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李 墨跡天氣副總裁
疫情期間,墨跡天氣整體表現不錯,數據有一些增長。雖然大家都在家里,但還是比較關心空氣質量、晴雨等信息。
疫情期間,我們上了一些用戶比較關注的信息,比如,疫情實時動態、在線問診、同行程查詢、辟謠、小區查詢、疫情預警信息推送等。目前,我們在IOS和安卓系統累計擁有6.5億用戶,月活達到1.47億。
我之前是做投資的,對于互聯網企業而言,只要產品和服務做得好,用的人多,就會有商業化空間。成立之初,墨跡天氣就秉承這一想法。2011年,我們看到了APP紅利,當時墨跡天氣的活躍用戶突破了1000萬,我們開始做一些商業化嘗試,包括品牌廣告、效果廣告等。我們對于廣告植入始終比較克制和保守,因為要考慮到極致的用戶體驗,盡量不損害用戶的使用體驗。
2016年,國家開始開放商業氣象服務市場,墨跡天氣也已經積累了5年的技術經驗,開始切入企業級氣象服務。當時,美國和歐洲等發達國家有氣象服務的先例,我們看到氣象服務有很大的市場,所以決定做To B服務。
長期來看,墨跡天氣To B服務做得不錯,成功服務農業、保險、物流、高速、車聯網、智能家居等行業。墨跡天氣逐漸從一個天氣查詢APP發展成為氣象服務平臺,我們能同時給C端用戶和B端客戶提供全方位氣象服務,實現C端和B端雙輪驅動的業務模式。
我們發現,用戶經常基于天氣做決策,再到線下完成這些行為,在這個點上有巨大的商業化空間,所以很多電商平臺在墨跡投廣告。中國在歷史上是一個農業化國家,過去5000年的時間里形成了一系列的節氣知識指導生產生活。
大家越來越希望數據能直接提供決策或者有價值的判斷,因此每天習慣性地看一眼天氣,這是墨跡天氣用戶一直增長的原因。當人們的使用程度越來越深,他們的行為和電商變現的模式也會越來越多,這是C端的一個巨大空間。
再來看B端。在全球的經濟活動中,天氣扮演了一個很重要的角色,比如農業、航空、航海、零售、物流等行業都對天氣很敏感,商業氣象服務逐漸進入到各個領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2015年,我國氣象商業服務總收入是6億美元,歐洲是2600億美元,美國是1600億美元。據國家氣象局和統計局統計,目前,按需定制企業級氣象服務的價值已經超過2000億元,2025年能到達3000億元。企業級氣象服務是一個巨大的藍海市場。
天氣查詢開始變成決策入口和行為指引。目前來看To C市場更大,但To B市場未來的潛力是巨大的。美團、餓了么很早就有意識通過氣象服務精準安排騎手配送時間,航空公司也會根據氣象數據安排飛機航線。
就目前來看,C端用戶的使用行為是逐漸養成的過程,而B端是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一是因為需求逐漸被釋放,農業、航空、航海、商業零售、快遞物流業、建筑業等都對天氣頗為敏感,二是跟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我們在產品中結合了很多AI技術。在氣象數據領域,每天都會形成海量數據,這些巨量數據的識別不能光靠人力,必須借助大數據、卷積、神經網絡等AI技術,完成數據的處理、融合和發布。這是行業壁壘所在,也是過去10年我們一直在做的事。
對于氣象,很多人都存在一個誤區:天氣數據不是天氣預報該干的事兒嗎?氣象APP不是一個搬運工嗎?其實不是這樣。大家能拿到衛星數據、地面監測數據、雷達數據,以及國外的一些開放數據,但基于這些數據,各家形成的預測結果和預測精準度是不同的。
過去10年,墨跡天氣花費了很大的人力、財力和物力,對數據進行篩選、分析、預判,輸出精準的天氣預測結果。除了數據,墨跡天氣還有一個優勢是6.5億用戶給我們提供了精細化到任意點的實時眾包數據。
在墨跡天氣App里,有一個版塊是用戶實時位置的天氣反饋,我們通過AI技術對天氣數據和用戶反饋進行不斷的學習、優化,形成了墨跡天氣獨一無二的技術壁壘,這些數據已經把墨跡天氣的拳頭產品做到了分鐘級、公里級的顆粒度,備受官方機構認可。
墨跡天氣累積了10年的天氣數據加工處理能力,再加上AI技術,已經把城市預測精確到公里級,把短時預測、晴雨預測的準確率提高到了90%以上。通過這些細顆粒度的數據,墨跡天氣給C端和B端用戶提供了不同的氣象服務。
墨跡天氣用戶總量6.5億,用戶增長來自三個層面:
第一個是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廣泛普及,給墨跡天氣帶來了用戶增長紅利;第二個是年輕用戶和下沉用戶的增長,給墨跡天氣帶來了持續增長的紅利;第三個是用戶多端增長,原來在Ios和安卓系統,后來在微信、今日頭條、QQ、美團、高德、搜狗、百度等平臺都開了小程序,我們從這些小程序上也獲取了不少用戶。
微信、今日頭條、百度等平臺,以及相應的小程序之間的用戶數據都已打通,用戶在其中一端提出的需求,在其他端也會實現。
對于任何一款APP而言,DAU(日活躍用戶數)、留存、用戶使用時長都是關鍵的數據指標。對于我們來講,核心肯定是DAU,即每天有多少用戶使用墨跡天氣。同時,我們也很關注用戶留存和使用時長,也會通過不同基礎類的高質量、差異化的氣象產品和活動提升用戶留存和使用時長。作為天氣類APP,我們最關心的是用戶在什么時間打開APP以及使用了哪些功能等。
為什么關心這些數據?因為它對于我們作用很大。天氣類APP跟內容類APP不同,產品功能、技術、市場運營以及外部等各種因素都會影響天氣APP。例如今天的天氣變化會影響用戶的留存和時長,我們要通過不同的維度解讀這些數據,觀察外部因素,通過服務和內容等提高用戶留存,進而滿足用戶需求。
無論是App端還是小程序端,“友盟+”都給我們提供了很多高質量的數據。除此之外,我們也會用到“友盟+”的U-APP來洞察用戶的分群行為特征,提高用戶的留存率。總的來說,“友盟+”讓我們的產品和運營更加聚焦,決策更加精準。
大家都在討論“用戶全生命周期”和存量市場的話題,在這方面,“友盟+”給了我們很多幫助。由于墨跡天氣用戶數據來自不同的端口,用戶行為受各方面影響很大,比如這次疫情影響就會反映到各端的用戶數據上。通過使用“友盟+”系統,我們可以更全面檢測多端口的用戶行為,從而動態調整運營策略。
一般情況下,墨跡的增長會超過天氣大盤。存量用戶增長不僅是DAU的增長,同時也體現在用戶使用時長的增長。我們可以看到,存量用戶使用時長越來越長,這也是增長的一個維度。同時,C端客戶也會有B端需求,這也帶動了To B的用戶增長持續走高。
市場已經開始向頭部企業集中。作為天氣類APP,提供的基礎服務必須具備較高的精準度,如果這方面做不好,其他的就無從談起。所以每年墨跡天氣會花費大量人力、物力在氣象技術的研發上,才能保持氣象技術上和準確率上的行業領先。
在提供服務的過程中,對用戶需求的理解和關懷也很重要。我們會在理解用戶需求的基礎上,提供更加精準的服務。
提示:文章內容僅供閱讀,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