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風騷與晉商的悲哀
——讀《晉商之死》有感
文/李蕤
歷史就像女人的乳房,經常會根據時節與場合的不同需要,被兩片海綿擠出各式的形狀與溝溝渠渠來,被幾根帶子歸攏于不同的位置與高度。于是,探測這只乳房的真相,便成為千百年來許多追求真相的仁人志士秉燭夜讀的大事。好比面對一個嫵媚的女子,從她的婀娜多姿、風情搖曳中去猜測她的胸圍罩杯,是一項刺激而冒險的工作,充滿懸念與探索,且回味無窮,感慨萬千。
比如,晉商。有關晉商的書籍汗牛充棟,各類影視劇也是此起彼伏。他們傳遞給我晉商的印象,是曾經無限風騷,魅力四射,我也是看一遍嘆一遍,渾身的血是熱了一次又一次。晉商及其票號創造的神奇,讓我們不由得為我們偉大的祖先而自豪。
因此,當我第一次看到《晉商之死》時,我是非常的震驚,因為書的封面第一句話就是:打倒晉商?撥開華麗外衣,拷問丑陋與劣根性。而隨之第二句話竟然是:問山西人:被誰“掠奪”?被誰奪走“精氣神”?最后依據是:《晉商之死》,讓晉商安靜地死去……字字如針,直刺眼睛與心窩。
當一個人挑釁般說你有病時,你是不會舒服,也不會無動于衷的。看,挑刺,似乎是必然的。
我承認,我就是帶著憤怒與挑刺的心態看這本書的。但是,當我看完最后一個字放下書本的時候,我是長久的沉默。
我們看多了看慣了太多楚楚動人的美女,我們面對總是風情萬種的她,充滿了興奮與騷動。大多數情況下,并沒有機會去看那張美輪美奐的臉蛋下到底是不是原裝,也就無法知道臉蛋上脂粉有多厚,臉上的雀斑有多少,粉刺有多大。當有天無意間看到了卸妝后的那張臉蛋,我們才發現,難受如一首哀曲,總是如此地不由自主地讓人黯然。
“科舉不成,考場失意,地窮不養人,造反又不敢,為了活著,山西人走西口,衣錦還鄉的人后有皚皚白骨。”這就是晉商們輝煌的起源;
“官商勾結‘黑社會’化管理,‘頭頂九毛九’的簽,依存文化殘缺,‘根’上出問題,晉商死去成一種必然。”這就是晉商死去的原因;
“顛覆‘晉商’傳統,吃資源輕公益,炫富顯擺,精神萎縮,方向迷失,‘新晉商’們‘大逃亡’或疲軟。”這就是新晉商們的現狀。
觸目驚心,入骨三分。我不得不承認,《晉商之死》說的不無道理。而且,正如前言所寫,晉商所展現的小格局與丑陋,細思量,那里似乎有我們每個中國人的影子。
曾經是那么的輝煌,卻以一種戛然而至的狀態謝幕,為什么?看了太多有關晉商的書籍,觀點紛紜,但是似乎沒有一個完整的、系統的論述讓我信服。而《晉商之死》,從晉商的起源、發展到高潮,晉商的管理、信仰等方面,一一梳理,最后告訴我們,晉商不死那是不可能的。這是何等的殘忍,也是何等的讓人仰天長嘆捫心自問。
不由得感到悲哀,為歷史,為晉商。
這幾年,歷史突然成了一門顯學,各種行頭的歷史在各種場合以各種形式咿咿呀呀。歷史,終于與這個日漸浮躁與功利化的時代成功接軌,在所謂的編劇、學者與家庭主婦的合力加工與想象中,被梳洗打扮涂脂抹粉后成功地賣笑展露風騷。文化搭臺,經濟唱戲,歷史的天空充滿了娛樂與金錢的味道。
而晉商,就像那女人的乳房,總要被擠出各式的乳溝來,在歷史的半遮半掩欲露還羞中,深深地流淌著誘惑。歷史,這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一番盛裝后花枝招展、明艷動人。
歷史,已經變成時尚的快速消費品。
然而,每件事情都有它藏在細節深處的魔鬼。
當我們將歷史這個小姑娘任意打扮,不去關注她乳房的干癟以及乳腺的增生,當我們拿歷史說事到消費主義的暢銷狀態時,我們,似乎不敢往前看,未來是什么?
德國歷史學家蘭克在《拉丁和條頓各族史》中說:“歷史向來把為了將來的利益而評論過去,教導現在,作為它的任務,對于這樣崇高的目的,本書是不敢想望的,本書的目的不過是要如實地說明歷史而已。”意大利歷史哲學家克羅齊說:“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英國歷史學家卡爾在回答“歷史是什么”時說:“歷史是歷史學家跟他的事實之間相互作用的連續不斷的過程,是現在跟過去之間的永無止境的問答交談”。科林伍德說:“一切歷史都是思想史”。
讓人汗顏的是,一本并不是歷史書的《晉商之死》,卻為我們還原了晉商歷史的真相,并為我們抽絲撥繭地去回答:晉商為什么在高潮中戛然而死?為什么幾千年的中華文明會衰敗至今天的模樣?
面對《晉商之死》,我剩下的只有惶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