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蘇思琪吉林師范大學
奉張時期的金融狀況
1911年10月,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統治,建立了中華民國,但革命的果實迅速被袁世凱竊取,中國仍舊在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的壓迫之下。此后,中國進入軍閥割據的混戰時代。軍閥混戰導致中國的經濟、政治和人民的社會生活都遭受到了嚴重的打擊和破壞,金融貿易發展舉步維艱,各省之間的貨幣流通也面臨極大困難。“僅1913年—1914年,就舉借外債20項,合計約3.76億元之多。”在大量外債之下,中國的金融逐漸被外國控制。
東北地區因“長城之枕護燕薊,為京師屏翰;擁雄關,為遼左咽喉。”因此受到的外部侵擾較少,沒有像中原地區那樣破壞嚴重。奉系集團憑借其在東北地區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逐漸成長發展起來。此外,東北受到西方資本主義的影響,近代金融行業初見雛形。1916年奉系主政時期,東三省設立眾多民辦、官辦和官督商辦的金融機構,其中也包含外國在中國東北設立的金融機構。其中奉天省“東三省官銀號”是東三省金融機構中最有實力者,統領東三省金融并兼管東三省金庫事宜。
民國時期東北金融問題
戰爭經費激增。奉系軍閥主政東北地區時期,各軍閥為了擴大勢力拼命擴軍。1914年全國陸軍不過40多萬人,1918年就增加到80多萬人,1919年初達到138萬人。由于軍隊的不斷擴大和連年混戰,軍費支出逐年增加,僅奉天一省“1919年的軍費支出就高達每月70萬元,1923年增至每月170萬元。”
在奉系實力最強盛時,勢力范圍北至黑龍江,南至上海。要維持如此廣大的地盤必然需要大量的軍費開支。1917年9月,奉天省內部財政已經面臨嚴重困難。但為了鞏固東北政權,擴大統治,政府無視東北金融問題,于1921年建立東三省兵工廠,下設槍廠、槍彈廠、炮廠、藥廠、鑄造廠、機器廠等8廠,并聘請外國技術人員20余名。
1922年第一次直奉大戰,奉系消耗軍費1000多萬元,將奉天省金庫的積蓄全部耗盡。戰爭失敗后,又立即開始擴軍備戰,購買大量的武器裝備。據推算,備戰期間奉軍每月的開支約在170萬元左右。第二次直奉戰爭,軍費支出達到了驚人的巨額款項,東北人民攤派軍費金額達到4800萬元。
從支出結構來看,奉天政府幾乎把每年的收入都用在了軍費上,“1922年,奉天省軍費支出2040萬元,占歲支出總數81%。到1926年,軍費支出增至大洋7032萬元,占歲支出總數95%。”這種軍費支出規模嚴重不合理,軍費的支出擠壓其他方面所需要的公共支出項目,導致經濟總量不平衡。
貨幣發行紊亂。當時的東三省沒有一個統一的金融機構,各省有不同的銀行。奉省有東三省官銀號,吉林省有吉林永衡官銀錢號,黑龍江有廣信公司、黑龍江官銀號等。中央的銀行機構也在東北地區設有分行,如中國銀行和交通銀行。各銀行機構發行的貨幣也不盡相同,吉林省內地有吉林官貼,黑龍江有黑龍江官貼,奉天省則以奉票為主。還有以個人信用為本位發行的貨幣,如縣鎮等地的商號和當鋪發行的當地流通使用的私貼。
帝國主義國家在東北濫發紙幣,據統計,中外銀行共發行貨幣達到136種,嚴重破壞和干擾東北的金融市場,其中影響最大的是俄國和日本。俄國主要侵略我國東北北部,發行羌貼,又稱盧布紙幣,掠奪中國財富。日本則由南向北擴張,設立日本正金銀行和朝鮮銀行,并發行金票,企圖壟斷東北地區的貨幣金融體系。
貨幣混亂現象對東三省經濟造成了極大危害。幣制的不統一增加了政府對金融的管理難度,導致百姓對官方貨幣的信任度下降;紙幣種類繁多、面值各異,兌換復雜、流通不便,這些因素在商業往來中引發了經濟糾紛,阻礙了經濟發展。
入侵東北金融體系的資本主義國家
俄國是最早入侵東北金融體系的資本主義國家。俄國通過中東鐵路、華俄道勝銀行和羌貼等手段擾亂中國東北的經濟,掠奪原料,大肆傾銷商品。
甲午中日戰爭后,俄國和法國共同出資,設立華俄道勝銀行。1898年,哈爾濱又設立了華俄道勝銀行分行,后陸續在長春、營口、奉天等地設立分行。直到十月革命之前,華俄道勝銀行在東北金融領域一直占據著壟斷地位,是沙俄對華殖民侵略的金融機構。沙俄政府財政部將資金投入該銀行,并規定其代收中國鹽稅、關稅;在中國發行貨幣,提供政治性貸款和鐵路貸款,并經營鐵路建筑等業務,這些行為嚴重破壞了中國金融主權。
日本橫濱正金銀行1900年在東北設立分行,日俄戰爭后,在奉天、長春、哈爾濱、齊齊哈爾、大連、旅順、鐵嶺等地設立分行。日本企圖入侵東北的金融市場,擴大其發行金票的影響力。
正金銀行雖然相對于其他日本金融機構擁有在東北地區優先發行貨幣的權利,但仍然無法主導東北金融市場。奉天省流通的小銀元票是其主要競爭對手,如果正金銀行想要讓日本金票在東北獲取流通的主導權,就必須要與小銀元競爭。因此,為了削減小銀元的流通,日本商人對其進行了多次擠兌,導致奉天省在日本擠兌中欠款愈加沉重,“東三省官銀號、黑龍江官銀分號、興業銀行擠兌現款,幾致倒閉。”最終,東三省陷入日債的困境中無法自拔。
造成的影響
貨幣貶值。奉系軍閥統治時期連年混戰耗資巨大,貨幣貶值十分嚴重。僅1927年1月31日奉票發行總額3.2億元,6月增至4億元,1928年1月增發奉票74萬元。1927年1月至1928年1月,奉票發行總額從3.2億元增至4.7億元。“使奉票暴落每四十五元值現洋一元,哈票暴落每一元五角值現洋一元。”
貨幣貶值導致商業衰落,50余家銀行商鋪無法支撐破產倒閉。《遠東報》報道:“地方銀行約20家,極力收縮,預備改營他業者約三分之一。苦力人等,因每月所獲不能一飽,紛紛逃往他處。”1928年,奉票暴跌導致奉天省城內5089戶工商業關門倒閉;1929年,為了抗議羌貼作廢,哈爾濱商業罷市,居民上街斗爭,經過調解,政府答應兌換羌貼,市面恢復平靜,這次抗議活動被稱為“江日風潮”;吉林濱江縣教職工因錢幣毛荒,工資減少不抵從前半數,進而辭職。
生活困難。濫發紙幣導致物價上漲,商人趁機投機倒把、囤貨居奇、哄抬物價。1912年至1927年,奉天省城內物價平均增長了983%,而1927年物價在一年內竟上漲了三四倍。生活用品和食物價格上漲迅速,超過了人民可購買水平。工人階級的工資增長速度卻十分緩慢,導致工廠和商鋪的工人罷工活動頻繁發生。1916年至1928年,東北共發生85起罷工事件。政府隨意向農民攤派印花稅、田賦稅、地丁稅等稅收,大肆掠奪農民的血汗。自1926年以來,東北地區連年遭遇大旱,莊稼歉收。1927年,通化地區的收成只有三成,臨江地區更是僅有兩成。天災人禍導致百姓生活困難,難以生存,生活苦不堪言。
提示:文章內容僅供閱讀,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