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級經濟師 王長松:
《晉商之死》跟學術思想著作不沾邊
王長松,高級經濟師,中國古哲學研究所成員,消費資本應用課題組組長,中國新經濟“序號銷售模式”創始人。1999年被馬來西亞道團組織、香港道學研究組織、日本道學學術組織、美國華人道學研究組織特別聘請為學術講師。2004年先后在日本經濟研究刊物發表從哲學角度看社會的《道德解析》等哲學著作。
日前,王長松先生就《晉商之死》一書引發的種種爭議接受了《中國商人》專訪,以下是此次訪談實錄:
“真正的原因就是他們不干凈”
《中國商人》:戰時拼武力,和平年代拼經濟。商業時代,全球各地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商幫(商會組織)熱”。在《晉商之死》一書中,作者對以晉商為首的中國十大商幫的沉浮,對今天新興的商幫熱多有批評,你是否贊同作者的觀點?
王長松:這本書我今天才拜讀,雖然作者做了大量的文獻采集工作,其作者自己的思想觀點,此書中體現的還是模糊,這本書更像是依靠史記佐證,分析晉商沉浮的一本書,分析的根源很到位,新、舊商幫精神層面應該分析更加簡練明確一點,至于觀點,還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可一語定論,有相同觀點;也有不同理解,總體來說是一本可讀性較強的史記雜談。
《中國商人》:新晉商、新浙商、新魯商等等,全國以“新╳╳”命名的地域性商幫有很多,而且也得到了地方政府的認同和支持。《晉商之死》中對這些命名提出質疑,您認為新興商幫是否有必要從命名上跟傳統的商幫作出區分?
王長松:這個問題問的很有意義,不管你改什么名字,已經無足輕重了,關鍵是成立商會商幫的目的是什么?要說舊社會的商幫,是為了生存和促進內部管理加強鄉鄰之間生意照顧,是很正常的結合,但現在所謂的新商會商幫目的,就不是如此了吧?更多的是想通過商會組織這個橋梁,搭建官商合作的途徑罷了,其出發點對于現實社會是有危害的,就不可小覷為非險毒初衷了,依靠地域血脈親情組建商幫商會,建立關系網,對于建設健康的貿易環境來說,不是好事,新舊名稱上的區別沒有任何意義。
《中國商人》:煤老板究竟算不算“新晉商”在山西引發過爭議。你認為這種爭論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王長松:主要原因很簡單,這些煤老板都算不上是真正意義上的商人,商人是一個職業,現在的人們混淆了真正商人的定義,商人是依靠對于商品供需關系,販賣倒運把握商機從中牟利的,那些發了財的山西煤老板,體現的是官商勾結的主要特征,沒有親屬關系(當官的主管部門親屬)或者用錢拉幾個貪官入伙,不可能擁有屬于全民資源的煤礦,這樣的所謂“商人”引起爭議是正常的,不爭議就不正常了,畢竟這個世界上有良知正義的人還是占多數,如果這幫人也屬于商人,那瓜農、糧農也是商人了,真正的原因就是他們不干凈。
應該打倒的是所有利益盤剝行業
《中國商人》:《晉商之死》作者說,像“仁義道德之類每個人都必須具備的價值不再需要被強調了”,這個觀點引起了一些晉商網友的質疑,你認為企業和一些商業組織,應不應該把“仁義道德”之類的東西作為企業精神或者商幫精神的一部分?
王長松:把“仁義道德”作為企業精神和商幫精神是很有必要的,因為很多的領域有基本的遵循原則,這四個字在商業領域是必須要堅持的,因為在商業的活動中,這幾個字太容易被丟失,為富不仁的例子舉不勝舉,金錢和貪婪是喚醒罪惡魔燈的咒語,只有時時刻刻堅持仁義道德的準則,不至于禍國殃民,就是天天提醒仁義道德,商人的本質也是離這幾個字很遠了,為什么所有的商家都在自己的企業文化里注入:守信、無欺這些代表道德詞語呀,就是因為太缺少了,甚至在利益面前根本就沒有。
《中國商人》:《晉商之死》作者提出“打倒晉商”這樣的主張,有人說作者有文革情結。你如何評價這種爭議?
王長松:“打倒晉商”干嘛,應該打倒的是所有利益盤剝行業,這些人什么事都不干,也不能創造實效資源,只是依靠各種關系手段,占據公共資源優勢,盤剝底層勞動創造者的血汗,還不該打倒呀,全民經商的本身就是文明社會的倒退,商者,奸道,雙層的壓榨剝削,必定會給社會帶來很多的負面問題,勞者得少;販者高利,這就是社會資源利益分配的不公平,如果再不改變現狀,天下危!
《中國商人》:《晉商之死》指出“晉商是黑社會”,我仔細讀過,發現作者說的現象其實在過去的“十大商幫”中都存在,一些網友也不理解,為什么單單指出“晉商是黑社會”?你如何評價在商業活動中,其實在各個國家各個時代都會出現的“官商合作”以及商幫內外的其它潛規則?
王長松:這只是作者對晉商的單面表述,但也具有普遍的代表性,只要是成點氣候的商人,在他們身上都具有兩面性,那就是黑白兩道的思想,商人取得發展壯大的基礎,都具備這兩個特征,就是商人把自己放到了黑和白的中間,用黑道力量對付他認可以對付得了的群體,用白道對付自己能力對付不了的群體,這樣來看就比較好理解了,以黑養商事件,在我們身邊發生的還少嗎,利用流氓打手欺凌弱小;壟斷行業,用金錢美女拉攏白道官員做他的保護傘,“商”就是罪源禍根。
《中國商人》:包括節約成本的意識,我接觸的溫商,在成本控制方面做得非常好,而作者在書中說“晉商都是九毛九”,有人認為是在妖魔化晉商。你認為作者是否公正,我們應如何看企業家的成本節約意識?
王長松:這個“九毛九”肯定是笑談,不足為據證,如果一個普通的人,保持勤儉節約算是優良品質,一個官員保持勤儉節約那屬于清廉高潔,如果商人有了玩節約毛病,那就是奸商本色了。從任何方面分析,一個商人有了節約的習慣都是更加貪婪的體現,例舉辯證大家就明白了,一些生產電線奸商為了節約成本,把產品的紅銅線,改成合金銅線,成本節約了,坑害的是用戶;還有些造紙廠的奸商,為了節約不上除污設備,他是節約了,禍害的是更多人的生存環境;一個生產旅游鞋的老板,為了節約不安裝通風設備,致使工人苯中毒,或造成更大傷害。為了利益的最大化,沒有幾個商人能禁得住誘惑,損人利己的事少干不了,都是他骨子里的“節約”造成的。
《中國商人》:總體而論,你認為《晉商之死》是一本怎樣的書?
王長松:這本書我個人理解,是一本綜合體的史載雜記,從遠古到現代,還有作者搜集來的野史,可讀性強,很有意思,也有野史杜撰,也有市井侃聊,就拿灶王爺傳說我不知作者收集何處,更是叛逆創造性的后現代寫作元素了,這本書我個人定義是一本集傳說、史載、野史、市井侃聊、后現代創作杜撰的現代雜談,跟理論、學術、思想、分析著作不沾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