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浙江省文化廳文化產業與科技處副處長、
浙江省浙商文化促進會秘書長 何蔚萍
回顧人類的發展史,我認為文化的大發展有過幾次大的機遇:第一次機遇是古希臘,它的哲學、藝術、建筑的繁榮,使它成為歐洲文明的源頭;第二次機遇因該是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的出現,確立了中華民族的文化格局和精神走向,使漢唐盛世成為世界文明的一個坐標;第三次是十六世紀歐洲的文藝復興,一大批的文化藝術巨匠的出現,奠定了歐洲今天在世界上的文化地位;第四次大機會是,上個世紀四十年代美國文化產業的興起,我們看到今天,美國文化產品可以說是橫行世界。人類文化史上的第五次大機會現在到了中國。同樣重要的機會現在給了我們浙江文化界。而這一次崛起的標志是中華文化的復興。中國的文化產品將帶著中國文化的標識,帶著傳統文化和中國特色文化的烙印再一次影響世界。
一、機遇垂青浙江文化界
為什么這次機會主要是給文化界?發展文化產業不能離開文化人,因為他們身上積累了大量的文化元素;但是,搞文化產業也不能只依靠文化人,因為產業是商業范疇,而文化人多半不太懂商業運作。所以,只有文化人與企業家結合,才能促進文化產業的良性發展。“文化界”應該是“文化人+商界”的概念,二者兼具實力的當屬浙江。
首先,浙江省有著深厚的文化積淀,一直被稱為文化之邦;這幾年省委省政府打造文化大省,又建立了很好的行政基礎:統一思想、建立機制,經費也有一定的保障;最重要的是我們擁有全國首屈一指的企業家隊伍——浙江商幫,同時我們還有豐厚的民間資金,一萬億之巨在尋找出路。
具備“人和”與“地利”的浙江,更具“天時”。經過改革開放30年的充分競爭,浙江的企業都面臨一個如何轉型升級的問題,文化產業是轉型升級最好的良方。轉型升級有兩大范疇:一是升級,那就是資源整合,做大規模,然后提升技術和增加文化含量,做成品牌;二是轉型,這次金融危機之后,將有相當數量的企業離開制造業,轉向服務業,更多的是轉向文化產業。所以,我們今天對待文化產業的態度和力度,將影響到十年、二十年之后浙江省經濟在整個中國的經濟地位。
二、神奇的美第奇家族
十六世紀前后,意大利佛羅倫薩,這個城市在短短幾十年的時間里出現了一大批世界頂級的思想文化藝術巨匠,像米開朗基羅、達芬奇、但丁、薄伽丘、拉斐爾、伽利略、馬基雅維利等等,這個城市由此獲得歐洲文藝復興發祥地美譽。這個城市所帶給我們的思考是,為什么這個地方可以出現這樣集聚式的人才噴發?如果這個城市的人天生聰明,那是不是從此以后這個地方應人才輩出,源源不斷,好像不是。如果這僅僅是一個特例,那么,意大利的佛羅倫薩可以辦到,我們中國的某個城市可以辦到嗎?我們浙江杭州可以辦到嗎?
我們對那一個時代進行分析,我們發現了這樣一些背景因素,當時作為城邦制的統治者美第奇家族做了幾件事:1、修建各種建筑收藏藝術品,建造柏拉圖學院、雕塑學校、公共圖書館等,給大眾提供了一個高品質的審美場所;2、遍請四方學者、名流,為他們提供一個非常好的學術交流與靈感碰撞的平臺;3、支助了一大批藝術家與工匠,其中最著名的是達芬奇、米開朗基羅和伽利略。
美第奇家族無意中開創了文化整合的最佳模式,讓藝術家與知識進行整合,圖書館、博物館、美術館給藝術家提供了廣泛的閱讀面;讓藝術家與思想家、各種學者、名流進行碰撞整合,那就是文化沙龍;讓藝術家與資本進行整合,那就是對藝術家、思想家進行贊助,幫助他們解決衣食之憂,更重要的是,以資金支持讓他們有可能把許多絕妙的想法轉化成作品。正是這種難得的整合,當時文化藝術獲得了最自由的發展空間和最肥沃的成長環境。(我們知道,歷史上無數天才的文學藝術家大多生前潦倒而死后成名,這是因為他們缺乏謀生的手段,更不用說去追求心愛的藝術了)于是,佛羅倫薩成為各種藝術靈感的初生地和發酵地。從而使一大批文化藝術巨匠噴涌而出,而佛羅倫薩也由此成為獨一無二的文化圣地。
三、產業大整合,浙商能做什么
非常巧合,我們今天又遇到了一個可以自由整合的時代。而我們浙江的今天與當初的佛羅倫薩非常相似。改革開放三十年,浙江積累了大量的人才和貨幣資本,積累了廣泛的產業基礎。浙江差不多每一個縣市都有自己的文化和產業特色,這些文化和產業特色許多已由浙商去完成,但更多的需要浙商去關注、去行動。
杭州的絲綢,東陽的影視,嵊縣的越劇,義烏的文博會,青田的石雕,浦江的書畫,龍泉的青瓷和寶劍,寧波的鋼琴,湖州的筆,云和的玩具,仙居的工藝品,桐廬的制筆業等等。這些不大不小的產業正是文化產業大整合的母體和起點,這個整合是人才整合、資本整合、產業整合、浙商整合。這個趨勢體現為融合化、整合化、集團化、園區化、載體化。
一個文化與經濟大融合的時代,文化與所有的經濟元素大整合的時代已經到來。
其核心是:立足浙江,謀劃全國。資本運作,產業連鎖。
這個時候,對趨勢的認識和把握是做好文化產業的關鍵。
微觀層面,是如何發揮文化企業大集團在整合文化產業中的作用,要鼓勵文化產業大集團以金融資本對現有的文化資源進行重組、并購,在做大自身的同時更迅速的占領和拓寬市場。如打造富有競爭力的發展平臺、包括園區。這個園區不僅要完成資源集聚的功能,重要的是要在園區內完成整個產業鏈的設計,要以整合的理念來構建園區的框架。一個園區就是一條產業鏈。和過去許多由相似產業構成的同質園區不同,你不可隨意移動某一部分,這個移動會對整體造成影響,它是一個有機的整體。這樣的園區才更有生命力,有成長力,而它的發展力,不可限制。
中觀層面,要不斷去發現和創造文化產業發展的新的商業模式。商業模式的競爭是最高形態的競爭。商業模式的創造過程就是企業整合資源的過程,通過這個過程使得各種社會資源得到有效組合后產生出完全不同的經濟效益。比如,我們浙江有亞洲最大的小商品市場——義烏。大家知道,整個歐美的圣誕節,其實是義烏人操辦的。那么,我們義烏人可不可以給中國人操辦春節呢?試想,二十年前,有多少中國人過圣誕節?二十年后,又有多少中國人不過圣誕節?圣誕節在中國發展到今天,影響力甚至超過了許多傳統節日,完全是商家炒作的結果。那么,我們的商家是不是可以把中國的春節炒到全世界去?一旦義烏人可以給全中國乃至全世界操辦春節,那么,浙江眾多塊狀的產業就變成了一個產業,那就是文化產業。這就是我們講的“大整合”。其特點是:思想引領、文化融入、資本融合。其結果是,復合型企業大量出現,綜合型企業快速增加,資產增長進入另一個噴發期。
宏觀層面上,國家鼓勵文化產業走出去,所以,這個資源整合的范圍,是整個中國,是全世界。產業沒有邊界,資源沒有國界。今天,我們可以取得什么樣的成就,其實,就取決于我們在什么樣的層面上整合到什么品質的資源。
改革開放三十年,企業的生存和發展模式已經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這個變化就體現在對資源的整合的有效性上,也體現在傳統產業向文化產業轉型的過程,商業資本與文化資本融合,做大、做強的時代已經來臨。前面三十年,大量的浙江農民在改革開放政策的引導下,以“四千精神”把自己塑造成了身價不菲的浙商??梢哉f已搶先過河。在接下來的三十年,浙商將與文化藝術界一起第二次創業,創文化產業之業。第一次創業是艱苦創業,汗水創業,白手起家;第二次創業是文化創業,智慧創業,整合資源,再上臺階,塑造新一輪浙商形象。浙商也只有把握好文化產業這次機會,才能百尺竿頭,更進一步,開創一份新的輝煌與未來。
(摘自中國第二屆創新大會發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