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航曹操出行董事長
不知不覺,小米已經走過了十多年,從一家創業公司成長為一個營業額超過3000億元人民幣、進入世界500強的好公司。不管是早期的小米手機、參與感式營銷,還是后來的生態鏈、極致性價比、帶領中國手機出海,小米都是過去十多年中國商業界被談論最多的公司之一。
對于一家公司而言,取得其中一項成績就已經非常難得了,而小米取得了N項。放在一個更長的時間跨度來看,這些所謂的商業成就,包括市值、營業規模、利潤、公司排名等,或許都是“浮云”。
回望整個商業史,你還會關注20世紀世界500強中的大公司嗎?甚至可能90%已經跌出了名單范圍。隨著通用公司(GE)這個曾霸占500強榜單100年的公司的淡去,我們幾乎已經不記得還有哪些公司是當年的世界500強。
相比被數字幻化,我認為一個公司更重要的是它創建和留下的商業哲學、信仰,以及由此產生的對社會和時代的推動力量。
在我來看,小米就有這樣獨特的價值和地位。對所有渴望成長發展的中國企業來說,小米的商業哲學最具普適性,適用于各行各業的創業者以及那些想升級轉型的公司。
學習小米好榜樣
追求極致性價比
小米的成功讓我們看到專注做好一個產品所產生的巨大威力。
在小米之前的幾十年里,中國企業迷信營銷神話,認為營銷是決定企業成功的關鍵,甚至認為產品都差不多,就看誰的營銷做得好。于是,我們看到層出不窮的廣告策劃大師和新概念。
直到1999元的小米手機出世,一舉打破了智能手機的定價策略,原來智能手機可以做到這么低價,性能還不錯。之后陸續又有了幾十元的智能手環、幾十塊錢的充電寶。
今天,如果你問一個人怎么看小米,可能大部分人首先想到的也是小米的東西好用、性價比高。
現在做投資的時候我也時常把小米作為參考系,特別是遇到硬件領域的創業公司,經常會遭遇投資者的靈魂拷問:小米能否看得上他做的這個領域,如果小米看上了,小米會怎么做?或者說,智能硬件公司都遇到小米效應:小米一旦涉足,我該怎么辦?會不會遭遇小米性價比之刀的“扼殺”?
有人說小米追求極致性價比,這會毀了中國的創新,我覺得恰恰相反。小米的存在反而會極大促進各行各業的創新,因為小米已經在質量、價格、設計上確立了行業的底線。
什么是底線?只有比它做得更好更創新,才有生存的可能;如果做不到,可能連生存的余地都沒有。這種情況下會激發創業者追求真正的創新,開創差異化的溢價和生存空間。
如果有一天,各行各業出現自己的“小米”和學習小米哲學的公司,并成為各自行業底線的時候,中國將迎來極大的創新時代。
我創業的第一個十年是在廣東做制造業,有時候見到制造業的朋友們會跟他們說,真正值得制造業學習的首先是小米,而不是蘋果。
先不談黑科技,首先要老老實實把產品質量和產品設計做好,只有這樣才能生存。這個市場淘汰最快的是那些低劣、山寨、仿冒和“只有價沒有性價比”的公司。
另一方面,商業的多樣性意味著,不是只有做成小米才生存,而是可以在小米的基礎上追求差異化的創新,尋求比小米在某些方面做得更好的路線,比如有沒有更領先的技術,能不能追求更高的利潤。市場的多層次決定了,在小米之上一定還有廣闊的生存空間。
從商業角度來看,我認為小米的商業哲學起到了“創新鯰魚”的作用。
承認世界的多樣性,但堅持做自己
雖然我認為小米的商業哲學很具普適性,但它始終有非常大的爭議,其中可能有這么幾個原因:
首先,很多友商認為小米這種瘋狂的模式讓同行的日子都不好過,利潤被拉低了,對效率要求反而更高,銷售產品更難了……
媒體經常有這樣的觀點:“中國為什么只能做便宜?中國也應該有中國的蘋果、中國的Dyson,應該出更多類似大疆這樣的產品,不能只是便宜。”
有一次和雷軍一起開會的時候,我問過他這個問題。雷軍說:“Dyson非常好,但是小米不會做,小米要做自己。”
這給我一個很大的啟發,雷軍高度贊賞了Dyson,但更加篤定小米要做自己的信念。
商業是如此多元,可以有各種各樣的價值主張,每種模式都可以成功,甚至完全相反的模式或主張都可以取得巨大成功。
開放的微軟和Google可以成功,完全封閉的Apple也可以;倉儲物流全做了的Amazon可以,生態模式的阿里巴巴也可以;美國的公司往往專注在一個領域,東南亞的GoJet可以成為生活服務的一站式平臺。
我們樂于見到更多企業追求做蘋果、Dyson這樣的模式,但也要對小米這樣的模式充滿期待。重要的不是孰優孰劣,而是你能否堅定自己的主張。小米堅定的就是雷軍所說的小米永不變更的三大鐵律:技術為本、性價比為綱、做最酷的產品。
“永遠相信美好的事情即將發生”
2015—2017年間,小米經歷了一個非常艱難的過程,產品、供應鏈、交付屢遭質疑,營業額放緩,市場排名也被對手紛紛趕超,米粉轉為米黑。
在手機行業如此高度競爭的領域,這對一個廠商來說簡直是滅頂之災,從未有一家企業可以轉危為安,重新回到快速上升的軌道。但正如你我所看到的,小米回歸了。
這個階段很值得創業者學習。創業從來就不是一帆風順的,過程中你會遭遇挫折,會犯錯,甚至在競爭中落敗,這都是會出現的必然。學會面對和解決創業中遇到的錯誤、失敗、挫折,是創業成長的必修課。
沒有人可以心存僥幸地認為自己的創業可以一帆風順。當你遇到和小米一樣嚴峻挫折的時候,你會怎么辦?《一往無前:雷軍親述小米熱血10年》這本書給了我幾點啟發。
第一,直面真相,一往無前。
首先學到的是直面真相,敢于回望自己,看到自己存在的真正問題,而不是一遇到問題就歸因于外。
遭遇問題時我們常見的幾種本能反應是媒體黑我,競爭對手使壞招,或者外部環境不好等等。只有沉下心來面對真相,看到進而解決問題才能向前。
每個人都會有遇到挫折迷茫的時候,越是這個時候,越需要找回初心。那些成功的衍生品,外界的贊許、追捧等,可能會放大和激發你的欲望和虛榮。
我們都是普通人,很容易被這些東西迷了眼,甚至會因此背上沉重的包袱。找回初心就是找回真正支撐你前行的力量,它可能是你的使命感、價值觀,也可能是你對未來世界的獨特主張。這些才會讓你找到自身存在的價值和意義,更好地面對未來。
第二,面對未來,永遠樂觀。
不管現實多么殘酷和慘烈,不管你怎么看未來的不確定性,你依然要抱有一個美好的期望。
“永遠相信美好的事情即將發生”,我很喜歡小米的這句話。這不是一個理性思考的結果,也不是一種盲目僥幸的情緒,而是一種人生態度。
企業家的使命就是努力讓自己的樂觀變成現實。放在當下,不管時間多久,疫情終將過去,我們需要回歸用戶,想想當下做些什么能為社會創造美好的產品、便捷的服務,比如更美味的菜肴、更漂亮的衣裳、更酷的3C產品等等。對未來的美好設想越清晰,信念就越堅定。
小米三年的“黑暗經歷”肯定會成為支撐小米持續前進最為寶貴的精神財富,這遠比高光時刻帶來的心法更重要。
當年日本騰飛時,成就了諸如松下、豐田、索尼等一批偉大企業,它們成長的同時也開創了新的商業哲學,比如博采眾長的松下之道,豐田引發的精益生產等風靡全世界。
而中國的商業史從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的野蠻生長發展到如今的互聯網世界,商業文明取得了空前進化,其中必然會誕生偉大的商業哲學,我想,小米哲學必定是其中之一,它對各行業的啟示才剛剛開始。
我個人對此充滿了期待,我期待小米能夠從中國的小米變為全球化的小米,在5G+AIOT這一波新的浪潮中,迎來偉大的發展。
小米的價值不僅僅在于它的營收、利潤、上市,更多的是“小米哲學”改變了中國制造業的方向,推動了中國商業文明。當我們回望下一個十年的時候,希望我們都記得,偉大的公司都有自己的商業哲學,而小米正是其中之一。
提示:文章內容僅供閱讀,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