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任紅九江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雙碳”即碳達峰與碳中和,是黨中央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中國提出“雙碳”目標,不僅是中國政府對國際社會的莊嚴承諾,也是一場深刻的經濟社會變革。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而銀行在金融業中占有主體地位。全球低碳綠色轉型的必然趨勢也會給銀行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新的場景和要求。如何順應全球低碳綠色轉型的必然趨勢,肩負起支持“雙碳”目標實現的使命,既是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本質要求,也是商業銀行重塑銀行業務結構,提升核心競爭力,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
“雙碳”目標下商業銀行的機遇
機遇一:存在巨大的資金需求缺口。
實現“雙碳”目標將推動經濟變革。國家氣候戰略中心的數據顯示:為實現“碳中和”目標,到2060年我國新增戰略投資需求規模約150萬億—300萬億元,這意味著未來我國每年將在“雙碳”領域平均投資3.75萬億—7.5萬億元人民幣,而政府財政支持比例僅為10%左右,因此必定需要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發揮資金融通和資源配置作用,這為商業銀行催生了全新的業務增長點和廣闊的發展機遇。
機遇二:資金供給能力進一步加強。
2021年11月,央行創設了碳減排支持工具,指定貸款投向央行規定的節能減排三大領域23個子領域,且該工具資金成本低于同期政策性金融債券利率及支農再貸款利率,有利于銀行拓展融資渠道,降低融資成本。央行已將綠色債券和綠色貸款納入央行貸款便利的合格抵押品范圍,并將不斷豐富碳減排支持工具,向符合條件的金融機構提供低成本資金。未來,還有可能在保持銀行總體資產風險權重不變的前提下,降低綠色資產風險權重,增加高碳資產風險權重。
同時,隨著企業環境信息披露強制性要求、綠色項目激勵機制、環境污染防治法律的逐漸完善,環境權益也將進一步物權化,碳排放權、排污權、水權、用能權等環境權益抵質押融資等金融服務將獲得廣闊拓展空間。這些措施都不同程度提高了銀行業的資金供給能力。
“雙碳”目標下商業銀行面臨的挑戰
首先,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面臨挑戰。
綠色信貸目前還是我國綠色金融的主要產品,而綠色基金、綠色債券、綠色信托、綠色股票等直接融資占比少,達不到實現“雙碳”目標的要求。碳期貨、碳期權、碳遠期等衍生品市場尚未啟動,碳市場規范統一的定價機制尚不夠完善。同時,銀行推出的綠色信貸產品品種單一、同質化嚴重。在融資服務模式上,定制化、個性化的金融產品和服務模式少,綠色產業優化升級方面僅對單一項目、單一產業的轉型進行支持,無法契合綠色金融轉型過程中全面多樣的綜合性融資需求。同時,綠色金融產品主要面向企業及大型機構,而多數綠色企業往往處于經營初期,財務實力弱、固定資產少、擔保能力差,能夠獲得的綠色金融產品較少,甚至難以達到銀行傳統授信門檻。
其次,氣候相關風險防范不健全。
在全球“雙碳”目標的推動下,氣候相關風險已躋身為主要的金融風險之一。氣候相關風險具有長期性和不確定性,可能導致銀行大量金融資產擱置,從而引發系統性金融風險。“雙碳”目標要求下的減排降碳目標,使得“兩高一耗”行業產能擴張力度受到越來越強有力的碳排放限制,或將低負荷運行,或將購買碳配額,或將技術改造降低碳排放,使得控排企業經營成本上漲,利潤收窄,再融資困難,從而影響其償債能力,造成銀行不良貸款。
一方面,國內大多數銀行對氣候相關風險的認識程度不夠,普遍缺乏對環境和氣候因素引發金融風險的預判能力,缺少相關的風險防范機制。目前,我國只有為數不多的幾個大型銀行嘗試開展情景分析和環境壓力測試,大部分銀行尚不能全面識別和量化相關風險;另一方面,環境信息披露剛起步,銀行對環境風險評估尚不成熟,尤其是碳排放、碳足跡的核查與驗證等仍處于起步階段,缺少針對碳相關指標的大范圍強制披露的實施方法,較難準確評估和覆蓋環境風險。
商業銀行如何支持“雙碳”目標
首先要提升低碳發展的戰略地位。商業銀行應樹立科學的綠色金融發展理念,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努力實現業務的可持續發展。要在頂層設計和配套措施兩方面發力:在頂層設計方面,要結合綠色低碳轉型的發展趨勢和政策導向,將“低碳發展”納入長期戰略規劃,明確“雙碳”發展目標及定位,持續完善組織架構,提升“雙碳”戰略引領能力;在配套措施方面,通過制度建設、流程優化、金融科技創新、傾斜授信資源、綠色領域專業人才引進、雙碳政策行業研究能力提升等全方位、多角度協同發力,為綠色低碳業務發展奠定基礎,從而推進綠色低碳業務發展行穩致遠。
其次要拓寬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既要進一步深挖現有的綠色金融產品的應用潛力,又要持續提升新興綠色金融產品的創新力度。比如,在現有綠色信貸領域,推動銀行業金融機構持續擴大綠色企業和項目的抵質押品范圍,基于抵押產品開發相關領域的綠色信貸產品,探索和挖掘碳金融服務的發展空間。再比如,在碳金融領域逐步拓展碳資產的金融屬性及交易標的,創新碳金融相關產品工具,推動經濟向綠色低碳方向發展。
此外,還要提升應對氣候變化風險的能力。商業銀行要探索開展全生命周期氣候環境風險的情景分析和壓力測試,充分評估資產配置的氣候風險以及對業務的影響。氣候相關風險的量化評估是開展金融風險管理的重要環節,其復雜程度遠高于傳統金融風險。情景分析與壓力測試適用于評估情況特殊、難度大或重大突發事件的影響,是評估氣候與環境風險的重要工具。例如,引入ESG投資理念,建立環境和氣候轉型風險量化評估體系,評估投資的降碳、減碳效果及可持續性。
同時也要推進自身碳轉型目標實現。商業銀行應進一步營造“崇尚節約、低碳環保”氛圍,提高全體員工踐行綠色低碳理念的自覺性,減少自身運營中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一是推進綠色辦公制度。持續推動落實節水節電、節約用紙用油、節約糧食等,實現節能降耗、降本增效。二是固定資產低碳管理。構建綠色采購體系,保障綠色運維設備供應。提升辦公設備使用效率,參考綠色建筑標準新建、裝修辦公樓。三是加快數字化業務轉型。利用手機銀行、微信銀行、網銀體驗機、自助發卡機等延伸金融服務觸角,推廣紙質單據電子化,依托科技力量賦能“指尖”金融服務。四是加強低碳環保理念教育。倡導員工綠色出行、參與植樹造林等環保公益活動,將綠色低碳理念根植文化脊髓。
提示:文章內容僅供閱讀,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