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瓴集團創始人
回歸投資的本質,做時間的朋友
投資需要回歸公司的本質。投資的本質無非是希望今天付出一筆錢,能夠在未來收回更多錢,“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研究投資的本質,要從三個維度思考。
維度一:行業的維度
首先要看行業的商業模式,也就是看這個行業是否容易掙錢。買股票看行業,就像買房子看小區。你可以裝修你的房子,但小區環境、是不是學區房、小區中庭大不大等因素你無法改變。
公司也一樣,即便有很優秀的管理層,但如果處于一個很爛的行業,不管你怎么敬業,業績都不會太好,而有一些行業賺錢實在太容易了。
其次要看行業的競爭格局。格局決定結局,很典型的兩家公司是美的和格力。空調并不算很出眾的行業,但2005年價格戰之后至今,形成了格力和美的市場占有率具有很大優勢的格局。行業格局優化后,即使整體增速下滑,格力和美的的業績增長也很快,股價也都漲了幾十倍。
第三要看行業的空間。中國過去15年走了美國100年走過的路,在3年時間內用掉美國一個世紀用的水泥量。這種情況下,必定有一些行業的成長空間是有限的,甚至有可能是夕陽行業。在行業選擇上我們要避開夕陽行業,同時也要避開剛開始就“百舸爭流”的行業。
第四要看行業的門檻。中國是競爭非常激烈的國家,資本回報率和凈潤率稍微高一點兒的行業都會有很多人去做。所以門檻很重要,要么資源獨占,要么有牌照限制,要么有技術優勢,要么有品牌優勢。
維度二:公司的維度
要找品類優秀的公司,要看公司內部的管理機制以及產品定位。
我總是問自己一個問題:這家公司如果繼續發展下去,是會越大越強,還是會越大越難?有些公司銷售規模發展到一定程度后,再往上走就超出了管理半徑,可復制性不強,增長也非常難,這種公司就是越大越難,要小心。
中國有很多軟件公司是做系統集成的,成長過程中大量依賴人海戰術,雖然銷售是增長的,但人均利潤不斷下滑,沒有規模效應。
維度三:管理層的維度
看管理層要看兩方面:一是看能力,二是看誠信度。
看能力也分為兩方面:一是看戰略上是否清晰和聚焦。很多公司會轉型到其他行業,這種隨便轉型的公司我們從來都不碰。老本行都做不好,轉型做一個新行業能夠做好嗎?過去兩年,各種轉型的公司基本上很少成功。
二是看戰術上的執行力。中小公司關鍵看老板的個人能力和魅力。我們經常調研中層干部,看他們是否崇拜自己的董事長;大公司我們會看中層干部的關鍵績效指標(KPI)。
我們研究的公司不多,但會聚焦在那些我們看得懂、看得明白、商業模式簡單又容易掙錢的行業。我們會靜下心來把行業、公司、管理層這三個問題搞清楚,會在一家公司身上花很多時間,一旦重倉買入,會持有很久。
談了這么多,核心就是回答一個問題:時間是不是你的朋友?只靠運氣和膽量,短期內賭一把,如果市場變臉怎么辦?要回歸投資的本質,找到好的公司,把握機遇,做時間的朋友,成為贏家。
真正的護城河
我把投資分為兩類:一種是零和游戲,一種是蛋糕做大游戲。很多人的投資是前者,比如pre-IPO,我個人是不相信零和游戲的。我喜歡把蛋糕做大的游戲,一個人的思想和資本不能創造價值,我是不會投資的。從這個角度來看,更需要對關鍵時點和關鍵機會的把握。
什么是關鍵時點?大家都看不懂的時候。關鍵變化是什么呢?如果是一成不變的事情,很容易被看見,這個世界永恒的只有變化。只有在變化過程中才能產生與別人不同的觀點,而且是非常長期的不同觀點。
我關注的是創造多大價值的機會,即深入基本研究。多年來我們一直持續深入地進行跨時間、跨地區、跨行業、跨類別、跨線上/線下的行業研究,高瓴能夠深刻理解這些行業長期內在的發展規律和業務邏輯,從而準確把握行業與市場的變革要素和時點。
生意模式會有不同的變化。比如,賣產品的,如果提升附加值就可能變成賣服務,如果再抓住關鍵機會可能變成一個平臺,使賣產品和賣服務的人都可以使用這個平臺。
生意模式博大精深,在此過程中一個企業家如果能看清生意的本質,他的理念和格局觀就會不同凡響。
我有兩點優勢。
首先,我們有幸每天跟最好的企業家打交道,而且是與他們發生劇烈變化的那段經歷打交道,經常參與到偉大企業的創造過程中,不管是當年的百度、騰訊、京東,還是今天的藍月亮,去哪兒網。每天跟各種各樣的企業打交道,從消費、互聯網到先進機械制造,甚至水泥,就能夠找到偉大企業的共同點。
第二,做高瓴也是創業,從這個角度來講我也是個創業者,創業過程中我學到了很多,了解了文化、理念和人生的各種取舍。我也能夠把自己的經驗、情感與優秀企業家們分享和溝通。能否有同感,能否做到換位思考都很重要。因為我自己也創業,這能夠幫助我更好地理解創業。
什么是真正的護城河?這是很好的問題,可能永遠沒有正確答案。但有一點:要善于甄別“虛假的護城河”。長期創造最大價值,并且用最高效的方式和最低的成本創造最大價值才是企業真正的“護城河”。
怎么創造這種價值?不同環境和不同時代是不一樣的。
在20世紀50年代的美國,品牌是最大化、最快創造價值的“護城河”。而隨著互聯網對品牌的沖擊,品牌價值的護城河又不見得是最高效的方式,有人說在網上通過意見領袖創造價值效率更高。
這個世界永恒的只有變化,護城河也不可能不變。優秀的公司是當互聯網大潮襲來時,能夠深挖自己的“護城河”,主動擁抱互聯網帶來的變化。
如果一家企業亙古不變,這種企業永遠不值得投資。我最看重的“護城河”是有偉大格局觀的堅定實踐者去挖造的護城河,這些人能不斷根據變化作出反應。那些賺快錢的人逐漸會發現,他的路越走越窄,堅持長期主義的人,他的路才會越走越寬。
最大的風控是選人
財務上的風控都會做,我們最關注的是選到合適的企業家。
我們要找的是具有偉大格局觀的堅定實踐者,極少有人和公司能夠擁有這樣的格局和能力,而我們就要尋找這樣的人。
這種人怎么找到呢?
有兩種模式:一種模式是人海模式,到處參加各種會議,一個地方一個地方地跑。我們采用的是另一種研究型模式,通過研究發現最好的商業模式,再尋找跟最好商業模式契合的最好創業者。
這種研究模式讓我們對事物有了深刻理解。如果理解的結果可以通過二級市場實現,我們就買入股票長期持有;如果沒有這樣的公司,我們就尋找私人市場;如果沒有私人市場,我們就自己孵化。
2008年我們研究中國消費品升級,那時很多基礎消費品品類都被跨國公司占領,寶潔、聯合利華就占領了家用洗滌市場。
但這些跨國公司本質上是有歷史包袱的,它們無法抓住中國消費升級的趨勢,于是我們找到當時做洗手液的藍月亮公司創始人羅秋平,鼓勵他做洗衣液。
羅秋平本來可以過非常安逸的生活,不用冒這么大的風險,但他的人生夢想是成為中國日化第一名,打敗跨國公司。變化給了他機會,而他也抓住了這個關鍵機會。
我們現在是藍月亮唯一的外部投資人。我們成功地說服羅秋平不要賺短期的錢,要勇于進入新品類,打敗跨國公司,從而成為中國洗衣液第一名。而我們也從藍月亮身上賺到了原來十倍的錢。
怎么做到的?就是通過深度研究得出的結論,使得我們有能力容忍短期虧損,從而帶來更大的格局。
有的企業家可能在某個領域內受不同人的影響,不會把追求企業價值最大化作為目標;有的人想賺快錢;有的人選擇了更安逸的生活,這都可以理解,重要的是互相坦誠。
這些年我們永遠擺正自己是投資人的位置,跟公司創始人保持靈活的合作,這也令我們相對比較超脫,避免在公司運營上介入太深,同時通過深入研究形成的戰略格局觀點還可以幫助企業。
提示:文章內容僅供閱讀,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