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榮意盧佳張瓊妍阿比代姆李曉慧北方民族大學
目前,大學生返鄉創業已成為鄉村振興戰略研究中的焦點議題。在過去的十年中,學者們對大學生返鄉創業的動因、意愿、方式、面臨的挑戰以及解決策略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基于此,我們構建了一個大學生返鄉創業的研究框架,并展望了大學生返鄉創業的方向。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采用了多種研究方法,多元化開展對大學生返鄉創業的研究。
在就業創業政策的推動下,鼓勵大學生返鄉創業是理智選擇,也是順應和滿足中國社會發展現實需求的有效舉措。在鄉村振興戰略的推動下,我們對大學生返鄉創業的模式、意向和支持體系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有助于增強創業教育和政策的實施效果,從而提升大學生返鄉創業的成功概率,進一步為鄉村振興作出貢獻。
大學生返鄉創業意愿的影響因素
對大學生返鄉創業意愿構成影響的因素包括個人因素、教育因素、政策因素、環境因素四個方面,其中,個人因素主要包含創業動機、創業能力、鄉村情懷3個維度;教育因素主要包含學校創業教育、社會創業教育2個維度;政策因素主要包含發展戰略政策、創業支持政策、社會保障政策3個維度;環境因素主要包含創業融資環境、創業服務環境、創業文化環境、鄉村發展環境、家庭支持環境5個維度。
個人因素。張瑞春提出,由于大學生自身的知識儲備、認知水平、能力等方面存在不足,并且缺少對市場觀察,所以難以找到創業機會,也不能正確分析、應對創業中的各種風險。也有部分學生臨近畢業也沒有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加之對鄉村振興戰略和現代農村建設情況認識不足,往往為了尋求更多的就業發展機會,將城市地區作為職業發展首選;劉新民基于CSM理論從創業認知視角刻畫個體創業行為傾向的形成機制,發現創業自我效能對創業結果預期及創業行為傾向具有正向促進作用。除了自身能力以及自我效能感外,有關農村的內在心理驅動也是影響個人決策的重要因素。羅衛怡圍繞地方依戀、地方認同、地方依賴三個維度,展開對大學生返鄉就業意愿影響因素的研究。
教育因素。王海龍從培養機制、課程建設、教師隊伍三個角度出發,指出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培養體系的系統性不足,即過于重視創新創業課程教學以及大多數教師欠缺創業實戰經歷;陳從軍、楊瑾認為創業榜樣是影響創業教育的一個因素,發現創業榜樣能夠激發大學生的創業激情,進而能正向影響大學生的創業意向。
政策因素。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各級政府應是服務返鄉大學生創業的踐行者與執行者。鐘云華和王驕華以計劃行為理論為理論視角,發現大學生在校期間創業意向不強。創業態度與自覺行為會間接影響大學生的創業意向,但并不能真正起到留才的作用。大學生創業的真正難點在于部分創業啟動政策落實不到位以及后期的經營風險防控,還需要政府有關部門從資金、渠道等方面加大幫扶力度。
環境因素。劉敏娜指出,很多家庭固守“農村落后”“農村沒前途”的錯誤觀念,加之對農村環境存在偏見,家長會對子女返鄉就業創業表示反對甚至是加以阻撓。再加上受“學而優則仕”“知足者常樂”等觀念的影響,大學生返鄉創業更是會受到制約。高偉、李丹從農村基地入手,提出交通、通信、物流等基礎設施的建設情況,以及醫療、教育等公共服務的供給能力,都有可能成為制約大學生創業成功的“最后一公里”。辛德萬從啟動資金的角度,探討了大學生返鄉創業的創業資金來源,認為大學生創業前缺乏相應的信用記錄,銀行等金融機構對大學生初創缺乏信心不愿放貸,資金來源可能不夠多元化,大學生返鄉創業初期的資金主要是自籌獲得。
意愿分析是大學生返鄉創業研究的重要內容之一。隨著社會關系的演化發展,大學生返鄉創業意愿的影響因素更加廣泛,個體特征、家庭特征、政策特征、環境特征、動機特征等成為我們必須研究的維度。但學者基于對意愿的感性理解和主觀判斷,做定性分析的概率更大,即便有數據分析內容也僅是簡單地描述意愿統計結果。目前,對大學生返鄉創業意愿的研究缺乏更科學的判斷體系,在空間、時間、中介變量、影響效應等分析維度上還存在不足。因此,需要我們在意愿影響模型方面尋找替代或予以改進,以便進行更深層次的研究。
針對大學生返鄉創業的引導路徑
針對大學生返鄉創業,多數學者從政府、學校、社會、大學生個體層面以及家庭層面提出建設性建議。
個人層面。芮超提出,大學生首先要充實自己,除了認真學習好本專業知識、掌握相關技能之外,還應當多方面了解國家最新政策、大學生就業狀況等信息,并做好符合自身實際的職業規劃,有意識地培養創業意愿;農村創業比較艱苦,大學生要積極塑造良好的創業心理素質,協調好人際關系,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
學校層面。高偉、李丹認為,高校應當推動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提高創業實踐、創業項目、實習實訓等在創新創業教育中的權重,建立多元化、立體化的大學生創業能力培養機制。在日常教學中,學校可將鄉村基層工作課題融入,讓學生學習、體驗和感受農村基層的工作內容,在實踐中明確未來的就業和創業方向;學校可針對返鄉就業創業的學生,制定有關措施用于獎勵,例如,對這類學生減免學費;學校可以開設專門的教育性課程,對有意向創業的學生在技術方面進行指導,讓農村創業就業優勢在大學生,特別是農村生源群體中充分體現;如果具有一定的經濟條件,學校也可以為有意愿返鄉創業的學生建立專門的高等教育創業基金,推動創業項目有效落地。
政府層面。李偉、高丹提出,有關部門應當完善農村大學生返鄉創業的扶持政策、服務平臺,并建立相應的創業保障體系,幫助有意向返鄉創業的大學生消除傳統觀念影響和心理障礙;孫翔指出,有關部門需要在資金方面發力,加大撥款補貼力度,為大學生返鄉創業提供資金支持,或是提供更加便利的募集資金渠道,幫助這一群體人員,通過多元化渠道籌集創業資金。地方政府也應積極完善與踐行大學生就業創業優惠政策,為其構建良好的就業創業環境,提供有效的就業創業保障服務。這樣一來,就能吸引大量優秀的高校畢業生去農村就業創業,共同助力鄉村振興。
社會層面。高偉、李丹提出,社會需要培育以媒體為主的創業輿論傳播體系,以此達到破除大學生返鄉創業的觀念制約和心理障礙的目的。同時,這一措施如果能得到有效落實,也能消除大眾對返鄉創業的思想顧慮和認知偏見,讓更多家長看到農村就業創業發展的良好前景,摒棄對農村地區的固有偏見,最終能夠堅定地支持子女參與農村就業創業的想法。除了宣講返鄉創業的政策外,還可以孵化一些返鄉實習見習的崗位,進而幫助非農業專業的大學生獲得了解農業知識的機會,增加返鄉創業人數。相關企業除加強與高校的合作對接外,還應在發展戰略框架內,針對返鄉就業大學生提供除薪資外的更多人文關懷措施。家庭作為社會的構成單元,對大學生返鄉創業的影響也不容小覷。通常情況下,家庭的支持與鼓勵更容易強化大學生的創業意愿。
這些文獻成果在大學生返鄉創業政策、引導路徑及支持體系構建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借鑒價值。大學生返鄉創業的支持體系應突出自身特色,需要在實踐檢驗中不斷地推陳出新、適時調整,使之能更加科學有效。地方政府、金融機構、高校等主體,也要在實踐中參與合作,做到真正落實創業政策,為返鄉創業的大學生排憂解難。對大學生返鄉創業的政策滿意度、政策需求以及創業績效的實證研究目前還很少見,這類研究將有助于從政策角度出發,分析探討大學生返鄉創業的支持體系的成效,吸引更多的人關注大學生返鄉創業。
有關大學生返鄉創業的研究現狀
目前,雖然有關大學生返鄉創業的研究已取得顯著成果,但仍存在一定局限性。例如:人們更多地關注返鄉創業現狀的研究,而缺少更細致的崗位研究;在完善大學生返鄉創業的建議方面,政府、企業、高校、大學生個體等提出的建議處于相互獨立的狀態,各主體間缺少協同合作機制,忽略了社會化機制的影響。各主體在社會化機制的作用下,會存在彼此聯系又互相影響的關系。
在未來,有關大學生返鄉創業的研究,可以在幾個方面進行拓展。一是關注并研究大學生返鄉創業的崗位現狀,并針對崗位現狀提出對策;二是探究多主體間的協同合作路徑,以達到互促互補的目的,實現社會資源綜合利用的效益最大化,讓大學生返鄉發展創造最大價值;三是追蹤大學生返鄉創業后的績效和政策滿意度等內容,可能會獲得更多關注。可基于以上三方面不斷豐富和完善大學生返鄉創業研究的理論體系框架,可以為后期大學生開展返鄉創業實踐提供理論依據。
提示:文章內容僅供閱讀,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