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羅波混沌企業研究院高級顧問
美的是1968年創建在廣東順德北滘鎮的一家企業,從1980年進入家電行業后,保持了42年之久的增長,現在的銷售規模達到了3000多億元。美的重要的階段、決策以及企業家的底層認知,均是與時代共舞的。
我想用“一思維”的戰略運用來解構美的這家公司,它是如何一步步取得今天這樣的成就的?
“一思維”的戰略運用包括三問。
第一問,什么是“一”。追問商業系統的本質認知。縱觀美的與中國很多企業,均享受到機會驅動與紅利驅動,最初通過借用技術和工程師的方式發展起來,在發展過程中不斷與時俱進。美的最本質的“一”是什么?
第二問,如何擊穿?進入到真實的商業世界去擊穿某個商業場景。大家經常對比美的與格力,代表產品都是空調,兩者最大的差異在于,美的已成為中國家電品類最全的公司。美的空調究竟擊穿了什么、怎樣擊穿才能在眾多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如何將空調領域的成功復制到洗衣機、電冰箱、小家電等其他品類?美的又是如何從2C到2B的?
第三問,迭代反饋。將企業的核心能力與正反饋指標建立迭代反饋,構建企業的護城河。超過50年的大公司在中國鳳毛麟角,能夠保持40多年連續增長更是稀有物種,美的一直在不斷革新,它是如何進化的?哪些與眾不同的認知,使得它能在經歷多周期的影響下保持增長?
這一切建立在兩個支柱上:基礎學科的基礎原理和創始人的使命召喚。美的經歷了兩代企業家,何享健和方洪波在企業管理上遵循了怎樣的原理,又擁有什么樣的使命感?
2022年,美的董事長方洪波提出美的的四大戰略主軸,終極目標是要向偉大世界級科技公司邁進。過去成就美的的是繼續成就它還是束縛它,擺在美的面前的關鍵挑戰,有哪些方面需要更新?
世界每2臺空調
就有1臺使用美的旗下壓縮機
提到美的,很多人立馬想到白色家電,認為美的是一家賣家電的企業,還有人說它缺乏核心技術。事實真的如此嗎?
美的是一個我們既熟悉又陌生的企業。世界每2臺空調就有1臺使用的是美的旗下的美芝壓縮機。2021年12月30日,美的集團官方公布美芝壓縮機突破1億臺。美的在2B領域的實力可見一斑。
今年,美的又發出這樣的消息:2024年將實現汽車芯片量產,預計年產量8000萬顆,力爭在芯片領域搶灘一席之地。當下,雖然美的造芯難走高端路線,但在家電與汽車領域價值會非常大。美的在2B端發力的決心很強。
美的目前有五個事業群:智能家居、工業技術、暖通樓宇、機器人和自動化以及數字化創新。其中大眾最為熟悉的是智能家居,小天鵝、華凌、東芝等品牌均屬美的旗下,COLMO是2018年推出的高端品牌。而其他工業技術、暖通樓宇、機器人與自動化等都是2B端的。
對比各個業務板塊的營收占比,根據最新報表,美的的“王牌”業務暖通空調占44%,其他消費類家電占38%,機器人自動化和其他占比18%,而后者是方洪波未來想重點布局的領域。
2C與2B差異非常大。2C針對的是全球家電消費者,其價值訴求是創造美好生活;2B端要做核心器件,最重要的是輸出工業能力。
我們不禁要問:第一,美的如何從空調發展到全品類家電,背后的品類擴張邏輯是什么?第二,從2C到2B每一次業務擴張,背后的產業擴張邏輯是什么?
2012年方洪波接班后,美的往工業能力方面拓展,而何享健時代更多是2C。兩種方向之間既有連貫性也有一致性,其結果就是連續和飛躍。
何享健時代抓住市場高速成長的紅利,通過“借雞生蛋”獲得技術與工程師,聚焦空調領域,繼而從空調到家電全品類。從聚焦戰略入手,成功轉換為垂直領域一體化,這是何享健時代對公司的最大貢獻。
方洪波的第一個貢獻是把第一曲線繼續做到極致;其二是全球化布局,美的有45%的銷售來自海外,與海爾旗鼓相當,而格力僅為10%;其三,大力開展2B業務,通過收購培植第二增長引擎。
通過梳理美的發展脈絡,可以找出其擴張背后的雙引擎發展策略。
內涵增長
美的空調伴隨中國空調市場的急速發展成功廝殺出一條路,與格力雙雄對峙。在此過程中,自然而然地對電機和壓縮機產生巨量需求,這種需求就是第二曲線的土壤。
于是,美的借助第一曲線,在內部孕育出強大的能力,憑借事業部運營,再通過投資與合資的方式,在市場的高速發展中迅速做出第二曲線。這是一個順勢而為的內涵式增長過程,也是一個分形創新的過程。
美的做新業務的方法為:首先內部要有非常強大的核心能力,再借助事業部制的放大,在一個高速增長的市場下,業務得以快速運轉。美的有很多業務是通過這種方式做起來的。
資本運營
美的也許是家電行業最懂資本運營的公司。美的很早就運用資本的方式解決問題,何享健曾講過“要用資本去解放美的”,方洪波甚至說“美的必須要做顛覆性的投資”。
2021年2月,美的收購萬東醫療部分股份,進軍醫療產業,后又成立了美的生物醫療有限公司;
2021年3月,美的收購了合康新能控股權,成為其控股股東;
2021年12月,美的發布公告擬收購一家德國機器人公司;
此外,美的還成立了安慶威靈汽車部件有限公司、杭州長期主義科技有限公司……
我們繼續往深層次思考:內涵增長與資本運營只是手段和策略,其背后更深層的價值主張是什么?
近10年方洪波執掌美的期間,美的的戰略經歷過兩次大的轉變:一是從早期的產品領先、效率驅動、全球經營,到今天科技領先、數字驅動、全球突破、用戶直達。
其中的差異顯而易見:一是從產品領先到科技領先,必然會強調底層技術;二是不再強調效率驅動,而是數字驅動。
美的的使命和愿景在這一階段也做了更新,從“原來生活可以更美的”,變為“智慧生活可以更美的。”不管是做家電還是其他,都是圍繞美好生活開展并不斷拓展。技術在變化,美好生活沒有變,只是借助的手段和方法不同了。
基于此可以發現,美的的“一”就是為人類創造美好生活,這也符合它每一階段所要擊穿的內容。
運營效率是美的生存與競爭的關鍵
美的擊穿的邏輯很簡單,可以按照不同階段分析。
首先是空調??照{在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是冷門“奢侈品”,不被納進三大件。美的卻發現這是一個大市場,如果通過向日本借技術和工程師的方式去生產,空調一定會“飛入尋常百姓家”。所以美的在這個階段聚焦空調。
第二個階段,通過內涵式發展孵化出小電器,再通過收購有了洗衣機和冰箱板塊,最后實現了多品類發展。
第三個階段,走向上游制造。
美的表面上擊穿的是產品,背后是什么?美的開始做空調時,市場上貨源非常稀缺。20世紀90年代初一臺空調要1萬多元,同時,東南沿海、長江流域夏天極其悶熱,空調屬于剛需,市場增量非常快。當時外資進入占據高端市場,松下空調動輒2萬元起價。
面對廣闊的市場,中國企業開始走合資的路子,大量國內廠商紛紛入局。美的當時遇到的問題是什么呢?首先,想讓消費者買得起空調必須要把價格降低;其次,要讓大家相信國產品牌;最后才是占據市場份額。
要想解決問題就會影響到美的的未來發展。首先,必須降低價格,即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效率是美的真正擊穿的價值點;其次是營銷,方洪波是從市場部出來的,他當時請了鞏俐和張藝謀在央視拍廣告,讓美的成為一個家喻戶曉的品牌。在這個階段,美的是非常聚焦的企業,效率始終是其追求的核心。
美的從早期的采購為主,到后來演變為“T+3”模式——類似于豐田的精益生產,以銷定產。從下訂單到貨物到終端只需要12天,其供應鏈效率非常高。組織管理上,每個營銷隊伍追求效率扁平,以至于能夠迅速處理并解決問題。
同時極其強調績效考核。與效率匹配的是強激勵,同一個級別的高管,美的的激勵比海爾高至少兩倍。方洪波2022年總結時說:運營效率是美的生存與競爭的關鍵,把效率做到極致,從而打敗競爭對手。
第二個階段,美的如何把一種產品的成功推廣為多個產品的成功?首先是內涵增長。在解決了空調問題之后,以一定的品牌知名度進軍其他家電領域,同時用資本運營的方式收購,再把效率迅速復制到新品類中。
發揮到極致的事業部制、效率驅動以及資本運營,構成了美的這一階段的擊穿。
比如促使效率極大提升的“T+3”模式從小天鵝推廣到全集團各個品類,公司效率煥然一新。小天鵝從120萬平方米庫存降到10萬平方米,市場占有率從13%提升到26%;整個集團的利潤從負數到649億元現金流,盈利從60億元變為120億元,毛利和凈利也均有提升。
在機制創新上做文章
迭代反饋不是單純地“想中做,做中想”,其本質是驗證假設,并根據市場反饋信息修正假設,形成新的假設的過程。新的假設是否有價值,在于其是否有開創性元素(開創性思想或見解),能應對關鍵挑戰或創造未來。
正如理查德·魯梅爾特所說的,“戰略的價值是由其成功決定的。”如何通過實踐驗證假設,通常有以下幾個步驟:這套方法最早始于異?,F象,異?,F象會得出一個戰略假設,之后要驗證假設,再有反饋迭代,最后產生新的假設。
美的是如何做的?
首先是異?,F象。1996年,占據美的當時半壁江山的空調業務出現了大幅下滑,市占率降低到全國第七。順德地方政府有意讓當時順德的龍頭企業科龍收購美的,做大做強順德家電品牌。
美的該怎么辦?
戰略假設。何享健認為,導致銷售大幅下滑的原因不在于產品,而在于組織機制出了問題。美的引入事業部制,各產品單元獨立核算,同時實行職業經理人制度。
接下來驗證假設。新部門需要一員猛將擔任營銷總經理,以挽回美的空調的頹勢。何享健選擇了方洪波。
如何反饋迭代呢?方洪波對銷售團隊大換血,引入200多名大學生,親自面試培訓,打造全新的營銷團隊。這一年美的空調銷量翻番,超過了科龍和寶華合并后的銷量總和。
發現這樣的銷量組合模式很好,方洪波開始用新的假設繼續完善制度。1998年,美的制訂《分權手冊》,明確集權有道、分權有序、授權有章、用權有度,清晰劃分了美的職業經理人的權利和責任。為了讓職業經理人掌握更大的主動權,2001年何享健回購了地方政府的所有股權,由鄉鎮企業正式改制為民營企業。
美的每一次碰到問題的時候,不是在表層下工夫,而是在機制創新上做文章,無論是事業部制,職業經理人制度還是接班人,都是如此。
何享健說,我是一個實踐主義者。寧可對外投資損失一個億,也不允許組織機能退化。所以美的在機制創新方面很強,因為領導者看問題的視角比別人全面。而方洪波在機制創新方面完全師承何享健。
基于此我們來看美的的迭代反饋,在這個高增長市場里,美的反饋的是增長數據,而迭代就是機制創新。
美的的企業特色:“靜水深流”式的存在
何享健特別喜歡研讀西方百年企業的發展歷史,時常拉著歷史系畢業的方洪波經常一起探討。他說,“寧愿少賺一兩個億也不能亂來,確保做百年老店”“美的不是一家家族企業”。對于歷史學背景的方洪波,他更是青睞有加。他說,“我最大成就就是培養了方洪波”。
方洪波同樣用歷史視角看待自己——“方洪波只是美的發展歷史上的一個過客。”他追求四種管理經驗:全我、有我、忘我、無我。全我是全心投入,無我意味著建立起一個完整的機制,這個機制已經感受不到“我”的存在,這才是最高的管理境界。這個邏輯使得美的在很多方面走在前列。
有研究報告發現,只有10%左右的公司能夠維持長期增長,能夠成為百年老店。大企業持續成功的基本條件,第一是30年以上的增長壽命,第二是兩代企業家輪換。
方洪波在2012年就接手了美的的管理工作,帶領美的實現了高速增長,使得美的成為家電行業的三大巨頭之一。
美的有相當顯著的企業特色,被稱為“靜水深流”式的存在。這背后其實是長期主義思想。2020年,方洪波在美的集團經營管理會上強調了“長期主義”和“內生新力量”;2022年,又強調了“長期而正確的事”。
他說,“只有以走遠路的思維前行,才可能到達更遠,有更多路可走。今天做不同,才能與眾不同。什么是走遠路?就是要有長期主義的思維、長期主義的戰略、長期主義的商業邏輯、長期主義的資源配置,找到我們的內生新力量。”
對企業來講,美的就是一條奔流不息的長河。無論是創始人何享健還是方洪波,如果秉持百年公司的夢想,就不會永遠緊緊抓著權力不放,而是把自己看作長河中的一個過客,思考自己應該作出怎樣的歷史貢獻。
提示:文章內容僅供閱讀,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