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公举直播平台_日日视频激无码,强奷漂亮脱肉丝袜无码视频,滋润新婚同事小少妇,精品一区二区不卡无码av

  • 首頁 > 商學院>正文
  • 未來10年是中國企業服務爆發的長周期

  • 責任編輯:新商業 來源: 中國商業期刊 2020-10-13 17:09:24
  •   文/朱嘯虎   金沙江創投董事總經理

      2020年開局是出乎所有人預期的。目前國內疫情基本得到控制,但是在美國、英國、歐洲大陸形勢依然嚴峻,病毒極有可能延續更久,其對經濟的影響可能會超過一年。

      從美國來看,上世紀的經濟大蕭條造成的失業率是25%,這次甚至很可能會超過大蕭條時期。從國內來看,1-2月份數據顯示,前八大省市(廣東、山東、江蘇、四川、浙江、河北、河南、上海市)關閉企業數均超過1萬家,經濟不太可能很快V型反轉,預計到2021年才能全面復蘇。

      對于很多創業企業而言最主要的任務是活下去,才可能有未來。

      怎樣活下去?預測篇.jpg

      考慮一下零基預算

      疫情前做的預算已經無法適用目前的非常時期,我們建議創業者可以考慮零基預算,即忘掉過去的業績,假設今天開始重新創業,手上只有這點錢,部門預算將持續為零,直到管理人員證明其必須性。

      思考一下到底什么事情是必須做的,什么員工是必須保留的,這樣才能看清現狀,活到明年。

      我認為有幾樣比較容易砍:1、員工的福利,基本的福利如零食、水果、團建費用;2、重新談供應商合同,盡可能爭取減免或延遲支付,現金流比成本更重要;3、品牌廣告。

      如果現金流很寬裕,可以繼續投品牌廣告。分眾傳媒江南春曾說:“在低谷的時候投品牌廣告,第一是比較便宜,第二是效果特別好。”

      什么是現金流寬裕呢?假設你的公司沒有任何收入,你的現金流依然能夠支撐公司12個月以上,即為寬裕。

      一些比較難下判斷的決策是:1、新產品;2、投入期超過6個月的新項目;3、不賺錢/負現金流的客戶。

      我們的建議是,在沒有收入的情況下現金流如果不超過6個月,這些新產品、新項目,包括不賺錢的客戶全部要砍掉。如果現金流能夠支撐6個月以上,可以考慮后續的投資,但要謹慎。

      成本與人才結構

      2003年非典時,我正好在創業,那時候所有高管都只拿基本生活費,到年底,等公司現金流周轉過來以后再補發全年工資。今年的形勢比非典嚴峻,對很多創業企業是生死關,一定要嚴控成本,死卡現金。

      很多創業企業高管工資只付20%,中層員工50%,基層員工80%。這是一種方案,但是成本結構的調整完全取決于每個公司的現金流情況,而且要充分和員工溝通,爭取他們的諒解和支持,一起共度難關。

      疫情也給予我們一個難得的發現和招聘優秀員工的機會,因為市場上有很多以前招不到甚至付不起工資的優質員工。如果疫情期間能儲備到這樣的頂端人才,疫情結束以后能吸引更多優秀人才,人才結構可以因此得到優化升級。

      需要火線提拔愿意承擔風險、和公司共同成長的員工,這些員工值得長期培養,在未來有望成為公司的棟梁。疫情時代也是對組織進行調整、優化和升級的絕佳時機。

      未來10年是中國企業服務爆發的長周期

      并不是所有行業都受到疫情負面沖擊,尤其互聯網行業的諸多細分領域還受到了有益的影響,比如生鮮電商、游戲行業、社交電商。過去幾個月里,很多生鮮電商公司訂單量爆增,客單價漲了一倍以上,迅速扭虧為盈。

      目前企業服務迎來非常好的發展契機,我們看到的數據是:Zoom(一款云視頻會議軟件)去年年底約1000多萬日活用戶,現已達2億日活用戶,過去3個月漲了20倍。釘釘過去3個月始終排在熱門應用下載第一的位置,一些在釘釘上的SaaS服務公司,今年收入比去年漲了3倍以上。疫情給了他們免費獲取B端客戶的機會,疫情結束以后相信使用習慣還會持續下去。

      在企業服務領域,中國落后美國5-10年,美國企業服務也是在過去10年發展起來的。20年前在美國沒有企業服務公司,只有SAP、甲骨文等這種基于軟件的服務公司。1999年,salesforce.com作為第一家SaaS企業成立,即使10年后也只有這一家企業服務公司超過10億美元市值。

      20年后的今天,美國差不多有100多家超過10億美元的企業服務公司,它們都是在過去十幾年中發展起來的。企業服務在美國也發展了10年左右時間,我們相信中國未來10年在企業服務方面有非常多的機會。

      中國所有消費互聯網公司市值加在一起,是美國的1/2左右,金融科技企業總市值是美國的1/3左右,所以在金融科技和消費互聯網領域,中國和美國企業差距都不是那么遙遠。但在企業服務領域,中國相關企業的市值是250億美元,只有美國的1/100,相差甚遠。假設10年以后,這個數字能夠達到1/3,甚至1/5,都意味著巨大的機會。

      企業服務公司優于消費互聯網,如何布局

      過去10年,美國投資人從企業服務賺的錢超過從消費互聯網賺的錢,很多成功的消費互聯網公司,如Uber、WhatsApp、Airbnb,都是上百億美元的公司,但這些消費互聯網公司“燒錢”很嚴重,帶來的資本效率并不高。

      以Zoom和Uber為例進行對比:Zoom在疫情以前是200-300億美元市值,現在已經達到400-500億美元,已超過Uber。Zoom上市之前累計融資1億多美元,資本效率為137倍(資本效率=市值/累計融資金額);Uber在疫情以前有500億美元市值,上市之前累計消耗100多億美元,資本效率為5-6倍。

      我們看一下2019年的股市數據:Zoom從90美元漲到150美元,Uber則從40-50美元跌到20多美元。企業服務公司上市以后的表現要遠超于消費互聯網,如果觀察今年一季度數據,企業服務的表現更是比消費互聯網公司好很多。

      我們相信,中國企業服務公司市值雖然沒有消費互聯網高,但是資本效率高,所以能為投資人賺到更多錢。目前,中國企業服務公司都在盈虧平衡線左右,即使虧損也是虧損人力成本,是可控的,這就是區別所在。

      如此,我們的措施應該由“一個中心點”變為“兩手抓”。

      第一,由消費互聯網一個中心點變為“消費互聯網+企業服務”兩手抓。中國消費互聯網還有很大市場,因為中國本土市場很大,代際消費行為變化非常明顯。

      我們9年前投餓了么的時候期望值并不高,覺得能做成10億美元已經非常了不起了,因為那時候只有大學生喜歡叫外賣,白領是否會叫外賣是未知數。后來發現,90后、00后不習慣在家里燒飯,全部靠外賣解決問題,所以美團和餓了么發展非常快,市場急劇膨脹。因此我相信,出于90后、00后的消費行為變化,中國在消費互聯網上同樣還有機會。

      未來10年,中國企業服務會不會像美國一樣,盈利超過消費互聯網?雖然不一定,但是賺消費互聯網一半以上的錢還是有希望的,現在也是非常好的機會點。尤其是過去10年,中國消費互聯網主要靠人口紅利增長,從一線城市到三四線城市,從大城市到農村市場,從年輕人到老齡人口……一路拓展,而現在人口紅利基本上沒有了。

      第二,人口紅利終有結束的時候,技術紅利才是基業長青的基礎。

      中國技術紅利還有非常多的機會,中國也有抓住技術紅利的條件:

      中國大學生數量是全世界第一,專利數也是全世界第一。如果只看發明專利,差不多占中國每年申請專利數的20%,中國雖然不是第一,但至少跟美國和日本差距不大。另外一個數字,中國科技文章被世界引用也是世界第一,這個數字比較有含金量。這些紅利都有可能轉化為商業機會。

      過去10年消費互聯網公司都是面向消費端的,未來互聯網技術深入改造各個垂直行業,這其中有很大機會。比如,美團是“互聯網+餐飲”,滴滴是“互聯網+交通”,平安好醫生、阿里健康都是“互聯網+醫療”。此外,“互聯網+教育”“互聯網+制造”同樣還有很多機會,而且這些垂直行業在中國都是幾千億甚至上萬億的市場。

      我們投了一家公司,是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幫助餐廳抓老鼠。公司一開始是用人工智能幫助餐廳統計翻臺率、統計服務人員服務質量,后來發現餐廳并不愿意買賬。再后來轉變方向,用人工智能技術幫助餐廳抓老鼠。

      中國有500萬家餐廳,在餐廳抓老鼠實際上很困難,不能下藥,老鼠萬一死在餐廳里反而會污染環境。我們用人工智能技術每天晚上識別餐廳有沒有老鼠、行動軌跡在哪里、老鼠洞可能在哪里。

      以前,線下餐廳都有抓老鼠服務,一年要一兩萬元的費用,并且無法判斷效果。靠人工智能技術就很便宜,一年才1000元,而且效果明顯。這個服務賣得非常好,一個餐廳用了以后,會迅速擴散到周圍餐廳。這就是人工智能技術與傳統行業結合得非常好的案例。

      另外一個機會點是用人工智能賦能傳統制造業。中國制造業普遍面臨需要升級的問題,很多90后、00后都不愿意去工廠工作。運用人工智能技術,為傳統制造行業賦能,在中國有很多機會點。

      我們投過一個項目,是利用信息技術幫助工廠形成柔性制造鏈。大部分工廠生產都是大批量生產,對功能的信息技術要求比較低。如果以后要柔性化制造,生產線每一兩天就要有變動,這時就需要信息技術的支持,人工智能技術可以幫助工廠預測生產的產能,出錯率和故障率可以大幅度降低。

      做最壞的打算,持最好的期望,相信每個組織和個體都將會迎來豐厚的回報。

    提示:文章內容僅供閱讀,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猜你喜歡

    無相關信息
  • 日銷過億 小仙燉的“破圈”路徑
  • 半年增長235% 堅持投傳統媒體的娃哈哈何以成為爆
  • 蘇小糖的增長邏輯:私域流量提升4倍復購率
  • 散發著少年氣的新消費品牌如何“干掉”老霸主
  • 兩年開店1萬家:用互聯網思維擊穿最后一塊消費陣地
  • 好公司的“新時代”:業績增長的品牌都做對了什么
  • 馮侖:過去20年最困難的時候,最深刻的體會是“死扛”
  • 任何一場創業,都如同讀一部懸疑推理小說
  • 主編推薦 ...
  • 打扮家斬獲“2021年最具創新力家裝平臺”榮譽...

  • 一對一輔導前十名大智教育給出高中學習方法,建議收藏...

  • 潮動蓉城,中石油攜手舒達源亮相成都國際車展...

  • 滾動新聞 ...
    新聞排行 ...
  • 風險提示:文章內容僅供閱讀,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關于我們 | 雜志簡介 | 法律聲明 | 廣告刊例 | 聯系我們
        E-mail: cbmag@163.com  律師團隊:北京正大律師事務所  聯系QQ:360737408
    (C)版權所有 中國商業期刊網     京ICP備13034703號-3

    1. <sup id="9gk0d"></s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