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琦太原工業學院
國內國際經濟環境發生深刻變化,傳統經濟增長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當前的發展需求。我國經濟已經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逐漸擺脫了傳統發展模式。面對不斷變化的發展環境,促成新舊動能切換,培育新的增長引擎是當務之急。
有關我國經濟發展新動能的現狀
關于新動能的內涵,在《關于創新管理優化服務培育壯大經濟發展新動能加快新舊動能接續轉換的意見》中就曾明確,新動能更加側重技術創新,核心要點就是發展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注重知識、技術、信息、數據等新生產要素的融入,因為這些生產元素是促進經濟新動能增長的基礎。目前新動能的發展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新動能發展穩中向好。2022年,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2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表明,2021年我國高技術制造業增長的比重達到18.2%,裝備制造業的增長達到12.9%。可見我國經濟發展新動能呈現加速釋放的態勢,展現了強大韌性,使大眾看到了經濟新動能蘊含的巨大潛能。
人才地區差異明顯。從就業人數來看,不難發現人才主要集中在東部地區,主要是因為東部地區有區位優勢和良好的政策支持,中、西和東北地區的人才缺口依舊較大。
新動能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帶動網絡經濟爆發式增長。2020年以來,新冠疫情的爆發使實體經濟受到較大影響,但網絡經濟指數突飛猛進。網絡經濟的迅速發展,對我國經濟總產值作出巨大貢獻,數值達到1323.6,相比2019年的網絡經濟數值增長了54.8%。
關于我國經濟發展新動能的實證過程
經濟發展新動能是一個內容廣泛的綜合系統,其產生與發展需要各要素共同作用,資金投入、基礎設施建設、科技水平、人力資本等均為其發揮作用提供了幫助。為了對其展開更加深入的分析研究,本文選取了以下5個指標來體現新動能的推動作用,分別是高新科技產業產值、科技創新、人力資本、消費需求、資金投入。
首先建立多元回歸模型,因變量選取高新科技產業產值,自變量為X1、X2、X3、X4,分別代表科技創新、人力資本、消費需求、資金投入。通過Eviews回歸分析,結果如下表所示:
表1 回歸分析表
如上表所示,t統計量的P值小于0.05,說明通過5%的顯著性檢驗,自變量均對被解釋變量產生顯著影響;可決系數接近1,說明模型擬合程度也較好。
通過相關性分析檢驗得出科技創新、人力資本、消費需求、資金投入這四項指標中,與高新科技產業關聯度比較大的是科技創新和人力資本;通過多元回歸分析得出資金投入對高新科技產業產值是負向推動的,即資金投入越大,高新科技產業產值越小(可能與資金投入力度不足有關,導致其對經濟的推動作用還沒有完全顯現出來)。從表1可以看出,自變量X1、X2、X3的相關系數均為正值,說明科技創新、人力資本和消費需求能正向推動高新科技產業產值,即科技創新、人力資本和消費需求越高,高新科技產業產值越大。
從實證結果看,X1變量對因變量的回歸系數為9.39,科技創新的投入每變化一單位,引起高新科技產業產值變化0.99單位,且影響值在各變量中最大,說明科技創新始終在經濟發展中占據核心位置,而科技的發展離不開政府支持,大量資金投入是經濟發展新動能的保障;需求活躍可以帶動服務及產品升級換代、優化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模式,為我國經濟發展質量增長增添動力;人才是主導,在人力資源方面投入足夠資金,才能培養更多高素質人才棟梁,保證經濟發展動能培育順利進行。
關于培育我國經濟發展新動能的對策
建構人才制度優勢。經濟新動能的發展離不開政府、企業、科研團隊和個人的共同努力,而企業的發展則離不開人才,大量人才支撐著企業生產、管理、運輸、銷售、開發、檢測等各個環節的正常運行,更是推動信息化、數據化發展的重要動力。
推進數字信息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我國應加大對互聯網技術應用的普及與培訓,促使大眾轉變觀念,并提升企業對新興技術的運用和掌控能力,運用前沿數字技術優化制造業生產的各環節,推動傳統產業加快重構。
構建高質量發展的創新激勵機制。企業的發展離不開創新性的管理機制,只有不斷創新發展,企業才能形成自身的競爭優勢,占據更多的市場份額,從而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企業的發展離不開創新激勵機制的助力,只有企業建設良好的激勵機制鼓勵創新,才能促使員工不斷進行深度思考,積極投入創新工作。
提示:文章內容僅供閱讀,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