度過的,學習沒有全用力,但是基本上還保持在前十名的狀況。
主持人:還是沒有離開集體?
陳志列:對,除了專業的知識以外,我也更多地學到了怎樣與人溝通,怎樣和隊友合作去贏得一場球賽的勝利,怎樣用各種各樣的角度來拍下同一個場景的春夏秋冬,甚至包括夜以繼日地,不分晝夜地來做暗房技術,來磨練自己的耐心。
主持人:收獲還是很大?
陳志列:我不知道這段經歷對以后的創業有沒有幫助,但我可以肯定的是:即使你在大學里面成績沒有一直名列班級的前三名,但只要你確實熱心、有干勁,你也可以和我一樣創業。
約會不看電影,只看《新聞聯播》
主持人:聽說您上課喜歡坐第一排,而您太太喜歡坐在第三、第四排?
陳志列:她坐第幾排不是我能決定的,但是我想她不喜歡跟我坐同一排,這點可以肯定。
吳曉波:那看電影呢?
陳志列:我記憶中,我們倆沒有一起看過電影。我是在沈陽參加工作后認識我太太的,那時她還在北京上學。
主持人:怎么認識的?
陳志列:大家看我26歲了,該找個女朋友了,然后跟我推薦說在北京有一個合適人選。于是我就跟單位申請了一個去北京出差的機會,回來后,我跟我們研究院的研究室主任說,您看我吧,軟件和硬件都可以,以后有北京的工程就派我去吧,還可以給您省一個人的差旅費。那一年我去了北京六次。
金巖石:26歲之前就沒有對其他人有感覺?
陳志列:沒有,我在我們班年紀算小的,班里的10個女生全比我大。
主持人:公差一年才去北京六次,這戀愛談得不容易。
陳志列:我女朋友家附近最便宜的招待所和防空洞,我都住遍了,那個時候防空洞住一晚不到五元錢。每天晚上去她們家看新聞聯播,先到她父母身邊問好,伯伯好,我來出差來了,住那地方沒有電視,我來你們家看看。然后看完新聞聯播,再掃兩眼就走了。
主持人:從來沒把女朋友約出去過?
陳志列:不可能,她父母看著呢。
主持人:所以沒看過電影,只看過新聞聯播。然后談了多長時間?您不是去西北大學讀研究生了嗎?
陳志列:對,去西北工業大學讀研究生。
主持人:那出差去北京的機會就更少了?
陳志列:不,你看看地圖就知道。那時候沒有沈陽到西安的直通火車,必須在北京換,我記得那時候火車票買的都是通票,然后在北京停,可以停挺多天的,我一般都把那日子停足了,才回沈陽,或者才回西安。
高手誠聘高手成十佳廣告語
主持人:我突然從另外一個角度發現, 您能夠有今天的成就,是因為您背后有一個了不起的女人。1993年您辭職下海,所有人包括父親母親、岳父岳母、老領導老同事,都勸您別下海,您太太當時是什么態度。
陳志列:我太太非常果斷地說,你必須下海。我們在決定創業前,做了四個半月的paper work。那時候我倆在深圳住,家里沒有椅子,只有一張床,我們倆拿報紙墊著,人坐在報紙上,把床當桌子,把切菜的板鋪在上面,再反復地分析,創業的利是什么、弊是什么?創業不成功會怎么樣?創業會成功嗎?創業會碰到哪些問題?每天晚上就研究這些事情, 一共研究了四個半月。所以我覺得那個時候,我是真的想清楚了,也無悔了才創業的。記得寫結論的時候都是分開寫的,她拿一張紙,我拿一張紙,做還是不做。寫完以后都很緊張,因為不知道結果是什么,結果翻開來一看,都是做。
主持人:您太太對您的一生有如此重大的價值,您平時是怎么表彰她的?發個小金礦啥的?
陳志列:沒有,我們結婚就沒辦過婚禮,所有生日也從來不慶祝,有時候都忘記了,所以我覺得挺遺憾的。后來有一陣子我經常去美國硅谷,有一次我受邀請參加當地的一對夫婦的十周年慶祝會,他們包了一個很大的場地,星星點點的全是燭光。身在其中心里有點難受,當時眼淚就流了下來, 然后我發誓說回來也要辦一場。
主持人:您辦了嗎?
陳志列:辦了,但是場地沒有那么大。我把一個西餐廳全包了下來,但誰也沒請,就我們倆,點上燭光,除了過道以外全部是花。但只有這一次,從此以后再也沒辦過。
主持人:除了現場布置外,您有沒有說一些特別肉麻的話讓她受不了?
陳志列:我記得當時苦練了幾首歌刻成盤放給她聽。她說那歌挺好聽的,但她沒發現是我唱的。
主持人:您這個創業團隊,除了您跟您太太,還有哪些創業骨干?
陳志列:當時我們在廣告上說,高薪誠聘高手,結果那個兼職的打字員給打錯了,變成高手誠聘高手。登出去后我都不知道這事,結果,朱軍就來了。他是這個行業在江浙一帶的頂尖老大,還受到過************的接見,真是高手,他奔著會高手來的。
主持人:他以為是來打擂臺的?
陳志列:對。這條廣告當年還被報紙評為十佳廣告語。
高少義:很多高手選擇工作,不是為了錢,只是為了一種氛圍,為了能與這個階層的人一起共事。{分頁}
邊聽邊記成了管理專家
吳曉波:深圳在80年代中后期有一批創業人,如任正非、侯為貴、史玉柱。您是響應鄧小平南巡講話以后跳下海去的,您沒他們幸運,因為1993年以后跟80年代創業相比,門檻已經越來越高,對您的核心技術要求也越來越高。
陳志列:對。我們不像80年代那些人一樣有機會。我們出場的時候,必須旗幟鮮明地告訴別人公司是做什么的,不能說我底下又有倒棉花的,又有負責進出口的,又有系統集成,這樣肯定不行。
主持人:說說您的第一桶金是怎么來的?
陳志列:我掐指算過,基本上像我們這樣的創始人,95%以上都是做技術出身的,對這行吃得挺透,要不吃透的話,不敢自己做,我一開始也就是用自己的這個特長來做,第一桶金也是這么賺的。上午講,下午就收錢。做到一定程度后,人多了起來,技術專家就面臨一個新問題,如何變成管理專家。
主持人:您是怎么過這一關的?
陳志列:我逮人就問。那時深圳的香港臺灣人特別多,只要讓我認準對方是個老板,我一般在飯桌上就會搶著買單,買完單以后說咱再上哪兒坐坐?
主持人:繼續聊?
陳志列:是。我會提出一些困擾我的問題,讓對方幫我解答,一邊聽一邊在紙上記下來。對方一看我的態度,就講得更認真了。
金巖石:人都有一個好為人師的本性。
陳志列:到現在我都養成這個習慣,假如在飯桌上聽到什么,我馬上掏出紙筆記下來,而且15年來,講的人都在我記了以后講得更多。
金巖石:聽說您還用這一招化險為夷?
陳志列:對。有次我們去監管部門,本來是人家審問我們的企業怎么樣,結果他們中間說了一句什么話,我又習慣性地拿出破紙片記錄,人家好像忘了要問我問題,而是告訴我,企業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如果別人問應該如何回答。
“不許剎車”模式和“天道酬勤”管理
主持人:我們好奇您的管理模式,為什么叫“不許剎車”?
陳志列:在我們公司的管理層,不管是哪個級別,進來就得培訓。然后會告訴你一個比喻,開車時,只能往左打輪或往右打輪,腳也只能踩在油門上,不許踩剎車。即使到了一個丫字型入口,分不清楚走哪時,也不能分成八二,往八那方向走就完了。如果他去問上司,上司就會跟他說,你別跟我發嗲,就這個回答,這也是我們公司的專用名詞。然后他說我還定不了,我們就會培訓他去扔鋼镚,扔完以后他不能停,還得馬上作出往左拐或往右拐的判斷,就這樣一個模式。
主持人:萬一錯了,成本不是很高嗎?
陳志列:非常低,因為這完全是他自己的決定。所以他做完以后,毛孔都會豎起來,花了錢,投入了人員,他就會天天盯著,一旦發現不對,第一個往右拐回來的也是他,而不是他的上司。所以兩點之間,不管是向左轉還是向右轉,最后走的距離最短的,是由操盤的人完全決定。操盤人自己也總結說,這種方式效率最高,走的彎路最少,而且工資也最高。即使真失敗了,他們寧可自己掏錢,招家屬都上也要把它扳回來。
主持人:把人的自主性發揮到了極致。
高少義:您能這么大膽地讓員工做決策,是什么文化讓員工覺得即使把家屬帶來,也要把這個事情擺平?
陳志列:研祥的企業文化,曾經被別人寫過一本書,叫《非經典管理》。上我們的招聘網站,第一句話就是天道酬勤,第二句是,如果研祥不酬你,天酬你。比如我們研祥不酬你,你干得好,拿得少,沒關系,肯定有人來挖你,這就是天酬你。或者說你都做得非常好,等你創業以后,你能獨挑一攤,這也是天在酬你。
主持人:您出了一本新書叫《專業主義》,跟《非經典管理》有什么不同?
陳志列:15年來我們就專注這個行業,不僅活下來了,而且活得還不錯。所以在專業主義系列叢書里,研祥被作為一個案例進行研究。
主持人:稍微說明一下,研祥公司的產品,在國民經濟的各個行業里,目前來說還沒有用到過。研祥產品應該被稱作為特種計算機。特種計算機的工作范圍特別寬,可以從零下負45度到零上正107度。在其他的各種惡劣環境里面,長期連續運行的計算機,對普通的老百姓來講,都稱作特種計算機。
金巖石:研祥對未來有什么期待?
陳志列:把我們目前的服務內容拆分上市。一個公司叫研祥,最大的特種計算機公司,另一個公司就叫中國外包。
金巖石:我覺得您現在應該是三步走,就是A股加H股,最后再甩一把直接上美國,三個一塊上。
陳志列:好,聽老師的。
2017年是死線,只能提前
主持人:您這輩子最感激的人和事是什么?
陳志列:最感激的人是我的母親。因為我母親是高中的高級教師, 是她決定我上理工科的。而且在我高考失敗的那年,她對我說, 你已經選不到一個好學校了, 那就選一個好點的專業吧,所以把挑專業放在了首選, 這影響了我的一生。
主持人:父親在您生活當中是什么樣的位置呢?
陳志列:我父親已經去世了,但他一直給我很大的壓力,因為我母親說我的智商只有我父親的一半。我父親去世的前兩年是坐在輪椅上度過的。我倆下象棋,十盤我只能贏他一盤,父親怕我不服,又跟我下五子棋,勝率還是一樣,十盤贏他一盤。后來我還專門找了公司里五子棋水平最高的同事陪我練,一個月后我回去跟父親比,勝率提高了10%,十盤我贏他兩盤。所以我母親說過,我是趕上了好時候,要是我爸,根本用不了15年,8年就能干成我這樣。所以我挺感謝這個時代的。
主持人:您趕上了好時代,現在有名有利,也有幸福的家庭生活。有人說男人到了40歲以后,幸福感會降低。您覺得四十不惑的您,以后還有什么樣的事情會讓您激動、興奮?還有什么樣的追求?
陳志列:做全球這個行業里的老大。我要到德國、美國、日本,和國際巨頭練練去,這個事讓我有點激情。而且我們這個團隊,大家的生活其實都過得很好,比想像中有錢,但大家就是不肯離開,還要接著干。所以,我把當全球老大的時間表設置好了,2017年,是死線。現在我們全部團隊開車,就是死也要把這個死線時間提前,否則真要到2017年才能實現這個目標,團隊會沒有什么成就感。
主持人:陳先生的成功之道在哪里?
金巖石:執行力。
吳曉波:南人北氣,他是南方人但有北方人的氣質。
高少義:目標明確、生活等于事業。
主持人:陳先生,在您心目當中,最崇拜的人是誰?
陳志列:劉翔。
主持人:為什么這么崇拜他?
陳志列:在賽場上,就劉翔一個中國人,黃皮膚黑頭發,被各個國家的冠軍包圍著,但他在一聲槍響后,不斷地跨越不同的障礙,第一個到達終點,他就是老大。而且他在賽場上,游戲規則透明,不使陰招,只靠技術說話。起跑不好他就練起跑,前五欄太慢,他就練前五欄,然后他跟全球競爭,又很專注,所以我覺得做得太完美了,真的是我的偶像。
主持人:分析得非常專業,這跟您愛好運動有很大的關系。我們也希望您成為工業計算機賽場上的劉翔,更希望您在有技術、資金的情況下,不僅能跑起來,而且能飛起來,永遠拿第一。
提示:文章內容僅供閱讀,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