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鵬汽車董事長
從2014年開始,造車新勢力掀起了第一波創業熱潮,多達300個國內自主品牌車企輪番登場,轟轟烈烈。到今天,小鵬汽車能夠逐步脫穎而出,在行業競爭中走到了前三的位置,是每一個小鵬汽車人一起努力的成果,同時也要感謝“鵬友”們的支持。更倍感幸運的是,我們遇上了一個已經在發生翻天巨變并且充滿機遇的好時代。
2014年,小鵬汽車團隊剛剛成立的時候,我們就堅定地認為未來是智能汽車的時代,而不是電動汽車的時代。因為智能代表信息的變革,而電動代表能源跟動力的變革。在當時小鵬汽車的初創團隊看來,汽車形態一定會大范圍變革,而不僅僅是軟件重新定義汽車。實際上,軟件很難重新定義汽車,而是信息+能源的組合變革推動了汽車的變革。
正是基于這樣的統一判斷,小鵬汽車在成立之初就選擇了智能汽車賽道,而不是單純只在動力上做出改變的新能源賽道。從2020年到2021年,我們可以切身感受到智能電動車市場,特別是資本市場,都表現出對智能汽車這個賽道的重視,這也說明小鵬汽車當初創業時的判斷是準確的,這樣的選擇也讓小鵬汽車在智能標簽上更加篤定和堅持。
與此同時,行業也進入了一個新的挑戰期:相當部分科技行業的頭部企業開始布局智能汽車行業,巨頭玩家爭相入局,對小鵬汽車而言,這當然是空前的激烈競爭。換個角度看,跟最強的友商一起搶奪智能汽車的市場份額,競爭雖然激烈,但身處其中,實際上會更幸福。因為這些企業的加入,將會加速市場蛋糕變大,加速智能體驗變強,最終可以加速改變甚至顛覆汽車行業原有的模式和體系。
實際上,汽車電動化和智能化的普及正全面加速。以北上廣深杭為代表的一線城市新增銷量來看,電動車占比在2020年第三季度僅為6%—8%,2021年第一季度已增長至20%左右。電動車在一線城市的銷量增長勢頭幾乎是一個“跳變”。
經過了過去多年痛苦煎熬后,今天的小鵬汽車也順著時代的風向,不斷打破著自己的各種紀錄:2022年1—5月,小鵬汽車累計交付53688輛,同比增長122%;截至2022年1月20日,NGP自動導航輔助駕駛累計行駛里程達到19,253,223公里,相當于可繞地球赤道近500圈。
這些數據讓小鵬汽車與智能標簽形成了密不可分的強綁定,而這也歸功于小鵬汽車自始至終在智能化上的全棧自研模式。這是一條難而正確的路,沒有捷徑可走。在相當長的時間里,小鵬汽車的研發人員占整個企業員工數量的70%。最近兩年,除去一線,研發人員占比超過了50%。
小鵬汽車憑借巨大的全棧式研發投入來建筑自己的智能護城河,才有了今天無論在自動駕駛還是智能座艙上獨樹一幟的差異化思考。隨著交付量的不斷提升,小鵬汽車將擁有中國公開道路上具備數據閉環能力的最大且快速增長的車隊。我相信,在智能汽車時代,數據的規模化效應會幫助小鵬汽車在未來的科技競爭中取得更好的先機。
造車更像木桶理論,需要每一塊板都一樣長
記得有一次,我跟李斌(蔚來創始人、董事長兼CEO)聊天說:“我們都坐在牌桌邊,都正在資格賽里面,沒有到淘汰賽,還沒上牌桌。”
2021年小鵬汽車的交付量已經躋身新能源汽車品牌前十,我姑且稱之為進入了“資格賽”。伴隨著越來越多科技型企業進入這個領域,在未來四五年,可能只有五六家企業可以保持在頭部,他們會擁有在某個或某幾個細分市場80%以上的銷量,這才開始真正的“淘汰賽”。
即便小鵬汽車已經取得了一些成績,但需要擺正對自己的定位:今天的我們還非常之小,同時也有著更大的成長空間和更快的加速度。所以,在接下來需要面對的更激烈的競爭里,小鵬汽車也必須要有破釜沉舟的決心和勇氣,因為我們將進入一個更大的戰場,唯有全力拼搏,才能進入最前列。
造車是一場馬拉松,對小鵬汽車而言,既不能放慢奔跑的速度,也需要思考如何在快速奔跑中保持平衡。我常說,與互聯網產品只需要一塊長板就可能成功不同,造車更像木桶理論,需要每一塊板都一樣長,才能決定一家企業的真正實力。所以,在智能汽車時代,無論是作為產品的汽車,還是需要形成閉環來進行運營的數據,二者都不可偏廢。
四年前我說過,“智能汽車基礎在于制造,核心在于運營。”制造、品質和安全是智能汽車產品的基礎,但我仍然認為,未來的想象力在于運營,如果找對了路子,這就是在一個全新的軟硬件閉環的組織跟基因基礎上成長起來的良性循環。
舉兩個例子:
小鵬汽車在過去幾年進行了大量OTA(空中下載技術)。雖然硬件一年多前就已內置到車輛里,但2021年我們才通過自研算法配合車輛自有感知實現OTA。無論是自動駕駛還是車內智能功能,只有通過海量數據的反饋不斷優化升級,才能稱得上是一輛智能汽車。
同樣,通過運營去做售后服務,也會出現很多變化。比如,當一輛車剮蹭了,后臺馬上可以知道,并將信息發給在場或者不在場的車主。遠程服務運營可以在未來的智能汽車里節約大量時間以提高效率、節約成本。
小鵬汽車的愿景是致力做未來交通的探索者。雖然新技術新物種進入市場后,都會有一道“認知鴻溝”,然而在跨越這道鴻溝之后,整個產業將迎來不可逆的爆炸式增長。
我相信,那些率先看到變化、積極擁抱時代、始終保持定力、不斷提升加速度的企業,將會跨越這道被認為“不可能”的鴻溝。
提示:文章內容僅供閱讀,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