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福建閩商文化國際發展公司董事長伍繼延
文/本刊記者 侯耀晨 枕戈
以“弘揚閩商精神,加快海西建設”為主題的第三屆世界閩商大會,將于5月17日-19日在福州舉行,為海內外矚目。因為閩商群體的特殊性,此次活動將創造國內商幫大會的規格之最。
彼時為湘商崛起鼓與呼的伍繼延,如今正在為閩商精神的發揚,為中國商幫融合和華商整體崛起而大聲吶喊,這將對大陸農耕文明向世界海洋文明的轉型起著怎樣的作用?《中國商人》就相關問題采訪了福建閩商文化國際發展公司董事長伍繼延先生。
中國商人:作為第三屆世界閩商大會重要活動之一,第一屆閩商國際研討會將于5月17日在福州開幕。屆時,來自全球的閩商代表、中外著名學者將共同研討閩商文化及閩商的全球發展。在4月9日舉行的第一屆閩商國際研討會情況說明會上,您作為湘商文化的開創者,在會議上的演講和答問得到廣泛的響應,請問,是一個什么樣的契機,讓你做出從湘商到閩商的精神性跨越?
伍繼延:眾所周知,湘商文化的建設改變了世人對湖南人的刻板印象,也為湘商這個湖南人才的新興群體提供了強大的思想文化基礎,更為湖湘文化從湘軍到湘政的輝煌指明了未來發展的新方向。湘商文化建設的成就在湖南人群體中引起強烈反響,也被世人所矚目。
去年11月10日,我應邀出席中共福建省委統戰部組織的“閩商題材電視劇題材取向座談會”。11日上午的會議由對閩商和閩商文化頗有研究的福建省政協副主席、省委統戰部部長張燮飛主持,統戰部常務副部長翁卡、統戰部副部長、福建省工商聯黨組書記張劍珍等主要負責人與福州大學閩商文化研究院院長蘇文菁教授等專家出席。我提出應從大歷史的尺度、全球化的視野,進行閩文化和華商文化的建設等高度,來梳理閩商文化的觀點,得到與會者高度認同,也結下了今日合作的緣分。
中國商人:湖湘文化和閩文化的淵源很深,歷史上,湖南人周敦頤開創了理學,福建人朱熹繼承并光大了他的思想,并在岳麓書院與山長張栻進行哲學探討,在歷史上留下了“朱張會講”的美名。請問,您是如何看待湖湘文化和閩文化的這種精神聯系?
伍繼延:湘人周敦頤是我國理學的開山祖,生前并不為人們所推崇;理學集大成者閩人朱熹為他作事狀,又為《太極圖?易說》、《易通》作了注解;岳麓書院山長張栻稱周為“道學宗主”,其名聲逐漸大起,甚至被認為“其功蓋在孔孟之間矣”。
從這種精神淵源來講,湖南人開創了理學,然后福建人和湖南人又共同為之發揚光大,并成為北宋后中國最重要的哲學流派。湖南成為中國的理學之邦,的確和福建人的大力弘揚分不開。
我作了一首小詩表達這種精神傳承:“師出同門閩與湘,經世致用義利倡。華商旗幟高揚日,大江歌罷向海洋!”
中國商人:近代鴉片戰爭后,福建人林則徐對湘陰人左宗棠有知遇之恩,而洋務運動過程中左宗棠創建福州船政局的時候,請出了林則徐的女婿、福建人沈葆楨任船政大臣。福州船政局的設立,使得福州知識分子因此得以率先接觸西方先進文化,導致嚴復、陳季同等洋務人才和閩系海軍的崛起。這也可以看作是湖南人和福建人歷史淵源的一段佳話。您現在步家鄉人后塵建設閩商文化,其中又有著怎樣的精神追求?
伍繼延:在歷史上,湖南人有一種易走極端、保守與激進并存的性格。甲午戰前,湖南人的保守在全國是有名的。耐人尋味的是,甲午戰后一場轟轟烈烈的湖南維新運動,使湖南一改昔日封閉守舊的格局。湖南開始大力學習西方,廣開學會、創辦報刊、設立學堂等,成為全國最富有朝氣的一省。
那些走在時代前列、特別是“走向世界”的湖湘人士,表現出很強的通變求新的開放精神;當年的左宗棠數次拜訪丁憂居家的原江西巡撫沈葆楨,把“面辭者四、函辭者三、呈辭者再”的這位林則徐女婿請出來任船政大臣,可謂眼光遠大。最早提出“師夷長技以治夷”的是湖南人,但真正把洋務運動發揚光大的卻是福建人沈葆楨和安徽人李鴻章等人。左宗棠離任時選擇沈葆楨接替自己的職務時說:“接辦之人,能久于其事,然后一氣貫注,眾志定而成功可期,亦研求深而事理愈熟悉。此唯沈公而已。”沈葆楨堅持不懈、勤勤懇懇,同時他愛好讀書,涉獵廣泛,心態開放,在他幼年的時候就從舅舅林則徐身上得到了一些關于洋務的了解。而這些正是對湖南人性格的補充。
從去年開始,在湘商事業如火如荼發展的時候,我已經開始力促中國各大商幫的融合,讓華商旗幟高高飄揚起來。這也許是湖南人的性格定數,只有走出湖南,才更有利于中國商會事業的發展。
在華商里,閩商是最具有海洋文化性格的商幫,而在與臺灣海峽對接的地理位置中,福建尤其顯得重要。閩商在促進中華商幫的整體崛起、促進中國從大陸農耕文明向世界海洋文明轉型的過程中,起著獨一無二的作用。應該說,大力促進閩商文化的發展,具有提綱挈領的作用。
中國商人:福建的確是中國最早的商業出海口,閩商也被公認為中華文明中海洋文明的杰出代表。您最近也很推崇“閩商精神”,那么,您覺得從哪些具體方面,閩商可以看作中國海洋文明的代表?
伍繼延:秦始皇統一中國,秦在今天的福建版圖上設置了閩中郡,“閩”歸入中華民族大家庭,福建文化一直是中國主流文化不可割的一部分,但福建文化卻是這一主流文化中的某種異質。與中原地區正統的黃土文化相比,閩文化是一種“另類”,閩文化在許多方面體現了中華主體文化的本質特征,但閩文化是一種相對獨立、自成體系的海洋文化,它對福建經濟、 對于閩商氣質,都具有深刻的影響。閩史無論是文獻與文物都顯得太少。而在這很少的文物中,還有許多問題沒弄清楚。
“在海中”的閩地,在文化上一直有一種區別于內陸黃土文明的特質,這就是閩地(包括南北附近沿海地區)特有的海洋文化特征。伴廣闊的海洋而居,豐富的海洋資源,一直誘惑著閩人漂泊的沖動、創造財富的沖動,也造就了閩地經濟的興盛與發展。著名學者王魯湘在鳳凰衛視《縱橫中國》的福建特輯中曾說過這樣一段話:“如果不是有數千年農耕文明和內陸文明作羈絆、拖后腿,而任由福建人那種崇拜海洋、勇于飄洋過海打拼的創業精神充分發揮的話,今天的中國絕對是海洋強國!”
無論是深受閩文化影響的南宋永嘉學派“以利和義,不以義抑利”的思想,還是明末鄭氏家族成功抵御荷蘭帝國的全球化擴張之功績,閩商闖蕩全球的歷史顯現出典型的海洋文化特征。
中國商人:您同時作為湘商和閩商的大力建設者,怎么看待湘商和閩商身上的不同精神特質?
伍繼延:在隆重紀念改革開放三十周年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六十周年后,二十一世紀的第二個十年已經到來。在第三屆湘商大會上我們向天下商幫發出的“中華大地各大商幫,正在走向新的融合”的倡議,得到全球華商廣泛響應;“中華民族崛起的新途徑是振興經濟,中華經濟振興的新標志是華商崛起,中華商幫的新使命是創造和諧天下”正在成為共識。
作為海洋文化的閩文化是正在復興的新中華文化的重要生長點,如果其與中華傳統的黃土文化、大河文化成功融合,將使新中華文化在依靠內在基因的基礎上,更好更快地實現偉大復興。
閩商文化是閩文化的核心載體,湘商文化是湖湘文化的最新發展,優秀的地域商幫文化相互融合,必將為華商和華商文化的形成提供重要的思想基礎,推動華商和華商文化的迅速崛起。
中國商人:為什么必須促進各大商幫相互之間的融合,推動華商崛起?
伍繼延:農業文明的時代漸行漸遠,工業化的浪潮洶涌澎湃,在通訊發達、交通方便的今天,依靠傳統社會的地域聯系和宗法關系建立起來的十大商幫,已失去生存的土壤而日漸衰亡;
經濟全球化的迅猛擴張,網絡時代的無限溝通,使國際市場日益統一、地球村逐步成為現實,也讓建立在各地域文化基礎上的所謂新十大商幫,面臨未來向何處去的嚴峻挑戰!
在全國統一市場基本形成、中國加入 WTO主動迎接全球化后,廣大商幫在完成復興地域文化、促進家鄉發展的同時,應該直面國家與國家之間的世界競爭,在更廣泛的基礎上抱團發展,為復興中華文化和發展中國經濟這個更根本的目標而奮斗。
中國商人:目前閩商大會的情況如何?從國家相關部門的重視,從這次大會的文化主題,您認為其中反映了怎樣的一種時代信息?
伍繼延:本次會議的召開,適逢中國政府發布《國務院關于支持福建省建立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的決定》一周年,在這一年中,福建的經濟建設日新月異,福建的文化建設也如火如荼。這不僅預示了中國沿海經濟“塌陷”區域得到了隆起的機會,更是標志著中國文化中的海洋文化得以重視與彰顯。
臺灣海峽再次成為全球矚目的一個焦點。福建省是海峽西岸的主體區域,歷來是中國從海上實現對外開放與交流的窗口,是中國最具海洋個性的區域,閩商是中華文明中海洋文明的杰出代表。對閩商及其所代表的海洋文明的研究,既是恢復人類歷史原貌的需求,也是為今天中國改革開放尋找本土文化資源的努力,更是在重建中國在全球化格局中的話語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