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虹宇北京雍文律師事務所
不是每個老板都會成為企業家,但是每個老板都是生意人。相對于企業的經營邏輯,生意的經營邏輯是一個更為樸素的話題,也是每個老板需要思考的問題。一單生意背后的經營邏輯是什么?可以先從幾個貌似與生意無關的例子說起。
斗爭的邏輯可以為競爭的邏輯提供借鑒
第一個例子來自《孫子兵法》的首篇——始計。該篇主要講“廟算”,通俗地說,就是為打仗算賬。該篇高屋建瓴地提出“五事七計”的頂層設計,這可以看作是中國古代版的PEST分析(一種用于分析宏觀環境的方法,它包括政治、經濟、社會和技術四個方面)和SWOT分析(一種戰略規劃工具,通過評估企業的優勢、劣勢、機會和威脅,幫助組織更好地了解自身內部條件和外部環境,從而制定更有效的戰略和決策)框架,全面涵蓋了最基本的戰略要素,是對戰爭全局的通盤籌劃。眾所周知,西方傳統戰略長于分析,但有時過于追求理性和邏輯,反而忽視了戰略的靈活性。相比之下,“五事七計”這種源于東方謀略文化的廟算思維,以智克力,通過不對稱的戰法創造持續競爭優勢。從某種角度看,它超越了西方傳統戰略。正如彼得·德魯克曾戲言,“文化能把戰略當早餐吃”。從此,“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于無算乎?”的廟算思維成為中國人的謀略基因。
第二個例子來自《毛澤東選集》的首篇——《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文章開篇便旗幟鮮明地指出:“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朋友?這個問題是革命的首要問題。中國過去一切革命斗爭成效甚少,其基本原因就是因為不能團結真正的朋友,以攻擊真正的敵人。”文章將當時中國社會各階級,統統放在階級分析的顯微鏡下觀察與剖析,強調進行革命斗爭,分清敵友是前提。通過階級分析,教育革命者務必要團結真正的朋友,攻擊真正的敵人。這篇文章是運用分析方法指導革命實踐的經典之作。
第三個例子來自《資本論》第一卷第二十四章,馬克思在這一章考察了資本的原始積累。在第六節的腳注中,他引用了一段托·約·鄧寧《工聯和罷工》一書中的經典描述:“一旦有適當的利潤,資本就膽大起來。如果有10%的利潤,它就保證到處被使用;有20%的利潤,它就活躍起來;有50%的利潤,它就鋌而走險;為了100%的利潤,它就敢踐踏一切人間法律;有300%的利潤,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絞首的危險。”從財務管理的角度來看,這段描述實際上是對利潤與風險進行深刻權衡的歷史性描述。
為何提及《孫子兵法》《毛澤東選集》《資本論》這些例子呢?原因在于戰爭與革命講的是斗爭的邏輯,商業經營講的是競爭的邏輯,前者揭示的是大道理、大智慧,是鐵的法則,是血的經驗,可以為后者提供借鑒。孫子、毛澤東、馬克思都是人類歷史上精通斗爭哲學的偉大思想家,他們的思想光芒穿透時空,震古爍今,其理論在戰爭與革命實踐中得到了最為嚴苛的檢驗,具有偉大的指導意義。在他們的著作和實踐中,“計算、分析、權衡”都是彌足珍貴、可以落地的方法論。
經營邏輯的底層思維是
對利潤與風險的計算、分析與權衡
商場如戰場。多年來,商戰兵法層出不窮,此風源于日本。在20世紀日本經濟高速增長時期,許多日本企業家和管理學家對兵法推崇備至,并將生意的經營邏輯與兵法的精髓相結合。長期以來,我國企業界尤其以學習《孫子兵法》最為盛行。然而,兵法和商戰畢竟分屬不同領域,兵法能否用于商戰,歷來存有爭議。必須指出的是,將兵法用于商戰,既不能強行嫁接、直接使用,也不能只學只言片語、語錄式輸出。事實證明,簡單地以摘錄兵法語句,疊加商業案例的線性思考方式,無法詮釋生意成功背后的真正原因。實際上,無論學習兵法還是革命理論,需要借鑒的還是它們的方法論。
在一單生意里,經營邏輯的底層思維是老板對利潤與風險的計算、分析、權衡。生意分大小,小有小的優勢,大有大的難處。開始做小生意,老板一個人就可以應對計算、分析、權衡等全流程工作。但隨著小生意進化到大生意,經營環境和業務的復雜性也隨之增加,老板個人的算法和算力逐漸無法應對。于是,生意的發展催生了職業經理人群體的出現,并在外部誕生了咨詢機構和咨詢顧問。專業人士各司其職,通過分工與合作,協助老板計算、分析、權衡利弊后統籌決策。
對利潤與風險的計算、分析與
權衡要落實到經營的各項要素
神經科學研究表明,人的大腦分為左腦和右腦,左腦善于理性思維,右腦擅長感性思維。實踐證明,左右腦之間存在沖突,且在多數情況下,右腦可以驅動左腦。盡管《孫子兵法》早在2500年前就發出了“主不可以怒而興師,將不可以慍而致戰,合于利而動,不合于利而止”的勸諫,告誡君主和將帥們務必控制情緒,始終基于國家利益行事,非利勿動。但縱觀歷史,改變人們的思維慣性極為艱難,許多經典的里程碑事件都是由人們的右腦所驅動的。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心理學家丹尼爾·卡尼曼長期致力于判斷與決策問題的深入研究。在其著作《思考,快與慢》中,他闡述了人的大腦有兩套思維系統:系統1和系統2。系統1的運行是無意識且快速的,完全處于自主控制狀態,消耗腦力較少;而系統2的運作則是高度多樣化的,需要集中注意力,也更加耗費腦力。系統1負責快思考,系統2負責慢思考。系統1是作出決策和判斷的幕后主使,有時它會產生系統性失誤,這時,系統2的關鍵作用就體現出來了:抑制系統1的沖動,并在必要時出面解決。由于人類的認知機制不可避免地存在局限和偏見,因此,采納外部意見是減少決策失誤的有效方法。
在一單生意里,利潤與風險之間存在著天然的沖突。通常,人們用左腦思考利潤,利潤可以簡單地表達為收入減去成本(包括費用),用右腦評估風險。不同的老板對風險的認知和承受能力不同,大致可分為風險偏好者、風險中性者和風險厭惡者。值得注意的是,在判斷與決策過程中,理論上應該用左腦理性分析沉沒成本和機會成本,卻常被人們用右腦進行感性處理,其結果必然落入了一個常見的思維陷阱:過分關注沉沒成本,而忽視機會成本的重要性。這往往是許多重大決策失誤的根源。
在一單生意里,利潤與風險如影隨形,就像財務管理中的杠桿效應,既能撬動利潤,也可能帶來風險。對利潤與風險的計算、分析與權衡,最終要落實到經營的各項要素中。經營活動涵蓋了業務、財務、稅務、法務四大要素,各要素的職業基因和思維方式都不同。業務和財務更注重杠桿思維,追求以小博大,創造更多利潤;而稅務和法務則更強調底線思維,將合規經營置于首位,側重于管理風險。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在經營活動中,以利潤與風險為思考原點,構建涵蓋了四大要素的管理矩陣,并非憑空而來。它需要系統思維提供整合方案,為生意構筑持續競爭優勢。因此,作為老板,具備“計算、分析、權衡”的意識和素質,是成功駕馭生意的真功夫和軟實力。特別是在經濟低速增長時期,對利潤與風險進行精益思考尤為重要,它可以幫助我們少走彎路,不踩大坑。顯而易見,這是生意原本的經營邏輯。
提示:文章內容僅供閱讀,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