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智控(北京)監測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
文/劉蕊
在工業領域,設備如同人類社會的基石,它們24小時不停歇地工作,為各行各業的正常運轉提供著必要的支持。如果設備突然“生病”“罷工”,將會導致整個生產流程中斷,給企業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甚至可能對工人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脅。這時候,就需要一位“設備好醫生”,為設備“把脈問診”,開出“對癥良方”。曾志生創建的航天智控(北京)監測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航天智控”),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設備好醫生”,以工業互聯網技術為“診療工具”,為企業設備提供全方位的監測、診斷和維護服務,保障其安全高效運行。
行業先鋒開辟工業互聯網新藍海
曾志生在碩士畢業后進入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下文簡稱“火箭研究院”)擔任診斷工程師,從事設備壽命預測和設備故障診斷等工作,主要面向核工業、航空航天、兵器等應用范圍相對較小的軍工領域。
在火箭研究院的工作經歷使他對工業領域有了深入的了解,也激發了他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行業改革的熱情。在民用行業的工業服務技術尚處于薄弱期時,曾志生卻看到了將工業互聯網技術和產品應用于民用領域的巨大市場潛力。他堅信,通過技術的創新和應用,能夠顯著降低成本、提高便捷性,從而推動行業的發展。于是他創立了航天智控,專注于集專業傳感器和軟件系統為一體的產品研發,為鋼鐵冶金、石油石化、煤炭化工、能源電力、水泥等行業的700多家大型企業客戶提供數字化賦能。
精準“把脈”64份報告詮釋實力
在創業初期,曾志生和他的團隊通過精準“把脈”和“開良方”的方式,成功賺得第一桶金。在北京地鐵5號線的設備監測與故障診斷項目中,為了找出地鐵通風機問題的癥結所在,團隊成員進行了長達3個月的反復檢驗測試。最終,他們成功地找到了問題的根源,逐一解決了這些錯綜復雜的問題,并針對每個問題形成了詳細的報告。
64份報告,每一份都凝聚了曾志生和他團隊的心血和智慧,為解決問題提供了有力的支持。這些報告的出具,不僅一舉解決了困擾地鐵5號線多年的問題,也讓曾志生和他的團隊在業內獲得了極高的聲譽。因此,航天智控陸續接到了好幾個服務地鐵線路的項目,借此機遇得以快速發展。這個項目的成功給了團隊極大的鼓勵,讓他們更加堅定了“認真搞技術和服務,解決實際問題”的信念。
打破傳統引領智能運維變革
在追求安全生產與降本增效的今天,曾志生敏銳地意識到,過度維修和維修不足是制約工業企業發展的兩大痛點。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必須打通數據采集,突破從傳感器到AI(人工智能)診斷、整個設備、工廠的智能運維的界限,只有這樣才能實現設備維修和診斷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做到及時診斷、預測性維修。
航天智控正是這一變革的破局者和推動者。航天智控構筑了全新的生態體系,實現了從“數據采集”到“AI診斷”再到“設備資產管理”的設備全生命周期管理,打破行業技術壁壘,研發了國內率先打通行業、打通數據種類、打通設備種類的智能運維大數據云平臺,成為行業內第一個擁有完整的技術體系和閉環應用系統的公司。根據統計數據,預測性維修可以讓工業企業的意外事故下降約70%,運維成本降低30%~40%,同時人工成本也能減少15%左右。
創新引領“專精特新”助力騰飛
航天智控自成立以來,取得了顯著的業績和行業內外的高度認可。他們積極參與國家和行業標準的制定,為推動工業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和應用作出了重要貢獻。
2022年8月,航天智控榮獲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殊榮。這一榮譽的背后,是曾志生和團隊的不懈努力和創新精神。他們始終堅守“千萬設備云上好醫生,讓世界運轉更安全”的使命,持續深耕工業領域設備監測;他們不斷進行技術研發和創新突破,堅持完善產品體系并保持迭代升級。經過十多年的技術積累和實踐經驗,航天智控構建了完整的解決方案體系,并打造了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智能運維產品矩陣。
曾志生成立的航天智控,被譽為“設備好醫生”,運用工業互聯網技術賦予了工業設備新的生命。他對設備的“健康狀況”了如指掌,能夠迅速解決設備的各種“疑難雜癥”,更重要的是,他能夠及時察覺設備的潛在風險,并采取預測性維護措施,確保設備的穩定運行。航天智控的創新精神和專業能力,為工業領域帶來了革命性的變革。未來,航天智控將繼續探索工業互聯網技術的邊界,以更先進的技術、更高效的解決方案和更優質的服務,推動工業4.0和中國制造2025目標的實現。
提示:文章內容僅供閱讀,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