獵豹移動公司CEO
創業公司是被定義為能夠飛速增長的公司。“剛剛被創建出來”并不能讓一家公司成為“創業公司”,和互聯網/科技沾邊也不是“創業公司”的定義,獲得風險投資也不是,這些對于創業公司而言都不是至關重要的。唯一重要的是增長,其他我們為“創業公司”附加的各種概念都是來自于增長。
如果你想創業,明白這一點十分必要。創業異常艱難,你不能指望站在一邊什么也不做就能成功。你必須意識到公司增長才是你最應該追求的,一旦獲得增長,其他事情都會隨之而來。這意味著你可以把“公司的增長”這一指標當作指南針——來做幾乎一切決策。
成功的創業公司有何與眾不同之處
讓我們先從一個顯而易見而又常常被忽略的區別說起:并不是每一家新開的公司都可以稱之為創業公司。在美國,每年都有成千上萬家公司成立,這其中只有一小部分算得上是“創業公司”。大多數是服務業——餐館、理發店、修水管業務等。
當我說創業公司是被“設置”成能夠飛速增長的公司時,是指兩方面:一方面是主觀意識,因為大多數創業公司做不到。另一方面是指,創業公司在本質上和其他公司有所不同。就像在相同環境下,一個紅杉木的種子與一顆豌豆苗有著截然不同的命運。
這就是為什么會有“創業公司”這樣一個專門的詞,用來專指那些能夠快速增長的公司。事實上,與其他公司相比,創業公司確實擁有不同的DNA。谷歌與理發店的區別不是因為前者的創始人比較走運或者非常努力,而是在一開始,谷歌就和理發店不一樣。想要快速增長,需要推出擁有巨大市場需求的產品,這就是谷歌和理發店的區別。
一個公司能快速發展有兩個原因:a、這家公司必須能制造出很多人都需要的產品;b、它所提供的產品可以抵達這些人并為他們服務。理發店在a上做得很不錯,因為幾乎每個人都需要理發。但理發店和其他零售業的問題一樣——不能解決b。理發店能為顧客提供個人服務,但是很少有人會跑很遠去理發,就算顧客們真的愿意這樣做,理發店也沒有能容納他們的規模。
開發一款軟件是解決b的好方法,但你最終仍然可能被a限制。大多數企業都被嚴格限制在a或者b上,而那些成功的創業公司與眾不同之處就在于,他們不會被a或者b限制。
你的屏障既保護了你,也限制了你
看起來選擇開一家創業公司總比開一家普通公司更好一些。如果你想開一家公司,為什么不從最具潛力的類型開始呢?問題在于這是一個經濟學意義上的“有效市場”。
那些普通公司遇到的限制其實也在保護他們,這是一種權衡。如果你開一家理發店,你只需要和當地的理發店競爭;如果你開發了一款搜索引擎,你將對抗全世界。
對于普通企業來說,競爭提出了創新的難度。如果你在一個特定社區開了一家酒吧,地理位置的局限雖然保護了你免于競爭,也限制了你的發展潛力,所以地理上的局限間接定義了你的酒吧。“酒吧+社區”是開展小商業的好主意,當然這樣的公司會為a所限制——無法吸引大量顧客。你的屏障既保護了你,也限制了你。
相反,如果你想開一家創業公司,很可能不得不去想一些比較新奇的創意。一家創業公司必須要推出能夠投放到巨大市場的產品,而這類創意如此寶貴,所有明顯而又優秀的創意都已被付諸實踐了。
你必須有意識地尋找別人忽略的創業方向,但實際上,大多數創業公司不是這樣啟動的。一家創業公司能夠成功是因為它的創始人與眾不同——能發現其他人看起來并不起眼的創意。也許到后來他們回望時發現,最初的創意的確是很多人的盲區,進而從那時候開始就努力讓自己待在那個區域。但在那些成功的創業公司剛剛起步時,大部分創新是無意識的。
成功創始人的不同之處在于,他們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問題。既擅長技術又正好能用技術解決問題是非常好的組合。技術發展得如此迅猛,以前的糟糕點子逐漸變成了非常好的創意。Larry Page(谷歌創始人拉里•佩奇)和Sergey Brin(謝爾蓋•布林)想要搜索網頁,但和大多數人不同,他們有技術專長并且都注意到當時已有的搜索引擎不夠好,同時他們也知道如何去改進。接下來的幾年時間,每個人都遇到了相同的問題,當網絡技術不斷發展時,你不得不選擇一個比較好的搜索引擎,而這時你會發現舊有算法不夠好。當人們意識到搜索引擎的重要性時,谷歌已經成為該領域的霸主。
這就是創業方向與技術之間的連接。某個領域的快速變革會揭開并解決其他一些領域的問題。谷歌的案例,最重要的變革是網頁的快速增長,其改變的不是可解決性,而是市場規模。
計算增速的最好方法是營收和活躍用戶
創業成功的公司通常有三個成長階段:
最初,創業公司試圖搞明白它正在做些什么,這一階段公司的增長速度非常緩慢或者沒有增長。
當創業公司已經明白大多數人想要什么并且如何抵達這群人時,就迎來了快速發展時期。
最終成功的創業公司會發展成大公司,此時增速將放緩,部分原因在于內部的局限性,另一部分原因則在于公司服務的市場已經開始限制其發展。
這三個階段形成一個S型曲線,而真正決定一個創業公司的是其第二階段的增長,它的長度和斜率決定了公司將取得多大發展。
斜率代表了公司的增長速率。如果有一個數字是每個創始人都應該知道的,那就是公司的增長速率,它是用來衡量創業公司的指標。
當我第一次遇見創始人并問他們公司的增長速率是多少,有時他們會告訴我“我們每月增加約100名新客戶”,這不是增長速率。我們關注的不是新客戶的具體數據,而是新客戶與現有用戶的比率。如果你真的每個月都得到一個恒定數量的新客戶,那么你可能遇到了麻煩,因為這意味著你的增長速率正在下降。
在Y Combinator(美國著名創業孵化器),我們每周都要計算一次增長速率。在YC,好的增長速率是每周增長5-7%。如果能達到10%,做得就非常出色了。但如果只有1%,表明你至今還沒有搞明白自己在做些什么。
計算增速的最好方法是營收,對于還未獲取收入的創業公司來說,另一個方法是活躍用戶。這樣做的合理性在于,無論創業公司是否開始賺錢,其營收都可能是其活躍用戶量的某個倍數。
等在原地制定戰略只是拖延的另一種形式
我們通常建議創業公司選擇一個他們能夠達到的增長速率,然后要做的是每周盡力完成它。如果他們決定每周增長7%并完成了,那么這周他們就是成功的,除此之外并沒有其他需要做的。但如果沒有完成目標,他們在唯一要做的事情上就失敗了,應該小心。
我們把創業這件事變成了一個優化問題。任何一個嘗試過優化代碼的人都知道,專注能夠帶來非常高的效率,代碼優化意味著改變一個現有程序,使其耗費更少資源,通常指時間或內存。你不必搞懂程序如何運作,只需讓其運轉得更快。
專注于達到某個增長速度,可以簡化創業過程中遇到的復雜問題。你可以圍繞目標增長率做你所有的決策,任何有助于達到增長目標的事都是正確的。
每周測評增長速率并不意味著你不能長遠思考。一旦你經歷過沒有達標的痛苦,你會對此后任何能減輕痛苦的事情感興趣。例如,你會想要再雇傭一個程序員,他也許不會在本周為你貢獻增長率,但在未來一個月他可能會完善一些新功能以此吸引客戶。但只有在以下條件都滿足時才需要這么做:1、雇傭新人的干擾不會對你短期目標造成影響;2、如果不雇傭新人,你有足夠理由擔心自己將無法達成目標。
理論上來說,這種爬山式的增長方式會給創業公司帶來麻煩,他們可能會停止于某個局部最高點,但事實上這樣的事情從來不會發生。每周必須達到某個增長速率迫使創始人不得不去行動,而行動的成功概率總比不行動高。十有八九的情況是,等在原地制定戰略只是拖延的另一種形式。對于要攀登哪座高峰,創始人的直覺往往比他們自己想象得更好,再加上創業點子并不孤立,大多數好的點子旁邊往往有更好的點子。
不斷優化并專注于增長實際上可以帶領你發掘更好的創業點子。你可以將增長需求作為創新壓力。如果不斷調整最開始的方案才能保持增長,比如每周10%的增長速率,最后你會發現,你的公司與最初你想做的事可能完全不一樣。但是任何能讓你在每周保持10%增長率的創業點子肯定會比你最初的點子好得多。
理查德•費曼說過,大自然的想象力比人的想象力更強大。他的意思是,如果你一直只遵循事實和真相,你會發現更多更酷的東西。對于創業公司而言, 增長率就像事實和真相,每個成功的創業企業至少有一部分來自于對產品增長的想象。
找到每周都以幾個百分點增長的產品
要找到每周都以幾個百分點增長的產品非常困難,如果你找到了,你很可能發現了非常有價值的東西。
如果一個公司每周增長1%,一年后就增長了1.7倍,而每周增長5%的公司,一年后則增長了12.6倍。一個公司每月賺1000美元和每周1%的速度增長,四年后,月收入將達到7900美元,而一個每周增長5%的創業公司4年后每月將賺2500萬美元。
增長速率里的微小變化能夠產生質的變化。這就是為什么我們有“創業公司”這個專門詞匯,以及為什么創業公司會做一些普通公司不做的事情,比如融資和被收購。奇怪的是,這也是為什么他們會如此頻繁失敗的原因。
想想創業公司能多值錢,如果其失敗率不高,意味著在任何時間,絕大多數初創公司都將致力于根本成功不了的領域,并仍然要以“創業”這一宏大的名號贊美他們如自黑般的努力。
這似乎困擾了很多人,特別是那些已經創辦了普通公司的人。有些人很困擾,為何這些所謂的創業公司能獲得所有人的關注,尤其當他們幾乎很少有所成就時。
但如果他們后退幾步看到全景,可能就不會這樣憤慨。他們正在犯的錯誤是根據中位數而不是平均數來評判的。如果根據創業公司的中位數判斷,創業公司的概念似乎是一個騙局。你不得不制造泡沫來解釋,為什么創始人要啟動或投資者想要投資它們。但是在一個擁有如此多變量的領域使用中值概念是錯誤的,如果你看其平均收益而不是中值,你就能明白為什么投資人喜歡他們,以及如果他們不是中間值類型的人,那么他們選擇創業就是一個理性的選擇。
為什么投資人喜歡創業公司
評估任何投資都涉及風險回報率的問題。為什么VC只對高增長的公司感興趣?原因在于它們能通過收回資本獲得回報,特別是在創業公司IPO后,或者被收購時。
為什么創始人想獲得VC的投資?其目的還是增長。好創意和快速增長之間的約束是雙向的,不僅僅需要一個可以規模化的創意實現增長。發展過慢對于有互聯網效應的公司尤其危險,最好的創業公司在一定程度上都是有互聯網效應的。
幾乎所有公司都需要一定的資金來啟動,創業公司即使在他們已經或者可以盈利的情況下也經常融資。公司可以用自己的盈利來實現增長,但是風投給的額外資金和幫助會讓他們發展更快。
最成功的創業公司往往可以用資金來實現快速增長,因為比起他們需要風投,風投更需要他們。如果愿意,一個盈利的創業公司可以用自己的收入來發展,增速緩慢也許有點危險,但發展緩慢不會扼殺他們。風投需要投資創業公司,尤其是那些最成功的創業公司,否則他們將失業。這就意味著,任何一個有足夠前景的創業公司都可以獲得足以讓他們無法拒絕的資金,根據創業公司成功的規模,風投可以從這樣的投資中賺到錢。
也有很多成功的創業公司會收到來自其他公司的收購意向,是什么讓其他公司想去收購這些創業公司呢?從根本上來說,這跟每個人想得到成功創業公司股票的道理一樣:一個快速增長的公司是很有價值的。
然而,一個高速增長的公司不僅僅有價值,也很危險。如果它保持擴張,可能會擴張到收購方自己的領域。很多產品并購是出于這方面的擔憂,即使收購方不被創業公司威脅,他們也害怕競爭對手收購它們。對于收購方,創業公司具有雙重價值,所以通常愿意支付比一般投資者更多的錢。
創業的使命是找到罕見的能快速增長的創意
創始人、投資人和收購方組成了一個自然生態體系。它運作良好,但那些外行趨向于制造陰謀論解釋有些事情。
增長驅動著世界的一切。增長正是為什么創業公司一般是技術類型的公司——因為能快速增長的創業方向太稀有了,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去發現近些年的一些變革,而技術正是驅動變革的最好源頭。
增長解釋了為什么這么多人創業是一個理性的選擇:增長使成功的公司如此具有價值,以至于盡管擁有巨大風險,創業者的期望價值仍然很高。增長也是風投愿意投資創業公司的主要原因:不僅僅因為回報高,也因為比起投資與股票獲取股息分紅,投資創業公司更容易監管。
增長解釋了為什么大多數成功的創業公司即使在它們不怎么需要錢的情況下仍然會從風投獲得投資:錢可以讓它們選擇自己的增長率。同時,增長解釋了為什么大多數創業公司會收到很多公司的收購:對于收購者來說,一家快速成長的公司不僅有價值,更是危險的。
理解增長是創業公司本質的組成部分。當你創業時,你的使命是找到一些罕見的能快速增長的創意,因為這些創意太有價值了,所以它們很難被發現。創業就是你探索這件事的載體。
創業公司創始人跟經濟領域的科學研究員類似,大多數人沒有這么偉大的發現,而有些人卻發現了相對論。
提示:文章內容僅供閱讀,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