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支邊中國電信浙江分公司
中央審計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指出:“要加強科技強審,加強審計信息化建設”,這為審計技術方法的變革與創新指明了方向。面對這一宏偉藍圖,基層審計人員應如何把握機遇、明確審計信息化的定位,并切實推進信息化建設?這些問題是內部審計人員亟待深入理解和落實的關鍵。通信企業的特點是產品(信息)的生產與消費并行,所有業務都圍繞信息的生產、傳輸、應用推廣及市場營銷展開。身為通信企業的審計人員,在工作中頻繁且廣泛地接觸信息,體驗也更為深刻。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審計信息化領域涌現出諸多新概念,如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智慧審計和5G商用等。這些新理論和新技術的涌現,使得審計人員面臨一定的認知挑戰,尤其是那些忙于一線工作的審計人員。他們日常工作繁忙,可能沒有足夠的時間來了解和掌握這些新概念,因此對審計信息化的理解可能還停留在計算機、網絡、審計軟件和電子證據等初步階段。在實際工作中,他們對于審計信息化的建設和發展往往缺乏主動性、積極性和明確的方向性。
針對上述現象,我們從企業內部審計人員的視角出發,闡述當前審計信息化的實際狀況,并指明未來發展方向。同時,我們將結合實際工作中的審計信息化應用和拓展案例,為審計人員提供自主創新、有效驅動審計信息化建設和發展的實用參考。
內部審計信息化發展現狀
經過多年的基層內部審計實踐,審計方法和手段已經歷了四個發展階段:傳統審計(紙+筆+計算器)、計算機輔助審計、審計信息化和智慧審計。盡管計算機輔助審計、審計信息化和智慧審計都以傳統審計為基礎,并通過計算機實施,但三者之間存在顯著差異。
計算機輔助審計,又稱為“單機版審計”,主要依靠未聯網的計算機進行。這是因為早期各行業計算機應用尚未普及,辦公和財務系統尚未電子化,政策和審計證據多為紙質版。同時,互聯網的不完全普及和網速限制也影響了審計方式。在此階段,審計證據主要來源于紙質制度文件和報表,部分數據分析依賴EXCEL和簡單編審軟件,整個審計流程通過單機操作完成。
審計信息化又稱為“各系統綜合審計”,強調互聯網應用,實現了電子化取證。然而,由于審計證據來自多個系統如營收、渠道、計費、財輔、合同、采購、運維、建設、人力、物流、資產管理等,數據口徑不一,存在交叉與沖突。審計人員需投入大量時間溝通協調,篩選并驗證數據,以確保審計證據的真實有效,最終通過辦公軟件和審計軟件等工具形成審計結論。
智慧審計是指在智慧審計平臺上進行的審計活動。該平臺自動整合各專業系統提供的審計信息,審計人員通過專業模塊進行數據分析和對比,從而發現問題并得出結論。與傳統審計信息化相比,智慧審計通過自動化減少了人工分析和篩選數據的時間和勞動強度。審計工作不再依賴單一軟件或系統,而是在統一的平臺上完成,包括生成審計底稿、測試記錄、定案表和報告等文書。
找準當前審計信息化的發展定位
根據對審計信息化現狀的描述,可以明確目前及未來一段時間內,內部審計將處于從“審計信息化”向“智慧審計”過渡的階段。這一趨勢主要由以下兩個因素決定。
各業務系統研發目標與審計需求存在差異,因此與審計系統的數據短期內難以實現對接。企業在引入“計算機專業系統”管理之初,通常會先開發辦公、財務、建設和收入管理系統。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對內部管控、生產建設及市場營銷的精確度要求日益提升。為滿足這些需求,內控、采購、合同、資產管理以及營收和渠道管理等更為專業和精細的系統逐漸出現。這些系統的設計主要基于各自業務領域的政策與制度要求,旨在支撐企業的日常運營和生產發展。盡管這些系統的數據對審計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但由于并未專門針對審計需求進行數據核算,且業務系統眾多、核算規則復雜,所在短期內難以實現與審計系統的數據對接。
部分企業已搭建起集成各專業系統的辦公平臺,推動內部審計邁向“準智慧化審計”新階段。以通信行業為例,登錄企業辦公系統后,財務輔助、合同管理、項目建設、采購管理、人力資源和物流管理等關鍵系統均可在首頁直接訪問。審計人員除了能進入審計系統外,還能無縫接入其他系統進行查詢,無需額外賬號。之所以稱之為“準智慧化審計”階段,是因為審計人員能從各系統提取數據,但這些數據與審計要求并不完全匹配。此外,各系統間尚未實現數據的自動流轉與交互,無法將信息自動推送至審計系統,同樣,審計結果也無法直接反饋至相關業務系統。
在認清內部審計信息化發展現狀并明確未來發展方向后,可以清晰定位當前的審計信息化發展。這個定位是:主動收集和整理審計信息化需求,推動審計信息化平臺與各專業系統接軌,以實現數據共享、云共享和互聯共享(含5G),進而達到智慧化審計的目標。簡而言之,就是“提出信息需求,加快平臺建設,達到信息共享,實現智慧審計”。從這一角度看,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智慧審計和5G商用等概念和技術離我們并不遙遠。我們目前正努力推進審計信息化工作的全面覆蓋和深入發展,旨在為將來的大容量(大數據、云)、快速響應(物聯網)、高速(5G)和多渠道的信息資源共享,以及智慧審計的下一階段奠定基礎、做好準備、創造條件。
通過利用審計信息技術,審計信息化工作已取得明顯成效。相較于過去,曾經被視為“創新”的某些審計信息化措施,現在已完全得到落實。例如,“統一工程概預算編審軟件”在量價審計實施后,施工單位已能在線完成結算編制,編審軟件統一的問題已不復存在。以往在結算審定后,“建設、施工、審計三方對賬”需要通過會議形式進行計算核對和協商確認,而現在,通過系統流轉,審減原因一目了然,即使核算有誤,也只需在系統內退回修改,無需再反復修改紙質資料,從而極大簡化了審計對賬流程。
隨著審計信息化工作的推進,對審計人員的專業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審計人員不僅需要掌握操作系統和軟件的使用,還必須具備豐富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在日常審計工作中,審計人員應積極嘗試、創新引導并普及推廣審計信息化技術的應用,以拓展其應用的廣度和深度,努力將審計信息化工作向智慧審計、科技強審的方向推進。
提示:文章內容僅供閱讀,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