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江創業投資董事總經理
在投資決策時,評估項目的商業模式是否具有防御性非常重要。鑒于中國互聯網市場的競爭激烈程度,這一點尤為關鍵。
創業者應在創業之初就想清楚:自身的商業模式能否抵御競爭沖擊?而且,除了現有的競爭者,還要防范其他行業的潛在進入者。
以e代駕為例,該公司曾一度非常成功,盈利能力頗強。然而,當滴滴涉足代駕市場后,e代駕的市場地位迅速受到沖擊。滴滴的介入顯示,即便一個商業模式在初創時被普遍看好,也可能面臨來自其他行業的強大競爭者的挑戰。
那么,如何判斷商業模式的防御性呢?
防線過于脆弱。在e代駕運營兩年后,年盈利已達數億時,遭遇了滴滴等強大競爭對手的挑戰。那么,如何在原本缺乏競爭的環境中構建起“可防御”的模式呢?事實上,盡管當時市場上存在滴滴、安師傅等幾家企業,但代駕這一細分領域僅是出行市場的一小部分。再者,該行業的市場規模受限于人們的飲酒頻次,需求量并不大。綜合這兩點,我們可以判斷e代駕的商業模式在防御性方面存在明顯不足。
應對失誤。e代駕在面對滴滴的競爭挑戰時,選擇了正面對抗的策略,包括進行補貼和投放廣告。然而,由于資金有限,e代駕在兩個月的紅包大戰后便耗盡資金,第三個月開始收縮,最終陷入困境。這表明,在雙方實力懸殊的情況下,單純的勇者精神并不能確保勝利。當實力對比達到十比一的程度時,戰術選擇變得相對次要,因為實力更強的一方通常會取得勝利。
面對強敵如滴滴,e代駕應如何應戰?若當初e代駕未選擇正面對抗,而是采取差異化競爭策略,或許結局將截然不同。考慮到滴滴用戶基數龐大,其對高端用戶的服務難免有所欠缺,尤其是在剛進入代駕市場時。此時,若e代駕能專注于精耕高端市場,或許能提升其并購價值。
實際上,若e代駕當初選擇差異化競爭,甚至可能具備與滴滴談判的資格。然而,在當時的情景下,滴滴為何要以高價收購e代駕呢?何況其估值已偏高。若e代駕能占領一個滴滴無法攻破的陣地,那么e代駕便擁有了談判的籌碼。但如果只是分散在一條漫長的戰線上,而滴滴逐個擊破e代駕的據點,e代駕便失去了判斷的資格。顯然,e代駕當初的戰略選擇是一個重大失誤。創業必須清醒地認識到自身的競爭機會所在。
我一直強調“可防御”的重要性。那么,如何衡量可防御性呢?我認為可以從四個方面來考慮。
依賴性
我們需要思考,業務是否過度依賴大型平臺來獲取流量?實際上,大公司有能力購買流量,創業公司在這方面與大公司競爭是不切實際的。PC(臺式或筆記本電腦)互聯網的困境在于,搜索被百度、電商被淘寶等巨頭壟斷。然而,移動互聯網的情況則有所不同。只要能讓用戶按照APP(手機軟件),就能擺脫對BAT(百度、阿里巴巴、騰訊)等巨頭的依賴。
許多小型社交平臺如探探、陌陌等均表現出色,展現了良好的發展機遇。同時,細分市場也存在機會,比如蘑菇街、小紅書等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績。然而,如今移動互聯網創業的難度有所增加,主要原因是獲客成本過高。因此,成功的第一步是讓用戶安裝你的應用。所有成功企業都有一個非常具體的切入點,如去哪兒專注于尋找最便宜的機票,滴滴則專注于叫出租車服務。這樣的明確切入點能讓用戶清晰地了解你的產品或服務定位。
控制力
你提供的服務是否對客戶具有足夠的控制力?例如,滴滴能從司機收入中提成20%,這得益于其對用戶和服務的強大控制力。若控制力弱,則難以實施此類提成。
此外,需避免一個誤區:許多創業者認為移動互聯網人脈豐富,可以輕易免費獲取用戶。然而,即使能免費吸引用戶,也不應浪費這些資源。若用戶首次體驗后感到失望,重新吸引他們的成本將增加十倍以上,且很多人可能不會再次使用你的服務。
戰場縱深
類似的商業模式中,從相同交易中獲得的利潤份額存在明顯差異。主打優惠券和主打團購的公司雖然面向相同的消費者群體,但優惠券公司的利潤份額非常薄,通常只有1到2個百分點。相比之下,美團和大眾點評合并后,能從每筆交易中獲取10到25個百分點的利潤。因此,面對團購模式的沖擊,優惠券公司幾乎無法防御。如今,優惠券已成為團購的標配,而當年的優惠券企業因資金不足,無法養活線下團隊,只能在線上收集數據。這就是典型的防御性不足。
管理難度
如果管理難度大,就具備了一定的防御性。以美團和餓了么為例,當餓了么剛拿到C輪融資時,美團在市場份額上還未能超越餓了么。為了迎頭趕上,美團采取了一個策略:在200個城市全面鋪開運營,試圖迫使餓了么跟進。這對餓了么來說是個難題,因為他們原本只在20個城市運營。如果餓了么決定跟進,就需要迅速招聘數千名員工。這對創始人張旭豪來說是個巨大挑戰,畢竟他之前沒有管理過如此大規模的團隊。
張旭豪最終決定迎難而上,選擇了跟進。他發揮了自己優勢,開發了高效的移動辦公系統。通過這個系統,他可以實時監控每個城市的員工數量、用戶增長和訂單數量,從而有效地管理這個迅速擴張的團隊。
對于初創公司而言,應專注于挖掘并凸顯其核心價值。以滴滴為例,其緊抓出租車服務的痛點,并將其做到極致,從而快速上線并搶占市場。在移動互聯網創業窗口短暫的今天,創業者需迅速將自身長處發揮到極致,以在競爭中脫穎而出,并盡快獲得融資,將業務優勢轉化為融資優勢。在此過程中,關鍵是速度,不必過分糾結估值和融資金額。
同時要補齊短板。在業務和融資取得暫時領先后,應迅速識別并彌補自身不足,以進一步鞏固下一輪的融資優勢。拼好貨便是一個典型案例,其憑借社交媒體以低成本迅速吸引大量用戶,這是其長板。然而,由于對水果行業的不了解,導致訂單處理緩慢且水果質量參差不齊,引發大量用戶投訴,這是其短板。幸運的是,低廉的用戶獲取成本吸引了風險投資,進而得以補齊短板,最終實現了業務的全面發展。
總之,創業者應靈活地將業務優勢轉化為融資優勢,再利用融資補齊短板,進而推動業務的持續發展。
提示:文章內容僅供閱讀,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