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姜甜甜中共濟寧市任城區委黨校狄艷濟寧市嘉祥縣萬張街道中學
當前,我國居民的收入與生活質量都有了極大提高,在娛樂休閑方面的需求與支出也日漸增多。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價格成本低廉、可達性高的旅游方式逐漸受到大眾喜愛。鄉村旅游滿足了城鎮居民對于鄉愁鄉情、親近自然的訴求,市場需求持續上漲。探索推進鄉村旅游與鄉村發展共贏的新路徑,已成為熱點。
2018年3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促進全域旅游發展的指導意見》,為全域旅游發展作出部署。全域旅游在實現區域資源有機整合、促進產業融合發展以及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等方面均起到重要作用,是一種以旅游業帶動并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新型模式,給需要產業發展的鄉村帶來了新契機。發展全域旅游不僅能加快落實鄉村振興戰略,更能讓縣域鄉村經濟重新煥發活力。
任城區發展全域旅游的獨特優勢
地理區位優勢獨特。任城區位置優越,交通便利,毗鄰濟寧機場、曲阜高鐵站,魯南高鐵正在施工建設。105國道、327國道、日蘭高速、濟徐高速交織成網,濟菏鐵路、京杭運河穿境而過,是連接華東、華北的重要樞紐,是南水北調等國家經濟戰略工程的交匯點。
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大約公元前27—前21世紀,任城區屬于唐虞氏故國、有仍氏繁衍生息之地,是我國最早的4個風姓古國之一。唐開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至唐肅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李白在此居住,留下了《古風其十》《雪讒詩贈友人》等多篇膾炙人口的詩篇。古運河流經濟寧城區6.44公里,有著豐富的運河廊道文化、商業文化、非物質文化遺產等文化資源。
人文資源、特色農產品優越。任城區下轄2個鎮、13個街道和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共計364個村落。城市功能品質不斷提升,有東大寺、崇覺鐵塔寺2處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7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以及11處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運河記憶”水上游覽項目建成開航后,河道總督署遺址博物館、濟州古城博覽園等文旅項目加速推進,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成效初顯。
鄉村景區化政策背景
2022年10月,《山東省鄉村旅游發展規劃(2021—2025年)》發布。到2025年,山東將引導各地創建30個齊魯旅游休閑名鎮、50個鄉村民宿集聚區、200個省級重點村以及1000個景區化村莊,打造一批以發展鄉村旅游實現鄉村振興的“齊魯樣板”,形成鄉村旅游品牌消費新地標。到2035年,鄉村旅游發展深度融入鄉村振興、生態文明建設、共同富裕、低碳經濟等戰略,成為拉動區域經濟創新發展的引擎,擘畫“好客山東美好鄉村”新版圖。
《規劃》提出構建創新驅動發展體系,創建“鄉村民宿集聚區”“齊魯旅游休閑名鎮”,辦好“鄉村好時節”活動,培育十大鄉村旅游創新模式。把擁有綠水青山的鄉村作為旅游目的地,使鄉村旅游深入發展是必然趨勢,鄉村景區化建設就是順應了這種發展趨勢。它不僅能夠深入挖掘鄉村資源,助推鄉村產業融合,更能為鄉村增收和城鄉居民共同發展提供良好的機遇,推動“美麗鄉村”從建設向經營邁進。
鄉村景區化過程中面臨的主要問題
資源特征不突出。任城區內不同聚集區內的村莊在風俗習慣、自然風貌、產業模式上有比較明顯的不同,但同一聚集區內各村之間的差異較小。比如長溝街道各個村基本是以葡萄、蘋果、反季節蔬菜大棚農業種植為主題。唐口街道呈現了典型的農耕濕地風貌,以濕地、稻米、荷花及特色草莓種植為主題。如果一個村莊沒有充足的自然資源、厚重的文化歷史或者突出的民俗風貌,也只能說他們有發展旅游的潛力,但受制于資源的局限性,無法形成規模較大的產業模式。
鄉村旅游活動層次單一。我國現有鄉村旅游可分為鄉村觀光旅游、鄉村民俗文化旅游、休閑度假農莊、農家樂、自然景區五類。任城區鄉村大都靠近都市,擁有便利的交通條件,鄰近大運河的部分村莊具有水鄉特征,且擁有豐富的人文古跡。目前區域范圍內的旅游形式主要是“農產品采摘”“土菜品嘗”和“鄉村觀光”,層次單一且跟市場同類產品有雷同,對科普教育、康養等衍生性的旅游產品開發不足,不僅留不住游客,更不能吸引游客多次消費。
鄉村景區化發展路徑探索
資源依托型發展模式。資源依托型發展模式注重挖掘、利用當地豐富的旅游資源,充分發揮其價值,以滿足廣大游客的需要。任城區大流店村擁有“山東省森林村居”和“山東省美麗休閑鄉村”稱號,以草莓種植為特色產業。在傳統的采摘旅游模式上,可探索多品種瓜果蔬菜的種植,將采摘活動從原來的應季采摘拓展到全季節采摘,通過提供自助廚房、現場半成品加工等形式,提升游客的到訪率和停留時間。其次是大力拓展村莊功能,以農業園區、果園等為依托,塑造情趣化的鄉土意境,打造特色農業公園,積極延伸拓展農旅產業鏈。全域景區化下的村莊,不僅僅是農民的家園,還是可以經營良好的旅游資產。采取村集體組織、農民合作等方式,發展農家樂、民宿、避暑、養生、養老等產業,帶動特色農產品生產經營,讓農民在家門口就能創業增收。
文化依托型發展模式。鄉村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根基所在,推進景區化建設,尤其要重視鄉土文化的保護傳承。要開展歷史文化村落保護修復利用,對歷史文化村落進行調查建檔,對于具有歷史感的民宅、家祠、牌坊等古建筑展開修復并進行歷史文化挖掘,力求每個建筑都擁有屬于自己的動人故事。發掘鄉村特有的農耕傳統、民間技藝等,積極鼓勵農民創辦鄉村特色工作室,弘揚鄉土特色文化,以增強農村的內在吸引力。長溝街道水牛陳村擁有“一三四九河東走,逢五排十衙門走。二六七八當鋪門,長溝集市天天有。”的運河十三街等文化資源。
目前,國家正在建設大運河文化帶,我們可利用運河獨特的自然環境,開發旅居養老產品。比如統籌規劃村中無人居住的民居,建設集康養、度假于一體的民宿,以拓展康養旅游市場的占比。盡快挖掘開發如微山南陽古鎮“打魚、采蓮”體驗活動、“編葦”手工藝展示等,符合本地本村特色、具有獨特人文氣息的旅游活動項目,并大力開發周邊文創產品,增加特色銷售及文化體驗,推進文化創意產業的融合發展,給予游客多層次、多業態的服務體驗。促使村落進入在保護中得以發展,在發展中精于保護的良性循環。
全域旅游為旅游行業的發展提供了全新的發展方向,如何使“美麗鄉村”大有可為,助推鄉村振興戰略全面實施,鄉村景區化建設是一種全新的思路,更是順應發展趨勢的重要路徑。
提示:文章內容僅供閱讀,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