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丁萬宇揚州市職業大學
國際貿易一直以來都被資本主義市場視為保證經濟持續增長的重要支點,自我國推進改革開放以來,國際貿易在國家經濟建設中的重要作用也逐漸顯現,觀察全球貨物貿易總額占全球經濟總量的比重不難發現其對經濟建設的重要價值。國內商業銀行的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金融行業的轉型備受關注,通過應用大數據等諸多先進技術,其轉型工作必將能夠穩定、高效地推進。
當前我國經濟貿易領域面臨的挑戰及機遇
就當前的基本情況來看,我國經濟貿易面臨的挑戰主要來自以下幾個方面:一、國際貿易市場風險加大,存在的不確定因素增多;二、金融行業承受的外部壓力增大;三、金融行業的結構性調整迫在眉睫。這樣一種嚴峻的對外形勢加速了我國國內市場的構建,為以國內市場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市場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形成提供了新機遇。
我國是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有龐大的消費群體和完整的產業體系,這是我國經濟能夠保持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基礎。在經濟全球化的當下,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和地區都不能避免經濟震蕩帶來的影響,我國目前正在為世界經濟發展持續提供強勁動力。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和城鎮化進程正在不斷推進,各類先進的技術產業一時間成為經濟發展的增長點,深層次的對外開放也在不斷推進,這都為我國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
我國商業銀行貿易金融業務發展策略
業務結構調整應引起高度重視,這是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促進因素。一是明確工作方向,確保國內市場等各方面穩定高效。面對新的發展形勢,銀行業應將工作重點放在扶持實體經濟發展上,并重點關注先進技術的發展需求,適時為其提供相應服務,從而帶動國內市場整體發展壯大。二是為企業融資做好服務,特別是對中小微企業。中小微企業數量眾多,是我國經濟發展的主力軍,是國家保稅收、穩就業等工作中的重要力量。中小微企業在轉型期需要更多的金融支持,盡管國家制定了很多優惠政策,但是融資難的問題依舊突出。為此,商業銀行應在延長融資服務鏈的基礎上,為中小微企業提供持續性的資金支持。三是提升服務的質量和效率。當前各類金融服務方式不斷涌現,為商業銀行開展對外服務提供了有利條件。
加強各類金融科技手段應用,推動行業轉型發展。一是著力推動金融業務信息化改革,調整線下、線上服務方式,提升服務的整體效率。與此同時,還應加強各類先進科技手段的應用,助力開展數字化服務。線上服務應做好相關工作流程的簡化設計,切實保障全面提升相關服務的效率和質量。
二是推動貿易金融業務的場景化開展。應用場景化方式開展業務,能使銀行對外提供服務時更具精準性,并節省很多綜合成本。對于貿易金融業務來說,其應用場景化主要是基于產業鏈、交易鏈以及服務鏈等,在重點行業主流平臺的運行過程中嵌入相應的服務項目,以此為各企業用戶提供具體服務。
三是加強貿易金融相關的數字化運營。數字化加速了金融行業的變革,相應服務在內循環中的作用也愈發突出。銀行各類服務都是依托數字化手段實現,鑒于此,應當把加強數字化應用放在極為突出的位置。首先,應用區塊鏈等新興技術應作為改進商業銀行貿易金融服務工作的重要一環,為高質量的信息化服務提供切實保障。其次,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在金融服務中的應用,為形成新型業態提供了有利條件。再次,切實利用數據分析和云計算等技術,能為高效服務打下堅實基礎。在各類金融科技手段得到合理應用的前提下,商業銀行的金融服務質量必定能有質的提升,實體企業也能得到快速發展。
國內貿易金融業務除了借鑒國際經驗,也充分關注了國內的一些具體情況,但進展并未達到預期要求。后續工作應將重點放在學習先進技術手段和服務方式上,同時還要加強與監管、司法等各個部門的溝通與交流,促進國內貿易金融服務質量和效率的雙重提升。
發展貿易融資的相關政策建議
深層推進貿易相關的公共基礎體系建設。一是優化國內貨物交易憑證法律體系。國際貿易多是基于海運提單流轉各類貨物,而國內貿易并沒有相應的憑證體系,這就無法為各類貨物的流轉提供類似“海運提單”的憑證。國內貿易多采用航空、鐵路和公路等運輸方式,因沒有具有法律效力的貨權憑證為之提供流轉支持,難以保障貿易安全。在網絡技術得到廣泛應用的前提下,電子數據交換信息成為紙質運輸單據的有效替代,但相關單位應加速構建統一化的信息交換網絡,這是信息互認的基礎。
二是推動抵質押信息的共享。抵質押流程較為復雜,涉及多個不同專業,因此在銀行中一直屬于辦理難度比較高的業務。在傳統的信息管理模式下,抵質押的信息更新需要大量人力和物力資源支持才能進行,故而呈現出的效率較低。而隨著區塊鏈、物聯網、大數據等諸多先進技術在金融服務中得到廣泛應用后,建立統一的抵質押電子信息共享平臺逐漸成為可能,可以切實保障金融服務高效開展。
適當放寬監管尺度。一是提高對業務創新的包容度。銀行基于產品和業務等方面的需要而進行自身創新,要想有序開展創新還應確保有監管機構支持,包容各項服務并為之提供基礎性的保障。二是提高對小微企業不良貸款的容忍度。國內批發零售、住宿餐飲等多個行業受到此前新冠肺炎疫情的波及,相關中小微企業舉步維艱,隨后國內整個金融行業都受到影響。還款困難的企業數量在短時間內激增,銀行監管承受的壓力也越來越大。監管部門為此應制定更為靈活的措施,根據實際情況適當提高對小微企業不良貸款的容忍度,幫助其順利渡過難關。
在稅收方面為商業銀行提供一定的優惠政策支持,進而惠及廣大實體企業的發展。近些年,商業銀行在市場資源配置上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在國家政策的引導下,以減少業務收費等多種方式,積極助力中小企業發展,并為其融資提供相應幫助。國家積極推動金融系統向各類企業讓利,促進了市場的整體繁榮。
企業應注重強化誠信建設。信用一直以來都是企業發展的重要基礎,在組織資源和推動資本擴張方面起重要作用。當前,企業獲得銀行資金的首選是申請信用貸款,但因信用識別過程中存在信息不對稱等因素,企業融資的難度大。而在社會征信體系逐步完善的情況下,企業信用的價值不斷提升,也為其融資提供了基礎保障。
提示:文章內容僅供閱讀,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