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鋒山東省濟南市長清區文昌街道辦事處
在加快農業現代化背景下,為了提高土地管理和利用效率,農村土地流轉成為加快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途徑。農村土地流轉不僅盤活了土地資源,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加快了農村土地規模集約化進程,促進農業結構調整,還能切實增加農民收入。
土地流轉讓農民更富鄉村更美
農村土地流轉是指,在農村實現土地經營權的合法轉讓,農戶可以根據自身需求,將自己擁有的土地經營權轉讓給其他個體或者組織,由此促使土地資源發揮出理想的價值。
農村土地流轉作為推進農業產業化及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手段,應該引起高度關注。在農村土地流轉政策實施過程中,要遵循平等協商及自愿的基本原則,土地經營權的出讓方應在規定期限內獲得相應補償,而土地受讓方則應該表現出較高的農業經營能力,避免土地資源浪費。
在農村土地流轉過程中,無論是土地流轉前,還是土地經營權轉讓后,都不得破壞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農業生態環境,不得改變承包土地的所有權性質及其農業用途。從當前農村土地使用權流轉的方式來看,比較常見的有轉包、出租、互換、轉讓以及入股等,具體方法的選擇應該由土地出讓方和受讓方協商決定。在確定好農村土地流轉方式后,簽訂書面流轉合同,進而完成土地經營權的轉讓。
近些年來,農村土地流轉水平不斷提升,土地流轉數量不斷增加。從農村土地流轉形式來看,現階段呈現出多樣化特點,不僅包括土地經營權的轉讓和出租,還涉及越來越多的土地經營權交換以及股份合作,靈活的流轉方式也助力農村土地流轉政策的優化落實。通過土地流轉,可以開展規模化、集約化、現代化農業經營,對放活土地經營權,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促進土地規?;洜I和農業結構調整,推動現代農業發展,促進農民增收致富和鄉村振興有著重要意義。
然而對現階段農村土地流轉政策的實施情況經過分析后我們發現,當前政策仍有較大優化空間。比如,土地流轉程序相對復雜,專業性要求較高,對于文化程度不高的農民,可能會帶來一定的障礙,在土地流轉過程中難免出現不合規現象,農民合法權益難以得到保障。此外,土地流轉相關交易平臺存在缺陷,如,信息滯后、信息不對稱等,加劇土地流轉的困難。
農村土地流轉對農業農村經濟的影響
農村土地流轉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對土地適度規模經營和集約化經營、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加快農村經濟發展、增加農民收入具有重要意義。
提高土地利用率。農村土地利用率是反映農業土地利用程度的指標,不僅可以反映農業土地面積的使用效率,還可以反映土地的生產能力。新時期,伴隨著大量人口轉移到城市,農村出現了勞動力不足的問題,很可能導致土地資源被閑置,這些荒廢的土地資源必然會限制農村經濟發展。解決土地利用率低下問題,成為發展農業農村經濟不容忽視的重要任務。農村土地流轉在提高土地利用率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解決了原有農村土地資源存在的閑置問題。在農村土地流轉政策實施后,原本閑置和荒廢的土地資源可以轉讓給具備土地資源經營能力的個體和組織,這部分閑置土地資源通過各種方式被充分利用,為農業農村經濟發展作出了貢獻。
有助于形成規模效益。新時期農村土地流轉對農業農村經濟的積極影響還表現在農業發展規模效益的形成上,這也是促使農業農村經濟具備理想競爭力的重要手段。在原有農業農村經濟中,由于絕大部分地區實施以家庭為單位的聯產承包制度,難以形成理想的規模效益。在農村土地流轉大背景下,大量土地資源可以被集中,在經營土地資源的同時實現土地資源的高效利用,更好提升土地資源利用價值,使其在農業市場競爭中表現出足夠的競爭力,解決了原有農業種植相對松散帶來的問題。通過土地整改,農業生產基礎設施得到進一步改善,培育了一批龍頭企業、合作組織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這些經營主體的發展又進一步促進了土地的規模流轉,形成了土地流轉與規模經營互動互促的良好局面。
有助于推動農業產業化。新時期農村土地流轉對農業農村經濟的經濟影響還表現在農業產業化的形成上,這也是推動農業農村經濟快速發展的關鍵路徑。在農業農村經濟中,農民僅僅依靠種植業很難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在農村勞動力轉移的整體態勢下,農村地區的生態開展已經出現一些障礙,因此必須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我國傳統農業社會生產的基本模式是小農經濟。小農經濟具有分散性、封閉性、自足性的特點,以家庭為生產、生活的基本單位,精耕細作;農業和家庭手工業相結合,相對封閉;生產出來的產品用來自己消費或繳納賦稅,是一種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在農產品種類和規模上也存在問題。農村土地流轉政策實施后,不僅大量農村勞動力資源被解放,這些勞動力可以轉移到和種植相關的其他產業,促使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更為多元化,同時還能豐富農業農村經濟產業布局,進一步激發農業農村發展新活力。比如,土地資源經營權被集中在具備土地資源經營能力的個體和組織后,其余勞動力可以依托農業開發新的加工業、物流業等,由此更好構建和完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推進鄉村全面振興。
增加農民收入。在新時期農村土地流轉大背景下,農業農村經濟發展還應該落腳到農民身上,只有切實增加農民收入,才能夠體現出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作用和價值。原有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施往往將農民局限在自身擁有的土地資源上,單純依靠種地很難獲得較高收入。農村土地流轉后,農民借助出讓土地經營權,可以直接得到補償。此外,土地流轉帶動當地特色產業發展,積極引導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通過流轉土地發展規模經營,持續推進特色產業優化升級,有效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增加農民收入。
土地是農業發展最基本的生產資料,也是農民生活最基本的保障。新時期,農村土地流轉政策的實施在推動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方面作出了積極貢獻,在提高土地資源利用率的同時,有效形成農業種植規模效益,推動農業產業化發展,最終實現農民收入增加。
未來,農村需進一步實施和加大土地流轉力度,完善相關機制,創設交易平臺,以優勢產業發展為重點,以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為主線,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核心,以土地規模化、集約化經營為目標,推動農村土地流轉,實現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促進農業產業化發展。
提示:文章內容僅供閱讀,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