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葛芳浙江蕭山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在互聯網金融飛速發展的背景下,金融行業發生巨大變化,信息技術為普惠金融提供了巨大支持,使普惠金融有了更多發展路徑。通過金融供給、科技創新的方式,金融需求得到更全面的滿足,使金融行業運營質量提升、成本下降,助力線上金融服務及時觸達終端客戶。
為了促進金融科技和普惠金融相互融合,為家庭作坊、流動商販、微型企業等經營主體提供更多金融支撐,強化基礎計算能力,優化金融生活,彰顯數字金融的價值和作用是大勢所趨。
金融科技促進普惠金融的發展
在普惠金融發展過程中,金融科技提供了充足的技術支持,強化了金融機構和各類主體之間的關聯性。金融科技使城鄉生產活動可以獲得更多金融服務,實現業務數字化、辦理智能化、服務便捷化等等,逐步構成了互聯互通的普惠金融生態圈。
一方面,金融基礎設施的建設更加完善和深入。不斷優化農村地區網絡環境,提升了網絡傳輸交換能力,使移動網絡覆蓋更加全面,不再受到物理網點的約束。電子設備、服務網點不斷增加,設置范圍也不斷擴大,不僅市區、縣城廣泛分布,也在向鄉鎮、農村地區深入。另一方面,金融標準市場有了更強的供給能力,金融標準的作用日益增強,使金融領域逐漸向規范、戰略、基礎的方向發展。2020年,某市開展了金融領域企業標準“領跑者”活動,全市有43家農村銀行、信用合作社等地方性法人金融機構參與,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公開了90多項金融標準,為當地金融業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此外,數字化新金融業態蓬勃發展,營業網點大力整合,不論是生產空間,還是生活空間,都逐漸向網絡化、智能化方向發展,使普惠金融市場有了更強的創新能力,有助于金融行業健康發展。
金融科技應用于普惠金融的短板
監管邊界模糊。我國普惠金融雖然發展迅速,但發展時間較短,標準、渠道、質量等方面還需要完善,尤其在數字普惠金融服務中,這些內容并不完全統一,對金融科技的內涵定義不夠清晰。從金融技術審查的角度來看,國內缺少統一標準和完善的驗證體系。在普惠金融新業態監管方面,缺少完善的手段和具有創新性的策略,賬戶管理、理財、貸款等傳統金融業務逐漸向線上辦理的方向轉變。金融網絡平臺中涌入了大量個人和企業客戶,但缺少穩定、創新的金融服務提供能力,以及完善的網絡監管技術與機制,所以在服務過程中,會出現各種漏洞。
科技金融交叉風險。網絡環境下,金融風險更加隱蔽,同時具有很大的傳染性。很多網絡金融平臺缺少實體經濟支撐,沒有完善的信息評估技術,安全管理也存在問題。
征信體系尚不健全。從社會環境角度分析,普惠金融普遍以長尾客戶為目標,存在無擔保人、抵押物不符合標準的情況。我國征信體系將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作為主要依據,輔助各類征信機構,但還有待完善。信息采集部門雖然可以采集大量信息,但通知數據較多,準確性、全面性有待提升。
數字鴻溝問題加劇。信息技術雖然使金融業務更加便捷,但也帶來了數字鴻溝問題,會直接影響普惠金融的公平性。統計顯示,截至2020年6月,農村網民規模占總體的30.4%,農村互聯網普及率還有待提升。城鄉有明顯差距,老年人也很難迅速接受和掌握智能化設備,這就造成數字鴻溝問題日益突出。
提升普惠金融科技含量的措施
構建全流程管控平臺。在普惠金融發展過程中,要充分發揮金融科技的作用。為促進信息通信等基礎設施的規劃與建設,應該將金融技術作為基礎支撐,建立全流程普惠金融管控平臺,覆蓋各項金融業務,提供更多線上服務,包括證券、銀行等等。構建農民、城鎮低收入群體、小微企業的動態名錄,完善數據信息庫,促進各項數據信息整合與共享,全面擴大普惠金融數據網絡,使移動支付、網絡支付等基礎業務可以廣泛覆蓋,使更多鄉村地區、偏遠地區獲得普惠金融服務,有效縮短城鄉之間的差距。要將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手段作為基礎支撐,綜合分析征信管理等歷史數據,運用大數據交叉論證金融業務參與者,強化監管能力、明確監管界限,減少安全隱患。要健全信用系統、評級系統,采用評分、授信的方式劃分客戶信用等級,促進各個主體之間聯動合作,采取分布式數據存儲的方式,全面提升服務能力和金融網絡安全。
夯實創新數字基礎。要完善普惠金融責任制度,完善發展基金、扶貧基金等基金政策,為普惠金融發展提供更多支持。市場主體應從長遠角度思考,制定具有前瞻性的發展規劃,發揮電子商務的優勢,使農村金融產品更加廣泛、高效地推廣。與此同時,要開拓創新空間,根據客戶需求研發更多金融產品。采用線上和線下融合的方式,構建多元服務網點,提供多樣化、個性化的業務產品,使普惠金融業務可以長期發展,同時創建一站式服務模式,使支付結算、保險、信貸等金融服務更加便捷。在線上和線下融合的過程中,要加強渠道建設,發揮“新基建”的作用,向偏遠山區、貧困地區轉移,搭建更多移動基站、網絡基礎設施,廣泛分布線下自助設備,使行業條碼支付可以更深入地滲透到日常業務中。
健全市場監管框架。發揮市場監管作用,建立完善的監管框架。首先,要促進各部門協同合作,切實履行監管責任,實現穿透式監管,并通過區塊鏈、大數據等技術追溯源頭,使監管工作充分發揮作用;其次,運用監管科技,實現機構自我核查、風險自動識別等等,精準完成審計跟蹤工作,提升風險防范能力,使運營更加穩定;最后,構建完善的征信模型,聯合多元主體,共享信用信息,根據精準扶貧、鄉村振興等政策需求,進行合理的資源傾斜,使普惠金融業務充分發揮作用。
重構業務規范體系。為了進一步規范普惠金融業務,要從法律、行業規范、宣傳引導等方面入手,構建更加完善的規范體系。在法律方面,要細化數據使用規范和技術指標,保障金融服務有據可依。采取有效的隱私信息保密措施,確保征信權和信用權保持平衡。行業內部要相互溝通,共享技術成果,構建完善的行業規范,保障競爭的有序性。對于消費者,要普及金融知識、安全常識,提升消費者安全意識,樹立正確理財觀念,減少金融詐騙等風險,使社會誠信體系更加健全、完善。
在普惠金融數字化轉型過程中,應該充分發揮金融科技的作用,不僅要合理配置資源、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還要創新技術手段、采取有效的監管措施。要從金融機構、個人、企業等多個角度采取措施,保障普惠金融業務的規范性,提升業務質量,使普惠金融行業可以更加健康、穩定地發展。
提示:文章內容僅供閱讀,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