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會是做出來的
——首都商會“小社團、大作為”巡禮系列
文/高健淇 北京山東企業商會秘書長
近十年來,北京各類商會組織由少到多、從小到大、由弱到強,逐漸成為服務首都經濟社會建設和改革開放,推動民營企業加快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
截止2019年5月10日,在北京市區兩級民政機關登記的商會組織共440家,其中異地商會315家;北京市工商聯聯系指導服務的各類商會組織375家,已有148家在民政部門注冊登記,直接登記業務主管單位為北京市區兩級工商聯的為59家。
對北京各級各類商會近年來的工作進行概括式的梳理和總結,其作用和貢獻簡述如下:
守業有責,固本強基
推進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創新社會治理體制”,黨的十九大進一步提出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作為政府與企業及企業家之間溝通聯系的橋梁,商會成為其中不可或缺的治理主體之一。北京商會組織自覺充當政府實施宏觀調控的中介,成為政府引導非公經濟健康發展和非公經濟人士健康成長的助手,推動了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首先是利益協調。北京商會組織在維護會員之間公平競爭的前提下,在市場價格、生產標準等方面進行必要協調,在政府部門的指導下形成了相應的規范和公約,從而保證市場的競爭有序和資源的優化配置。同時,商會將會員企業的意見、建議和訴求向政府及時表達,也將政府的政策和規劃向企業深入轉達,從中進行聯系溝通,共同建立和維護了宏觀、中觀、微觀層面的市場秩序。北京住宅房地產、醫療、食品藥品、餐飲、肉類食品、汽車物流、汽車配件等行業商會,也在行業標準制定、行業安全管理、行業誠信體系建設、平抑物價等方面做出了貢獻。
其次是社會服務。北京商會組織在參與社會治理的過程中,通過提供專業、有效和務實的意見、方法與手段以及相應的規范約束其成員,為社會治理提供秩序和效率。一是北京136家鄉鎮(街道)商會、315家異地商會、12家園區商會等商會組織,充分發揮商會會長的公信力和影響力,積極團結會員、協調社會關系、化解矛盾、平衡各方利益,為政府的社會治理拾遺補缺。二是商會承擔起部分群眾性、社會性和公益性的社會服務職能,滿足社會治理需求,實現多元社會主體共建共治共享局面。以北京東西城為例,東城區南鑼鼓巷商會在全國率先承接政府職能參與社會治理,建立一個地區的自律性公約《南鑼公約》,成立了南鑼巡邏隊,使南鑼鼓巷商業街環境得到維護和改善,形成了黨委領導、政府主導、相互參與、社會支持的“南鑼經驗”。目前,東城區17個街道商會、西城區15個街道商會配合政府完成了燃氣管線鋪設工程、交通秩序優化工程、地面排水道改造工程等五大工程,全面參與城市管理、環境提升、社區服務、文化建設等等,形成了政府治理和商會自我管理相輔相成的良性治理模式。在此過程中,涌現出了一批如什剎海、德勝、牛街、西長安街、大柵欄、廣內、東四等富有行業特點和以區域功能為特征的商會典型。北京市靜態交通業商會是在全面推廣首都交通信息科技化、智能化應用,解決城市停車難的形勢和背景下成立的,商會相繼開展了各類型培訓、政策宣導、專項檢查、停車大數據采集應用、停車信息移動互聯網平臺建設等多項工作,受到政府和社會的廣泛好評。三是在應對諸如“非典”“5.12汶川地震”“7.24北京特大暴雨”等各種社會突發事件和自然災害中,北京商會組織靈活、快速反應,在資金募集、物資籌備和組織志愿者行動等方面,一定程度上補充了政府應急措施,對維護社會穩定具有重要意義。
再次是政治參與。北京商會組織代表本地區本行業,緊緊圍繞首都“四四三三”中心工作(首都“四四三三”中心工作即加強首都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四個中心”功能建設;提高為中央黨政軍領導機關工作服務、為國家國際交往服務、為科技和教育發展服務、為改善人民群眾生活服務“四個服務”水平;抓好組織實施新一版北京城市總體規劃、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為“牛鼻子”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全力籌辦好2022年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三件大事”;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三大攻堅戰”。),積極參與到國家經濟政治生活之中,一方面通過商會本身向政府表達利益訴求,并在國家制定法律法規和政策時,發揮決策咨詢作用;另一方面通過商會的企業家代表以人大代表或政協委員的身份,在各級政府“兩會”期間或在日常履職中參政議政、建言獻策,確保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和維護社會秩序的良好和穩定。同時,各家商會均有讓廣大會員直接了解黨的主張、政府政策與發展理念。商會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經濟企業和非公經濟人士“兩個健康”成長,采取各種形式建立起黨群組織,動員、組織商會成員積極參與到各種政治活動中,確保商會和企業中發展正確的政治方向。此外商會還傳播、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現代化商業文明,培育、塑造優秀企業家,提高辦會水平和優化治理結構,在完善我國社會治理體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壯士斷腕,刀刃向內
配合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和產業轉移
作為全國首座減量發展的城市,北京近年來力推“疏解整治促提升”,在城市功能“量”上做減法,謀求發展勢能“質”的提升。北京商會組織充分發揮商會作用,通過引導教育、反映訴求、化解矛盾使會員企業給予充分理解,積極帶頭、有力配合疏解整治工作的有序推進和產業轉移。
一是行業商會率先垂范,自律先行。隨著京津冀一體化協同發展戰略的實施和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工作的全面展開,北京各類行業商會不等不靠,不怨天尤人,率先垂范,自我加壓,敢于壯士斷腕,刀刃向內。北京市汽車配件、汽車物流、交通運輸、木業、家具制造、商用廚具、石材等行業商會,通過思想政治工作讓廣大會員深刻認識疏解工作的歷史與現實意義,提出“在疏解中創造效益,在疏解中促進轉型”的工作思路,引導本行業配合疏解和產業轉移與轉型。
例如:北京石材商會(北京石材行業協會,一個組織兩塊牌子)與唐山海港經濟開發區簽訂了產業轉移項目戰略合作協議,2014年底具有國內北方石材“巨無霸”之稱的北京西直河石材市場統一拆遷完畢,企業順利落戶到天津的武清、寶坻,以及河北的唐山海港開發區等地;北京市木業商會與河北香河縣簽訂木業非首都功能疏解項目合作協議,并牽頭規劃“國際木業電子商貿中心”,截止目前累計為600多家在京木業企業提供了疏解服務,疏解就業人口3萬多人;北京商用廚具協會與河北定州市聯合建設了“中國定州•北方廚具新城”;北京市服裝面輔料銷售行業協會、北京鞋業流通商會積極參與大紅門地區市場疏解工作,幫助做好政策宣傳、問題溝通和產業承接考察對接,對會員疏解至河北、天津地區起到了重要推動作用。此外,通州區科技創新企業商會在會員企業中發起成立了“通州區產業轉移企業聯盟”,引導有外遷意向的企業積極尋找適合企業發展壯大的承接地,積極爭取落實好相關優惠政策,協調承接地政府做好企業的選址、洽談、落地、建設、投產等工作,全程做好跟蹤服務。與此同時,該商會還與山東省德州市慶云縣共同投資建設了“慶云縣京津冀工業園”,成為外遷企業的堅強后盾。目前已累計引入投資額達92億余元,為大批通州企業開拓了新的市場。
二是基層商會參與共治,自我凈化。北京各基層商會緊緊抓住疏解非首都功能這個牛鼻子,認真貫徹落實《北京市新增產業的禁止和限制目錄》,堅持同心同德參與共治共享,著力實現會員管理精準化、空間管控規范化、經營秩序法治化、環境管理優質化。
例如:東城區王府井商會制定王府井大街的產業、行業品牌的準入目錄,打造以“時尚、韻味、智慧、品質”為核心的“四個王府井”,向著“全國最好的商業街”目標加速前進;西城區什剎海商會配合疏解整治促提升相關工作,通過拆除違建、整治“開墻打洞”、疏解騰退老舊房屋,使變形的街巷回歸原貌,已經成為西城區乃至北京市新地標之一的酒吧街;東城區北新橋街道簋街商會完成了簋街二期綜合整治,商會帶頭拆違建,實現了“生產經營更安全、食品衛生更放心、交通出行更暢通、街巷環境更優美、居民生活更安寧”的整治提升目標;豐臺區馬家堡街道時代風帆樓宇商會積極協助馬家堡街道開展疏解工作,為升級改造后嘉園三里菜市場以及小商品市場無償提供內部空間改造的設計結構圖紙,保證了疏解工作進度。此外,作為疏解提升市場和物流中心重要地區,城六區及通州區基層商會一方面助力疏解提速,在陽光疏解、和諧疏解、廉潔疏解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在參與整治提升的同時,為“老北京、新生活”注入了活力。
三是異地商會抱團發展,集體突圍。北京28家省級異地商會、287家市區級異地商會,除了所在商會企業家會員的籍貫相同外,企業的產業覆蓋了方方面面。其中,籍貫來自浙江、福建、河南、山東、四川、廣西、東北等省市自治區的在京創業企業,則在商貿流通(批發市場)、生產制造、酒店餐飲、汽車物流、家居建材、建筑工程等行業集中度高,涉及企業眾多,從業人員龐大。對于被疏解清退的企業來說,是一次生死攸關的挑戰,如找到合適的發展地點或者轉型升級成功,企業將會繼續發展,反之一些企業就將破產倒閉。
北京異地商會發揮業緣、地緣、血緣等多種紐帶作用,利用友情、鄉情、親情優勢,整合人脈、鄉脈、文脈、商脈、財脈,主動出擊,抱團發展,集體突圍,謀求自救,上為政府分憂,下為企業解難,譜寫了一曲“疏解和轉移”的動人樂章。其中:北京浙江企業商會服裝行業分會、北京溫州商會、永嘉商會、樂清商會、蒼南商會等紛紛動員會員,主動放棄經營30多年的大紅門、動物園、木樨園等商圈,謀求新生,并抱團投資了河北永清國際商貿中心,直接安置就業人員3000多人,服裝從業人員將達到10余萬人。北京福建企業總商會先后引導下轄的鞋業商會、紡織服飾商會等行業商會1000多家會員從疏解商圈市場中撤離,其中,鑫海商貿城項目也于2015年9月簽約落戶河北永清。
自我革新,鳳凰涅槃
在企業轉型升級中實現高質量發展
北京商會組織在各級黨委政府支持下,不斷加強商會的協調自律功能,努力形成政府、商會、企業三位一體的良性互動局面,通過企業間的聯合,整合資源、優勢互補,引導發展重點突破的產業和領域,促進產業優化,引領企業轉型升級。
一是涉及到傳統產業的商會助力促進產業優化升級。以受疏解非首都功能影響最大的北京大紅門市場為例,其商戶關聯的商會組織,至少直接影響到八家行業商會協會(北京服裝紡織行業協會、北京市服裝面輔料銷售行業協會、北京鞋業流通商會、北京大紅門服裝協會等),七家異地商會(北京浙江企業商會服裝行業分會、北京福建企業總商會紡織服飾分會、北京溫州商會等)。以上各家商會在做好產業轉移的同時,著力服務會員加快傳統產業優化升級,爭取更大的生存機會,拓展更廣的發展空間,摒棄勞動密集型加工批發業態,向時尚領域延伸和轉型,實施品牌化、互聯網化、大數據化和人工智能化的創新發展,促進北京服裝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逐步實現時尚行業的融合化、時尚產業區域立體化、時尚資源整合平臺化,最終以數字化、信息化的時尚產業形象支撐北京的首善標準。
和服裝類商會一樣,北京汽車物流、木業、茶業、陶瓷、家具制造、汽車配件等商會也主動謀求行業優化升級,北京市汽車物流商會以創新模式、重建秩序、提升效率作為物流企業生存的首要課題,加強同行業組織、京津冀物流行業大融合,與京津冀快遞協會大聯盟,引導物流企業從傳統的倉儲和純粹的運輸物流,轉型升級為智能化物流平臺。北京市木業商會從原來服務于在京木業企業,轉變為促進木業高端產業轉型升級、規范新時代條件下行業發展秩序、建立國際木業交易和行業交流中心建設。在商會倡導下,北京市政府批準設立了北京木業電子交易中心(北京木交所),通過“傳統木業+互聯網+金融”的服務業態,促進了傳統木業和傳統物流倉儲業態轉型升級。
二是基層商會積極謀求會員企業轉型升級。北京16區基層商會轉變服務理念,提升服務能力,創新服務方式,發揮政策、金融、科技等優勢,積極為企業謀求轉型升級,對促進首都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起到推動作用。
例如:西城區德勝商會是西城區首個登記注冊的街道商會,他們充分整合和利用區域內的各類資源,加強商會內高科技企業與科研院所及大型央企國企合作,利用會長單位的院士專家工作站,為會員進行科技項目申報等增值服務,打造了“國內頂級的高科技創新對話合作品牌”;北京優谷企業發展商會是北京市首家工業園區商會,以入駐聯東U谷園區的企業為主體構成,商會依托獨有的空間特性,搭建資源共享、產業協作和鄰里互助的服務體系,從科技研發、知識產權、專業人才、金融法律等方面,推動企業轉型升級;朝陽區中小企業市場發展商會積極打造信息化互聯網+的企業孵化平臺,對北京汽車集團旗下北京齒輪廠區進行改造建成北汽雙井文創園,通過騰籠換鳥使其一大批優秀的企業落戶文創園;通州區科技創新企業商會組織會員建設通州區科技創新大廈,未來將規劃成科技型的總部基地、全國招商引資服務平臺與產業轉型升級平臺;西城區老北京傳統小吃延續發展協會通過品牌輸出、共建運營小吃城(美食街)、舉辦小吃文化節等模式,大力弘揚發展北京小吃文化,挖掘扶持了一批北京小吃傳承人,重新塑造了一批美食品牌。
三是新產業、新業態商會(聯盟)成為轉型升級新引擎、新動能。近年來,一大批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的企業群體,自發成立了商會協會(聯盟)組織,他們乘勢而為,專業圍著產業“轉”,成為產業和企業轉型升級的新引擎、新動能。截止目前,在民政系統登記注冊的產業類商會協會(聯盟)組織271家,技術類商會(聯盟)組織191家,創新類社會團體132家。
同時,也有一批以互聯網、智慧產業為行業屬性的商會(聯盟)組織,引領了首都新經濟業態,諸如工業互聯網、農業互聯網、能源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教育互聯網、互聯網金融、智慧城市等等。這些商會企業以知識創新為主導、信息技術為基礎、人才創業為支撐,具有高科技、高附加值、高成長性特征,促進了北京經濟轉型升級。
為政府解憂,給城市添彩
參與國家戰略和首都“四個中心”功能建設
心系大局,同舟共濟,北京商會也通過參與國家重大戰略和首都“四個中心”功能建設,為政府解憂,給城市添彩,在以下方面作出了積極貢獻。
一是參與京津冀協同發展、北京城市副中心和雄安新區建設。
北京各級商會組織一方面通過疏解非首都功能把產業轉出去,另一方面發揮招商優勢把高精尖產業招進來。
北京異地商會通過建立京津冀商會聯盟(聯席會),發揮異地商會橋梁作用積極開展對接服務,建立工作機制,實現資源共享。
同時,工商聯及相關商會還與津冀兩地共同舉辦產業對接交流會、重點園區推介會、民企貿易投資洽談會、企業家交流峰會、上市企業圓桌會議、雄安新區產業對接會等多種京津冀投資洽談活動,助力京津冀協同發展,支持雄安新區建設。
北京商務服務、文化、旅游、科技、互聯網、金融等行業商會,以及北京各家異地商會和通州區基層商會,充分調動優質行業和企業資源參與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共同打造國際一流和諧宜居之都示范區、新型城鎮化示范區、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示范區。
二是參與“一帶一路”倡議,助力企業“走出去”。
“一帶一路”倡議實施以來,北京各級商會組織引導企業及時把握形勢、了解政策信息、搶抓發展機遇、防范化解風險,增強企業國際化經營能力。北京各級各類商會建立“工商聯(商會)+相關政府部門”聯動工作機制、“市工商聯國際聯絡專委會+商會+發展服務基地”對外經貿交流活動信息定期發布機制,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專題報告會,加強政策解讀和項目資源合作對接。
同時,商會還協助舉辦“京港洽談會”“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洽談會”“中日韓青年企業家交流會”“中非民營經濟合作高峰論壇”等等主題論壇和大會,為會員企業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和企業“走出去”戰略提供了綜合服務。
三是參與北京國際交往中心建設。
北京是全國承辦國際會議及賽事數量最多的城市,規模在全國乃至亞洲均名列前茅。北京有關行業商會協會及其他社會組織,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抗戰勝利70周年紀念大會、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中共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中非合作論壇峰會、亞洲文明對話大會、北京世園會,以及國際馬拉松、中網公開賽、助力2022年冬奧會所開展的一系列國際賽事中,在基礎設施建設、后勤保障、會展服務、交通出行、環境治理、賽事贊助商、供應商、特許經營、特許生產以及志愿者服務等方面都做出了突出貢獻,彰顯了北京社會組織的高度社會責任和首善標準。
同時,北京商會組織還大力推進與他國國際友好城市的交往。截至2018年12月1日,北京與56個城市建立了國際友好城市關系,在全國居領先地位,北京各級商會也已成為通過國際經貿文化交流,開展民間外交的重要力量。
四是參與北京全國文化中心建設。
截止2019年5月,北京已經注冊的文化類社會組織545家,其中商會協會聯盟等社會團體164家,社會服務機構346家,基金會35家。此外,還有圖書、報刊、影視、動漫、音像、演出、體育、娛樂等行業商會協會,他們發揮社團在資金、技術、人才等方面的資源優勢,綜合政府、學術機構等多方力量,在文創實驗區、“一城三帶”的保護與傳承、公共文化服務、重大文化節慶活動、民間文化交流、老舊廠房保護利用、文化創意產業孵化、京津冀文化合作、文化企業“走出去”等方面的工作中成效顯著,推動了北京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和文化創意產業引領區建設。
五是參與北京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建設。
北京新一代信息技術、集成電路、醫藥健康、智能裝備、節能環保、新能源智能汽車等十個產業相關的商會協會(聯盟)組織在大科學裝置建設、“三城一區”(中關村科學城、懷柔科學城、未來科學城和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建設、世界頂尖科技人才引進、人才培養和人才發展環境優化、重點扶持企業及其相關科創企業項目落地等方面,攜手在京高校、科研院所,發揮專業優勢,壯大一批創新型領軍企業、獨角獸、瞪羚和隱形冠軍企業,加快了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為首都高質量發展集聚了新動能。
六是參與防范化解風險、精準脫貧與污染防治“三大攻堅戰”。
在幫助企業防范化解風險上,北京各商會組織一方面指導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完善風控部門職責,把防范化解風險、債務處理融入企業經營管理全過程,另一方面幫助企業用足用好助力民營企業紓困解難政策,解決實際困難。在扶貧協作上,結合各地資源稟賦和產業特點,實施精準幫扶新模式。
北京各級各類商會還參與推進了市工商聯的“百企聯百村”和美麗鄉村建設,助力低收入人群脫低增收。市工商聯所屬商會的386家民營企業與638個深度貧困村簽訂“村企結對幫扶協議”,產業項目簽約20億元,通過優質精準扶貧公益項目,提升了北京對口支援地區扶貧協作、產業對接精準度,打造了光彩事業扶貧工作品牌。
在污染防治方面,商會積極組織企業參與污染防治攻堅戰政策培訓,強化企業守法誠信意識,主動承擔環境治理主體責任,積極參與打好藍天保衛戰、碧水攻堅戰、凈土持久戰,進一步疏解非首都功能,實施清潔生產技術改造,全面提升了企業自身的污染治理水平。
(來源《商會論語》公眾號)
提示:文章內容僅供閱讀,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