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易公司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
對中國而言,“突破”無疑是一個核心且意義重大的關鍵詞。這個詞匯傳遞出一種積極正向的信號,使我們有理由持樂觀的態度去預見:在不久的將來,依托強大的組織力、凝聚力、生產力和創新力,中國將會從過去的跟隨者,完成突破,成為全球的領跑者。領跑,意味著你的身前空無一人;你的節奏,會帶動身后人的節奏;你的方向,也會成為身后人的方向。這一身份的轉變,對于科技行業而言,要如何適應,如何突破?
中國的科技公司缺乏的不是“上天”的勇氣,而是一種追逐星辰大海的創新氛圍。我們當前面臨的主要任務,從學習和模仿的階段,逐步過渡到以真正的創新為主導的新階段。比如,網易未來大會的主題曲——《未來之歌》,是一首由網易AI(人工智能)寫詞、編曲以及演唱的。很多人聽到后感到非常驚訝,難以想象機器可以達到如此接近人類的演唱水平。這充分展示了AI的特點,即強大的學習能力。但同時我們也應看到,AI尚不具備獨立思考和創造的能力,它無法替代袁隆平在農業科技上的貢獻,也無法創造出坂本龍一的音樂杰作和劉慈欣的科幻世界。這一現象,與中國科技公司過去的發展路徑有相似之處,我們在學習和模仿先進模式方面表現出了極強的能力,但若要實現超越,乃至成為全球的領跑者,還需要在創造力、想象力以及持久性上付出更多。
關于這些,各大公司都積累了深厚的經驗與見解。近年來,社會上廣泛討論著“白菜”(喻指日常生活)與“星辰大海”(喻指科技探索)的問題。科技企業過往取得了一些成就,給公眾生活帶來了諸多積極變化。鑒于科技領域是全球競爭的關鍵一環,社會各界自然對企業抱有更高的期望,期望我們既能改善煙火生活,也能“上得了天”,勇攀科技高峰。網易作為一個傳媒平臺,扮演著擴音器的角色。我們致力于響應時代呼喚,營造一個鼓勵創新、激發想象力,并同時尊重科學的行業氛圍。我們的目標是讓科學家的聲音更加響亮,讓科技創新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
科技公司除了“上天”,也要能“下地”。關于心態的轉變,我主張應從順勢而為轉向腳踏實地的實踐,這是我所要闡述的第二個觀點。前兩年,我頻繁聽到人們提及,公眾對于人工智能的態度發生了轉變。過往,AI被視為極具吸引力的領域,而今,這份熱情似乎在降溫。在資本市場上,一些備受矚目的資本項目也感受到了“失寵”的滋味。然而我們認為,“失寵”并非全然壞事。對于任何一項新技術而言,“失寵”往往是真正落地和爆發式增長的前奏。這一過程促使科技領域加快“下地”,不再僅僅停留于PPT(演示文稿)與概念層面,而是迫切需要深入產業,實現技術的真正落地。
我們所探討的“下地”,并非意指鼓勵大家于“白菜蘿卜”等瑣碎事務中尋覓機遇,而是強調應腳踏實地,致力于發掘那些具有實際落地價值與廣泛應用前景的場景,將關注點切實落在對用戶及社會具有實質貢獻的事務上。尤其,在教育、農業、醫療、食品等事關國家發展大局與民眾生活福祉的關鍵領域,必須調整思路,對以往的一些做法進行修正。我們應攜手合作,共同促進整個行業的繁榮,而非僅僅局限于爭奪有限的市場份額;在科技競爭上發力,避免陷入低層次的補貼戰;在規劃時雖需考量當前狀況,但決不能短視;應帶來積極而深遠的變革,而非表面上的改變。
我們的第三個觀點是,科技發展不應僅聚焦于效率的最大化,還要關注人心的需求。數字時代,構建獨特的數字智慧體系尤為重要。昔日有言,“上有天,下有地,中間有良心”。科技企業亦應遵循此道,即在追求技術突破與拓展應用邊界的同時,不可忽視那些在日常生活中真切感受科技影響的人們。近幾年,我們愈發深刻地體會到,單純依賴“效率至上,技術至上”的發展理念,已難以全面應對人類生活的多元挑戰,因此類似“賽博朋克”之類的詞語頻繁被提及,它描繪的是一種“高科技、低生活的狀態”。這一概念的流行,實則折射出公眾的一種擔憂:科技進步雖日新月異,但并非所有人都能從中受益。因此,整個行業面臨一個核心議題:數字的鴻溝長期存在,如何恰當地衡量與調控數字化生存的廣度與深度,以確保科技發展既能促進社會進步,又能溫暖人心。
這其實是一門藝術。我將其歸結為四個字——“數字智慧”。它體現了在數字化轉型進程中,對人與技術、效率與人性之間關系的精準拿捏與平衡。以杭州為例,過去十數年間,其逐步崛起為眾人矚目的“數字經濟第一城”。在此環境中,無論是規模宏大的企業巨擘,還是微小初創都能找到生存與發展的空間。這便是數字智慧的生動體現。我們相信,當一個國家、城市或企業能夠實現科技與智慧并存,效率與人心并重,它便能展現出生命力、思考力及溫暖人心的力量,進而吸引、激發并引領人們創造更多突破與成就。
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數字化實驗室,我們每個人都是其中的參與者,同時也是受其影響的一分子。未來,數字化的深化之路無疑將布滿挑戰,這要求我們匯集更多智慧,形成廣泛共識,為社會進步與發展提供必要的滋養與支持。
提示:文章內容僅供閱讀,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