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邦沈陽大學商學院
財務造假會嚴重擾亂經濟發展秩序,而內部控制會在預防和檢測財務造假方面發揮關鍵作用。財務造假通常與內部控制缺陷之間存在較強關聯性,因此,當提及財務誠信和透明度時,內部控制缺陷和財務造假就會成為引發深入探討的話題。內部控制缺陷和財務造假不但會損害公司的信譽和市值,甚至會影響金融體系發展秩序。隨著市場競爭不斷升級和監管要求不斷提高,公司不僅需要關注其經營業績,更要注重構建健全的內部控制體系以應對風險挑戰。
財務造假的內涵與現實表現
財務造假是指公司或個人通過偽造、篡改財務信息或隱瞞重要信息等手段,對財務報表造假,意圖誤導投資者、監管機構或其他利益相關者,從而獲取不當利益。財務造假的表現通常有如下幾點:
虛構收入。虛構收入造成的影響不僅會反映在財務報表上,還會對公司的聲譽和業務產生深遠影響。通過編造并記錄不存在的交易、銷售或服務,制造虛假增長,會對公司發展的可持續性和合法性構成威脅。
夸大資產價值。將公司資產的價值過高地報告,以提高公司凈資產或總資產的數值。雖然在短期內會使公司財務狀況看起來較為良好,但從長遠來看,會影響公司的融資、債務風險評估、投資者信任等方面。
隱瞞負債。以不在財務報表中體現實際債務情況的方式,“改善”公司的負債比率或債務情況,導致公司的財務風險被低估,致使投資者和債權人無法全面了解公司的真實負債狀況。
虛增利潤。公司通過操縱會計處理、變更費用或推遲費用支出等方式虛增利潤,優化公司利潤表。這一舉動不僅會誤導投資者對公司盈利能力的判斷,影響投資決策準確性,甚至會導致公司作出錯誤的經營決策,加劇公司的財務風險。
操縱凈利潤。通過調整會計政策、修改會計估計等手段,改變利潤的計算方法,使凈利潤呈現虛假的增長或減少。雖然這些調整在會計準則允許的范圍內,但如果過度應用或是出于虛假目的應用,就可能構成欺詐行為。
非法關聯交易。將公司資產或收入轉移給關聯方,這種做法通常是為了掩蓋公司的真實財務情況。將公司資產轉移到與公司有關聯關系的實體,以達到虛增或隱瞞財務數據的目的。這種做法不僅掩蓋了公司的真實財務狀況,也可能對其他投資者和利益相關者造成影響。
濫用會計準則。公司不遵守或濫用會計準則,包括違背收入確認原則、進行不合理的會計估計、不按規定披露重要信息等,這些做法會影響財務報表的真實性和準確性。財務報表失真會導致投資者對公司的評估產生偏差,同時也影響了市場的公平和透明。
虛假披露。虛假披露可能出現在財務報告、公告、媒體發布或其他重要信息披露中。虛假披露不僅會誤導投資者、損害公司聲譽,也可能導致市場不穩定。有效監管是防范虛假披露的關鍵,可以確保市場信息真實、準確。
內部控制缺陷與財務造假的內在聯系
職責分離不當為財務造假帶來便利。職責分離不當是企業內部控制的短板,與財務造假密切相關。當同一人或團隊負責不同的控制環節,如同時審批支出和財務記賬,就會為財務造假提供便利,容易導致編造虛假交易、夸大資產價值等欺詐行為出現。虛構收入、夸大資產價值和虛增利潤容易受到職責分離不當的影響,適當的職責分離可以減少虛構收入、夸大資產價值和虛增利潤等情況的發生。
審批流程不清晰為財務造假提供程序漏洞。審批流程不清晰是企業內部控制的重大漏洞,與財務造假和非法關聯交易密切相關。不規范的決策流程可能導致發生未經適當審批的支出,從而損害公司財務活動的合法性和透明度,這為財務造假提供了機會。如果審批流程不明確,會使發生非法關聯交易的風險增加,導致公司財務數據被篡改,誤導投資者和監管機構。因此,強化審批流程規范性,防范未經審批的支出和關聯交易,對于維護公司財務透明度和防范財務造假至關重要。
信息系統控制不足為財務造假打開數據缺口。信息系統控制不足是財務造假和濫用會計準則的重要誘因,直接威脅財務數據的完整性和準確性。公司信息系統如果缺乏安全性,可能導致數據被篡改或在傳輸、存儲過程中丟失,損害財務數據的完整性。信息系統控制不足還可能影響財務數據的準確性,不完整或不準確的財務數據會影響財務報告的編制,最終導致虛假披露。因此,公司需要高度警覺,提升信息系統的安全性,確保財務數據完整、準確。
對內部控制的監督不力,會幫助財務造假減少外部阻力。內部控制的監督乏力是企業面臨的重要挑戰,與財務造假密切相關。管理層未能有效監督內部控制措施的執行,例如未能有效監督財務報表的編制和審核,為操縱凈利潤、虛假披露等財務造假行為提供機會,可能會增加財務風險。出現虛假披露的概率也會受監督不力的影響,未能及時發現和糾正虛假披露跡象,可能發布虛假或誤導性信息,影響投資者決策。員工在缺乏有效監督的情況下,更容易提供虛假或誤導性信息。
解決財務問題的關鍵在于全面提升企業治理水平,良好的內部控制是確保財務報告準確性的基礎,必須強調職責分離、審批流程透明、信息系統安全等。但更為重要的,是要樹立企業的誠信文化,推動管理層和員工在道德、職業等層面的高標準自律。同時,監管機構和投資者的積極參與也不可或缺。加強對企業的監管、提高市場的透明度、嚴厲打擊財務造假行為,都能夠有效減少財務問題的發生。投資者需要更加審慎,重點關注財務報告的合規性和真實性,從而更好地保護自己的權益。
引發財務問題的因素復雜多樣,需要多方共同努力解決,例如,企業進行自我提升、有關部門完善監管環境、投資者保持警醒,在多重因素的作用下,才能夠有效減少財務問題的發生,維護市場公平和透明,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
提示:文章內容僅供閱讀,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