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閆旭 惠州市新一代工業互聯網創新研究院
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智能網聯汽車作為汽車產業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的產物,正引領著未來交通出行的變革。廣東省惠州市積極投資布局該新興產業,這對提升區域經濟競爭力、推動產業升級意義重大。我們探討技術創新、產業鏈優化、人才培養和政策支持等相關內容,并提出相應建議,旨在為惠州市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理論依據與實踐指導。
廣東省惠州市政府高度重視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陸續出臺一系列政策措施以推動其發展。2017年10月,《惠州市特色小(城)鎮建設實施方案》將智能網聯汽車相關產業納入特色小鎮培育范疇。2018年11月,《惠州市智能網聯汽車創新發展戰略規劃(征求意見稿)》出臺,明確到2025年產業規模達到1000億元等宏偉目標,并對技術研發、本地零部件配套率等提出了具體要求。除此之外,在2022年11月舉辦研討會以及2023年相關產業入選省級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城市等事件,展現了惠州市發展該產業的積極態度和取得的階段性成果。2023年12月,惠州在全國智能網聯汽車發展指數(城市篇)中位列第24名,進一步證明了其在該領域的發展潛力。
在產業鏈方面,惠州市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鏈條較為完整,涵蓋上游感知系統、中游執行和通訊系統,以及下游智慧交通各領域。在上游,攝像頭技術、激光雷達技術以及毫米波雷達技術等領域匯聚了眾多企業。其中,德賽西威汽車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憑借其在感知系統方面的深厚技術積淀,特別是長距離交通雷達技術等產品,為產業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在中游,惠州市華陽數碼特電子有限公司專注車載后視攝像頭的供應,而惠州市德賽自動化技術有限公司則負責光學鏡頭、攝像頭模組和毫米波雷達等零件的供應。此外,多家企業在通訊系統領域協同創新,進一步推動了產業發展。至于在下游的智慧交通領域,中國移動有限公司惠州分公司和中國聯通有限公司惠州分公司等發揮了重要作用。中國移動依托5G通感算一體車聯網架構技術,中國聯通則憑借一體化智能網聯車路協同服務技術,雙雙為智能網聯汽車的應用構建了優越的環境,彰顯了惠州市在推動智慧交通發展方面的前瞻布局與顯著成效。
在專利方面,德賽西威汽車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德賽西威智能交通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在一些關鍵技術領域擁有自主知識產權,這彰顯了其技術創新實力與不懈追求。總的來看,惠州市在車輛關鍵技術的各個細分領域都展現出積極探索的態勢。具體而言,在環境感知技術領域,相關企業不斷加大研發投入,并積極引進先進技術和人才,目前已有部分產品和技術成功躋身國內領先行列;在控制執行技術領域,企業通過與高校和科研機構合作,已經取得階段性成果,在一些應用場景中實現了技術突破;在智能決策技術領域,企業積極構建測試與驗證平臺,不斷優化決策算法,以便為智能網聯汽車的智能決策系統發展提供堅實的技術支持。
盡管惠州市政府出臺了多項支持政策,但與國內其他一些城市相比,其在政策細化與執行層面仍然存在一定差距。由于行業準入審核和監管機制還稍顯滯后,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產業發展,給企業帶來了不確定性和風險。
惠州市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創新模式
產學研協同創新模式。惠州市的一些企業積極探索產學研協同創新模式,與科研機構建立了密切的合作關系。例如,德賽西威與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合建了網絡安全實驗室和產學研協同創新平臺,還與我國華南理工大學建立了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這一合作模式有效整合了相關資源,高校和科研機構為企業提供了技術和人才支持,企業則為高校的科研成果提供了轉化平臺,不僅提高了科研成果的應用效率,而且也強化了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
跨界融合創新模式。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的發展需要多領域融合,惠州市相關企業為此進行了積極嘗試。其中,電子企業憑借自身優勢,開發了智能座艙、智能駕駛等產品;互聯網企業也與汽車企業合作,推進了互聯網技術在汽車智能網聯服務中的應用。這種跨界融合創新模式,不僅打破了行業壁壘,還極大地豐富了產品的功能和應用場景,為消費者帶來了更加便捷、智能的出行體驗。
開放平臺創新模式。惠州市部分企業通過建立開放型平臺,廣泛吸納各方資源,共同推進產業創新。在這些企業中,中國聯通惠州市分公司依托中國智網科技“智慧交通事業部”的強大支持,有效整合內部資源,形成了“1個中臺+2個平臺+N種應用”的產品體系,全面覆蓋了車路協同應用、自動駕駛應用等多個領域。開放平臺模式促進了產業生態的繁榮,顯著提升了產業的創新活力和市場競爭力。
如今,這些創新模式對產業發展的推動作用已經顯現積極成效。產學研協同創新模式不僅提高了企業的技術水平和人才素質,更為企業在技術研發和人才儲備方面贏得了更多優勢。跨界融合創新模式通過豐富產品種類,以滿足消費者多樣化的需求,有效提升了產品的市場競爭力;開放平臺創新模式,更是激發了產業的創新活力,吸引了眾多企業和機構參與,有力推動了產業生態的繁榮發展。然而,為了更準確地了解這些創新模式對產業發展的貢獻,仍需進一步量化和評估這些創新模式的應用效果,以便為制定和調整產業政策提供堅實依據。
惠州市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路徑
技術創新路徑
核心技術攻關。惠州市應聚焦智能網聯汽車的關鍵技術領域,如環境感知、智能決策以及協同控制等,通過加大研發投入,鼓勵企業與高校、科研機構合作,共同攻克核心技術難題。對于環境感知技術,需要著力提高傳感器的性能和精準度,并開發更高級的感知算法;在智能決策技術層面,應優化測試與驗證方法,建立更加準確的決策模型;在協同控制技術方面,則要加強車輛間、車輛與基礎設施間的協同通信和控制能力。
標準體系建設。惠州市應積極參與國家和行業標準的制定工作,結合本地的產業發展實際,構建符合自身需求的標準體系。這一舉動將有效規范產業發展,提升行業整體水平。
產業鏈優化路徑
上下游協同發展。加強產業鏈上下游企業之間的緊密合作,促進共同發展至關重要。上游企業應確保能向中游企業供應高質量零部件和原材料,中游企業則需不斷提高產品的品質和性能,以滿足下游企業和消費者的需求。同時,還要加強產業鏈各環節之間的技術交流和合作,共同推動產業技術升級。
培育產業集群。政府應通過政策引導和整合資源,著力培育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集群。具體而言,政府可以出臺優惠政策,吸引更多企業和機構入駐,以形成產業集聚效應,這樣一來,不但可以降低企業運營成本,還能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從而增強產業的整體競爭力。在產業集群內,企業間的技術交流和合作將更加便捷,有利于創新成果的快速傳播和應用。
人才培養路徑
實行產教融合。加強職業教育與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的深度融合,建立產教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職業院校應根據產業需求設置相關專業課程,強化實踐教學,以此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創新思維。企業則要積極參與學校的人才培養過程,為其提供實習崗位和實踐項目。通過產教融合,培育適應產業發展需要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引進高端人才。為吸引國內外優秀的智能網聯汽車人才來惠州工作,當地應為其提供優厚的待遇和良好的工作環境,以此解決人才的后顧之憂。同時,還要構建人才激勵機制,以此鼓勵人才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為產業發展做貢獻。高端人才的加入,可以快速提升惠州市在智能網聯汽車領域的技術水平和創新能力,加速推動產業發展邁向新高度。
政策支持路徑
財稅支持。政府要加大對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的財稅支持力度,采取包括給予稅收優惠、發放財政補貼在內的多種方式,以有力地激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并擴大生產規模。具體而言,可以按照一定比例對企業的研發費用減免稅收,同時,為新建或擴建的智能網聯汽車生產項目提供財政補貼。此類財稅支持措施可以有效降低企業的經營成本,增強其盈利能力,進而為企業的發展壯大奠定基礎。
完善監管體系。為了保障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的健康發展,需不斷完善行業準入審核與監管機制,并制定詳細的行業規范和標準體系。首要任務就是要明確行業準入條件,借此規范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確保產品能夠達到高質量和安全標準。同時,還要建立健全監管制度,強化對企業的日常監督和定期檢查力度,及時發現并妥善處理各類問題,以保障產業的健康發展。
統計預測與評估發展路徑實施效果
為評估發展路徑的實施效果,將產業規模、技術創新能力以及人才數量等設為因變量,將政策支持力度、研發投入水平以及企業合作緊密度等作為自變量,以此思路構建多元回歸模型等統計模型。而后將惠州市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相關數據,包括政策支持力度、研發投入、產業規模、技術創新能力,以及人才數量等代入構建的統計模型中加以分析,便可以得到各個自變量對因變量的影響系數。借助數據分析,可以評估不同發展路徑的效果,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以此為產業政策調整提供依據。如果發現人才匱乏是制約產業發展的關鍵因素,那么政府可以出臺更多的人才引進政策,如提高人才補貼標準、提供更多人才住房等。如果發現研發投入不足會影響產業的技術創新能力,那么政府可以通過財政傾斜或提供稅收優惠,激勵企業增加研發投入。
惠州市在發展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的過程中,需要聚焦政策優化、技術創新、產業鏈升級與人才培養等關鍵領域并持續發力。未來,惠州市應進一步加強政策引導,加大研發投入,完善產業鏈布局,培養高素質人才,以推動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的可持續發展,使其在全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競爭中占據更有利的地位。同時,還要持續關注產業發展動態,靈活調整和完善產業政策與發展路徑,確保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提示:文章內容僅供閱讀,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