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晨西安工商學院
早在1996年,Don Tapscott撰寫《數字經濟:智力互聯時代的希望與風險》一書中已經出現了“數字經濟”的概念和思維。兩年后,在美國商務部于1998年發布《新興的數字經濟》報告中,“數字經濟”的地位正式被認知。
近年來,隨著學者們研究的深入和數字經濟大環境的形成,已經對各個行業的發展帶來深遠影響。數字經濟時代區別于傳統的經濟發展時代,更加凸顯出了其數字化形態、價值附加屬性、產業關聯滲透、虛擬等獨有的特征和關鍵點。
數字經濟對國民經濟發展的貢獻逐年增強,在成為經濟發展的關鍵助動力同時,也不斷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
2021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發布《中國互聯網發展報告2021》。報告指出:2020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達到39.2萬億元,占GDP比重達38.6%,保持9.7%的高位增長速度。
與此同時,2021年全球數字經濟大會上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長發布了《全球數字經濟白皮書——疫情沖擊下的復蘇新曙光》,其中指出2020年全球數字經濟規模達到32.6萬億美元,占GDP比重為54.3%。美國數字經濟規模居世界首位,我國居世界第二。
2022年2月,國務院印發《“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中國數字經濟在《規劃》的指引下駛上快車道。全國政協把“推動數字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作為今年重要議題之一。可見,數字經濟已成為十分重要的經濟形態,是助推經濟高質量增長的重要力量。
在政策與環境的雙重加持之下,我國“信息化”經濟、數字經濟也處于不斷深化拓展、擴張發展的態勢中,加之近年全球疫情的持續性出現,更加給予了數字科技、數字信息、數字經濟大放異彩的機遇。
數字經濟與金融行業的變局
近年來,金融市場的發展廣度、深度不斷向外拓展,越來越多實體企業、投資者參與金融市場,市場成交規模大幅度增長,甚至部分市場成倍增長。根據中證的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2月,我國證券投資者數量已經達到2億戶,6年實現投資者數量翻番,市場活力不斷增強。據統計,2021年債券市場、銀行間貨幣市場、股票市場等成交額相較于2020年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漲。例如,銀行間貨幣市場成交共計1164萬億元,同比增長5.2%,銀行間本幣衍生品市場共成交超21萬億元,同比增長6.5%。
在新興數字技術高速發展的背景下,傳統金融行業的業務量大幅度下降,縮減網點降低自身運營成本,甚至逐步失去原有的客戶群體,傳統金融業的經營模式和發展路徑正在被顛覆。無論金融業務的復雜度,還是客戶對于金融服務質量的要求,都在不斷提升中。傳統金融業的發展正面臨著業務、技術、監管、創新、融合等多個方面的變化和挑戰,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現代化信息技術不足以完全支撐金融數字化發展。隨著專家學者近年來對于“互聯網+傳統行業”的深入拓展研究,現代化信息技術不斷向金融領域滲透,但金融創新的發展面臨著現代信息技術不足以完全支撐融合創新數字金融生產領域發展的挑戰。用于消費、支付等領域的數字經濟、數字金融已有很大發展,極大方便了用戶群體的生活,但對于生產領域以及產業鏈金融的研究仍停留于表層,技術支撐架構有所缺失。
外部融資的獲取不足以滿足數字金融創新需求。深入研究、研發創新需要大量且持續的資金投入,然而創新研發的數字金融產出成果不確定性大、同質化程度高、且投資回報的周期較長。加之傳統金融機構本就存在的信貸資金供給不足、間接融資比例較高等問題,繼續加大外部融資的獲取力度就顯得困難重重,不能滿足數字金融創新對于資金的基本需求,這也成為嚴重限制行業轉變的原因之一。
金融行業的監管防范不足以支撐金融發展的速度。從傳統到創新,縱觀金融行業的發展,發展速度越快,面臨的金融監管越難,存在的金融風險越大。根據《中國金融穩定報告》來看,金融行業面臨著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等多重問題和任務。也有不少研究學者對此問題進行探討,提到金融行業網絡安全監管體制不健全、信息安全意識薄弱等監管防范的問題。
金融服務的提供不足以滿足現代投資者的要求。隨著金融創新發展速度加快,新的金融產品層出不窮,但不同投資者群體因受教育程度、心理預期、行業分布、資產構成、風險偏好程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其金融服務需求有著截然不同的特殊性。面對不同用戶群體的個性化需求,金融產品的多樣化、金融服務的門檻都不足以滿足現代投資者的要求。例如,小微企業固定資產占比較少,在選擇信貸產品時往往受到不動產抵押要求的限制等等。
金融行業數字化發展策略
“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中,重點提到金融領域的數字化轉型提升。其中主要提到,要合理推動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在銀行、證券、保險等領域的深化應用,發展智能支付、智能投顧、數字化融資等新模式,穩妥推進數字人民幣研發等業務。近些年我國金融業務量交易規模持續壯大,同時體現金融自由化、金融全球化、資產證券化、金融科技等多重趨勢和特征。
增加生產領域產業鏈金融運用,不斷完善數據共享服務。增加科技運用,解決傳統金融服務斷點、斷鏈、共享不暢等問題。在金融科技高速發展的背景下,要不斷優化完善綜合金融服務方案,把更多的金融服務往線上遷移,實時優化數據傳輸、數據共享,從多個維度推動全產業鏈的整合共享,同時在一定程度上深入強化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
加大對于數字金融創新的投資支持力度。在今年7月份召開的第六屆金融科技與金融安全峰會中,中關村金融科技產業發展聯盟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周延禮指出,“全球數字經濟的發展,數字技術的賦能,對數字金融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現代化的數字技術為金融交易效率的提升提供了支撐,為金融運營成本的降低提供了可能,為金融管控服務的升級提供了動力,也為金融數據共享的建設提供了改進空間。所以,加大對于數字金融創新的投資支持力度非常重要,尤其是金融機構、金融公司要加大投入力度。
金融監管與金融風險防范需要和政策密切融合。金融市場作為經濟運行的核心市場之一,它也是央行宏觀經濟政策實施的基本場所,金融市場與財政貨幣政策之間有著不可分割的密切關系。實施有效的財政、貨幣政策能夠對金融發展的穩定性起到重要的作用,也有助于調節經濟的平穩發展。央行近年來不斷強化風險為本的監管理念,在日常工作中持續加大執法檢查力度、處罰力度,同時建立風險評估和執法檢查“雙支柱”反洗錢監管體制。故而,針對金融行業出現的問題和發展規律,政策和金融的結合能夠為金融監管與金融風險的高效執行夯實理論和實踐基礎。
創新金融產品,提升金融服務質量和效率。結合金融投資者的不同特性,要更多地創新發展供應鏈金融產品,更多地發展信用貸款產品,有針對性地為金融投資者提升金融服務質量和效率。金融服務有助于實體經濟發展,也有助于提升金融監管的效率,降低企業經濟成本,提高全社會的經濟效益和社會綜合效益。
數字經濟時代為金融行業的發展提供了非常便利的環境,金融科技時代的到來也將為傳統金融行業的轉型提出更高的要求,未來金融行業的發展必然從業務模式、管理方式、管理技術、風險監管等多個方面不斷轉變,從而推動企業真正實現高效且穩健的發展。
提示:文章內容僅供閱讀,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