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長松:小商營家,大商營國
文/本刊記者 侯耀晨
王長松,高級經濟師,中國古哲學研究所成員,消費資本應用課題組組長,中國新經濟“序號銷售模式”創始人。1999年被馬來西亞道團組織、香港道學研究組織、日本道學學術組織、美國華人道學研究組織特別聘請為學術講師。2004年先后在日本經濟研究刊物發表從哲學角度看社會的《道德解析》等哲學著作。
日前,王長松先生就榕商群體行為特征、歷史貢獻、未來的地位和影響等相關問題接受了《中國商人》專訪,以下是此次訪談實錄:
中國商人:作為東南亞地區海上貿易的重要門戶,福州一度享有“海上絲綢之路”、“中國近代海軍搖籃”、“中國工業、科技策源地”等諸多美譽。今天的榕商也大致繼承了這一歷史特色,我們看到全國有不少福州商人,其企業實力相當雄厚,企業家人則很“低調”。從企業家行為和心智模式的角度來看,您認為形成這種群體特征的主要原因是來自地域、傳統還是其它現實層面的因素?
王長松:普天之下,決定商人群體特性的是地域文化的主流背景,榕商群體從最大程度上受到了地域文化的影響。閩越之地多修文風,自古學業榮高者尊,雖然當今的榕商企業在商業經濟領域做出了巨大的成績,但骨子里還是雅高求上之心不泯。一個地域的主流文化決定了一個地區的價值觀念,重視教育修為價值,培養大人才,這也是榕商與其他商人的最大區別。
中國商人:歷史上的各大商幫如陜商、晉商、徽商等都留下來氣勢恢煌的會館等標志性建筑,這些建筑一方面顯示出他們的經濟實力,也傳達出他們在特定歷史時的群體價值觀和人生的追求。以福州商人為核心的閩商(歷史上以中原移民過去的客家人為主),則把周易文化的精髓發揮得出神入化,比如造型奇特的圓形、方形乃至于八角形的土樓。您是否了解這些建筑,你認為這些建筑傳達的文化精神跟今天福州商人的群體氣質和行為方式有沒有一些聯系?
王長松:土樓文化應該說是中原文化,也可以說成是中華漢民族文化的客觀思想繼承,一個建筑結構的特點也只是代表了特殊時期的特殊需要。客家人從本根就是漢遷脈系,主要的思想還是繼承河洛思想的框架,易經學滲入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是很自然的。“長安不棄憂患,長逆不喪其志”的優良品質,正是福州商人個性行為方式和思維模式的體現。
中國商人:1980年代前后,有很多溫州商人到福州來尋找機會,在我對他們的采訪中一些成功的浙江企業家也經常提到這一點。今天的溫州商人依然是從事輕工業制造和貿易為主,而福州商人則多以重工業產業的投資、制造和貿易為主。您如何評價“溫商”和“榕商”在產業選擇上的這些特點?
王長松:這就是地域主流文化價值觀的區別體現,選擇行業也需要這個主流思想為根本基礎的。輕業為食、重業為事,一個是為了最短時間掙到食物,一個是為了做一件事情,地域主流文化決定選擇行業的心態,每個行業都有它的地域文化特點,雖然都是掙錢發展,但從心志上還是有區別的。
中國商人:以前人們對家族企業這種組織形式,以鄉緣、地緣、血緣關系為基礎形成的商幫組織多有批評。但在實際的企業經營和產業集群的形成中,鄉緣、地緣、血緣關系在項目融資,商幫群體在跨區域產業擴張中具有很大的靈活性、高效率,以及對復雜營商環境的應變能力。比如福州商人,無論國家是否放開民間信貸,他們的民間融資行為始終都很活躍,你認為這些特點屬于地域性群體性的個案,還是有它普遍意義上的道理?
王長松:民間融資行為應該是普遍的,沒有地域標志,無論哪個地區都存在這個問題,企業初期發展階段,管理不上規模,利用比較窄的發展關系也是必然,不是主觀選擇的。隨著企業規模的不斷壯大,自然就會有更廣域的發展,越是強大越有主導生存優勢,是很自然的。為了在某一領域增強自己的競爭能力,做一些小小聯合,也是很有必要的。群居的生物本性是單位自身的弱小所致,越是弱小,結合群體越多,這就像螞蟻和老虎的區別。
中國商人:雖然歷史上的福州商人不論在經濟上,還是在文化上(如其留下的建筑)上都有極高的成就,但今天的福州商人,大多小學初中畢業就出來闖世界。我們發現,不僅福州商人,今天活躍在世界各地的福建、廣東、浙江的商人,很多小學沒畢業,有的甚至都沒上過什么學。而我們很多經濟學、管理學畢業的專才卻往往失去人生的目標。對于這種個人創業、擇業中的予盾現象,我們應該如何看待?
王長松:這也是對當今教育的極大諷刺,創業的企業家們有很大一部分人沒有很高的學歷,這也不奇怪,因為商業成功的字典里,學歷高低,并不是決定成功失敗的主要因素。企業家們在創業的漫長過程中,知識也是從專業實踐中來的,也是一個學習修正的過程。所謂的“經濟專才”的迷茫那就更自然了,真正的知識收獲,不是從書本上或者拿個什么MBA就可以得到真正知識的,他們得到的只是“認識”。知識從實踐中來,這是個不變的真理,擁有“認識”的這群人、不等于擁有知識的人群,這就是當今社會學術價值的謬識結果。一個初中都沒有畢業的成功企業家,他的專業知識,要比在這個專業領域做研究的教授、博士,更有知識積淀基礎,雖然不會說一些學術術語,但實效性決定一切。
中國商人:歐美國家的強勢群體通過他們對政府的游說控制商業資源,中國的各地商幫和商業群體近年來與政府的聯系也進入了一個歷史性的層面。你認為“官商”合作在怎樣的條件下才是合理的?
王長松:當今社會的形式形態,還是過去歷史上的社會形式形態,有兩個根本,是不可能改變的,除非你能改變得了現存的社會形式形態。商業這個群體的服務性質本質是什么?作為一個商人必須要清楚。天下商人清楚這一點的并不是很多,所以都不要從表層理解上試圖劃定原則。官商相濟是不可割分的一個社會元素,滅本即亡是不變的真理,小商營家、中商營幫、大商營國,在商人的發展過程中,逆轉了商群的本質作用,失去了本質作用,也只有被淘汰或滅亡。小商營幫,會得到發展、中商營國會得到發展,大商營家就是逆轉,就會對整個社會造成威脅,失去了自身的存在價值,必定滅亡或被鏟除。這只是個成長發展的過程,順自然規律和原則規律發展就是健康的,逆轉就要走向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