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是一生的規劃
談到理財,我們首先會想到儲蓄、國債這類保守型,和股票、基金等激進型的理財方式。但隨著國家對保險業發展重視程度的不斷增加以及全國人民保險意識的逐步增強,我們說分紅保險成為了人們理財的又一理想選擇。
分紅保險,從理論上講就是保險公司在每個會計年度結束后,將上一會計年度該類分紅保險的可分配盈余,按一定的比例、以現金紅利或增額紅利的方式,分配給客戶的一種人壽保險。既然是人壽保險,分紅保險較其他的幾種理財方式,有著不可比擬的優勢。
首先,分紅保險具有人身保障的功能。近些年來,海嘯、地震、洪澇、空難頻繁發生,讓我們不得不對“意外”兩個字傾注了更多的關注。因此,提早為自己和家人做好保障,成為了現代人購買保險的首要因素。
其次,分紅保險具有分散風險的功能。理財一個最基本的原理就是不能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無論你投資了多少個項目,一定要有一筆錢是不能動的,因為現在有錢不等于未來有錢。因投資失敗而一貧如洗甚至走向絕路的例子在我們身邊不勝枚舉,金融危機中自殺的美國地產大亨史蒂文-古德、中谷糖業集團總裁龐貴雄等等都告訴我們理財的必要性。
再者,分紅保險具有養老保障的功能。隨著中國老齡化社會進程的加快,養老問題逐步為社會廣泛關注。日前,北師大金融研究中心教授鐘偉在《英才》雜志發表文章,稱一線大城市的居民,2027年退休的話,預備1000萬元養老恐怕也不夠。這篇文章提醒我們要未雨綢繆,為自己的養老做好規劃。而社保體系又是“保而不包”的方式,不能讓我們踏入退休行列后,延續原來的生活品質。這就需要購買商業保險,以比較全面、穩健的方式作為社保最有力的補充。
分紅保險還具有合理避稅的功能。近年來,圍繞開征遺產稅問題引起了極大的社會爭論,目前世界上已有100多個國家開征了遺產稅。我國目前的基尼系數實際上已經超過0.4的國際警戒線,一些有關征稅的準備工作也開始進行了,如銀行開戶實名制、年收入12萬以上申報所得稅、物權法的通過等。遺產稅的征收會使財富大幅縮水,而且由于遺產稅的支付只能以現金形式結算,因此,一旦準備不足,高額的遺產稅可能會造就最富有的窮人。所以國外的很多富人通過購買高額人壽保險來進行合理避稅,這是國外遺產稅免征條款中規定:被繼承人投保人壽保險所取得的保險金,不計入應征稅之遺產總額。
中國人壽作為行業的引領型公司,十年力推分紅保險,加上行業調結構的大背景,引導著保險市場向有分紅收益、又有較高保障的分紅類保險產品傾斜。在慶祝建司60周年之際,特別推出了集合養老、理財、保障、教育、醫療等功能的分紅險姊妹產品“福祿雙喜”、“福祿尊享”兩全保險。這些產品一經推出,立即受到了市場的追捧。“福祿雙喜”在由《中國保險報》社與《信報》社聯合主辦的首屆首都保險業服務創新大賽中,被評為“最佳理財保險產品”;在由《新京報》、《21世紀經濟報道》、新浪網等多家知名媒體組織的評選中,榮獲“金保單”2009年度十佳保險產品獎。
李嘉誠先生說:“別人都說我很富有,其實我真正擁有的是給自己和家人購買了足額的人壽保險。”二十一世紀,我們已經進入私人理財時代,制定并履行完善的財務規劃,在人生的各個階段,適時得到財務支援,以達成人生各種目標,讓“保險”成為我們理財規劃的“守門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