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謝玉婷張麗麗
近年來,我國進一步明晰了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戰略地位,相關院校也在校企合作平臺構建中,不斷創新思維,優化合作模式,注重平臺運行細節層面的改善,規避現有運行模式中存在的不足,從而將各個要素的支撐作用發揮出來,使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呈現出新高度和新氣象。
隨著《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2020-2023年)》《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等一系列政策推出,職業教育迎來歷史性機遇,推進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已成為建設技能型社會的重要內容。
在此基礎上,把職業教育的重要意義放在促進中國經濟升級和充分就業的大背景下通盤考慮,用改革的方式辦好辦大職業教育,已成為職業院校和企業之間展開緊密合作的共識。
深職—匯川產業聯盟培養模式
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職業教育性質的外在表征,是職業教育的基本形態。我國職業教育強調“將產教融合作為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重要舉措,融入經濟轉型升級各環節,貫穿人才開發全過程”。
在這方面,深圳職業技術學院走在前列。近年來,學院始終堅持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辦學特色,實施了多種模式的產教融合人才培養實踐,創新專業平臺、課程平臺、實踐平臺,突破專業設置壁壘,調整課程設置結構,優化實訓資源配置,實行新型教學管理制度,培養復合式創新型技術技能人才,為各地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其機電學院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與工控領域國內龍頭企業深圳市匯川技術股份有限公司開展了多年的合作,于2015年創建了基于匯川技術產業聯盟的“訂單+聯合”的自動化高端應用人才培養模式,以及培養目標精準對接該聯盟企業的應用開發工程師具有研發助理崗位能力的自動化高端技術應用人才。
校企合作、訂單班培養是一種普遍的傳統培養模式。但是,傳統的培養模式往往只服務一個企業,具有局限性,容易受企業經營狀態的限制。
深職—匯川產業聯盟主導式自動化應用人才培養模式則是面向匯川自動化技術產業鏈企業,不僅有效解決了傳統訂單班僅服務一個企業的局限性問題,還有效解決了高職院校學生擇業難、崗位單一、社會適應能力弱和職業不穩定的問題。
深圳職業教育學院一系列產業融合模式和經驗說明,以市場為基本導向提升人才的實際技能和就業能力是關鍵。首先是在選擇合作企業時,深圳職業教育學院并沒有過度關注企業規模等因素,而是關注企業在行業發展中的市場地位,關注企業市場經營的專注度,從而選擇對學生實踐能力培養最為合適的企業。
其次是在構建校企合作平臺時,堅持多元化發展,真正將教學與產業發展有機結合在一起。最后是校企合作平臺的運行應以生產和商業實戰為基礎,盡量利用真實市場環境對學生進行實訓,以使學生更好地把握市場動向及知識學習和應用的相關要求,明確自身知識體系存在的不足,進而在校企合作訓練中不斷進行補充。
格力明珠產業學院的產教融合平臺
服務發展、促進就業,是職業教育必須牢牢把握的辦學方向,也是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發展方向與目標定位。中國經濟發展已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推動中國經濟向全球產業價值鏈不斷升級,推動“中國制造”從“合格制造”變成“優質制造”“精品制造”,需要加快和精準培育大批具有專業技能與工匠精神的高素質勞動者和人才。
為更好地服務產業發展,珠海城市職業技術學院與格力電器校企共建格力明珠產業學院,通過共建專業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強化產教融合師資隊伍建設、共建多元多維的教學評價體系、促進職業院校技術服務能力提升、保障技能人才高質量就業等,致力于促進教育鏈、人才鏈、產業鏈、創新鏈的有機銜接,形成了格力明珠產業學院“以校企雙主體培養為根本,以企業定制化知識和技能模塊為基礎,以格力自主創新企業文化為內核,以工匠精神塑造為靈魂”的“四位一體”人才培養模式。在育人、專業內涵質量提升、示范引領、課程建設等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果。
一直以來,格力學院在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方面進行了富有自身特色的持續探索。根據學院的專業設置,教師資源采用學院與格力交叉應用教學的“雙師型”模式。學院匹配高質量專職教師并將繼續引進高層次人才,格力電器則選派經驗豐富的技術管理人員,雙方共同參與教學設計與教學活動,使學生完全契合格力電器對相關崗位的特殊要求。
格力學院在產教融合、校企業合作方面給業界提供了以下經驗:
一是產教融合的深度實現,需要教師隊伍層面做好全方位指引工作,因而培養雙師型教師隊伍就成了校企合作模式的重要保障。在教師隊伍培養中,不僅要做好校內專任教師的培養,促使教師走出校園、走進企業,還應當邀請行業專家和技術能手開展全方位的實踐教學。
二是在合作平臺運行體系中,可以根據學生實踐活動需要,成立專門的實踐學習小組,以小組為單位,構建學校專職教師與企業兼職教師相結合的傳教幫隊伍,以此將教學工作與實踐應用有機結合在一起。
三是在學校專任教師培養方面,應當將教師實踐能力培養放在突出位置,改變教師的實踐教學理念,實現教師與學生在實踐能力方面的同步提升,更好地發揮教師在校企合作平臺中的作用。
共享經濟產業學院豐富教學形態
產業學院由行業產業與地方高校共建共享,在培養急需的應用型產業人才、推動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方面有著重要作用。
當前,相關行業與地方高校均已認識到建設產業學院的重要性,從發展現狀來看,高校產業學院建設存在著以下幾個特征:
一是組織形式虛實結合。一些高校創辦的產業學院是實體化形式,產業學院的地址在校內或者產業集聚區,如宿遷學院與京東集團共建實體的宿遷學院京東商學院;也有的是虛擬形式,是以教育合作項目為牽引,如常熟理工學院創辦的全國第一家電梯工程學院以及光伏科技產業學院、紡織服裝學院等。
二是產業學院參與主體出現多元化。既有校地合作、校行合作還有校企合作、校地企合作等;在校企合作過程中,既有一對一的合作,也有一對多的合作。如江夏學院根據福建省建筑產業轉型升級對裝配式建筑人才產生的需求,與省住建廳以及福建建工集團等10余家建筑企業共建裝配式建筑產業學院。
三是學習形式上呈現多樣性。既有工學交替模式,即學生根據教學安排,整個學期或分時間段到企業進行頂崗實習,通過“干中學”來提高實踐能力;也有企業的技術骨干直接到學校,參與日常的教學工作。
共享經濟產業學院作為新生事物,適應了后疫情時代的教育教學要求,不僅可以完成線下的資源共享,還能夠實現線上的資源集聚和精準匹配,符合未來的教學發展趨勢。但共享經濟產業學院作為一個教育教學共同體,在其建設過程中,必須有效調動政府、學校和企業三方的共同積極性,各司其職形成發展的合力,并通過有效手段和激勵措施吸引盡可能多的企業主動將資源在共享平臺上進行共享。
業界人士認為,隨著國家各項戰略的實施,未來的職業教育需要進一步拓展服務方向,提升全球影響力。職業院校要進一步增強服務國家戰略的主動性,以教育優先發展和人才優先培養,服務區域產業轉型升級、新型城鎮化建設,服務中國制造2025,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等戰略。
同時,要進一步增強職業院校服務“一帶一路”建設和國際產能合作的能力,根據國家發展戰略,以人才培養及技術研發為主線,構建國際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聯盟,形成多區域、多類型、多層次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網絡,以更加開放、合作、共享、包容的姿態塑造中國職業教育國際化新形象。
提示:文章內容僅供閱讀,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