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梁信軍 復星集團CEO
我曾騎著自行車滿上海找項目
1991年,我大學畢業留校,成為了復旦大學校團委的一名教師。當時,由于學生活動比較頻繁,我與同樣留校任教的郭廣昌相識相知,并建立了很深厚的個人關系。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們兩人共同帶領學生赴浙江某地進行實踐考察,這次考察經歷也讓我們兩個深受觸動。當時覺得,學校是一座象牙塔,沒有社會上有更加開放的氛圍。于是,我們兩個便開始商量“下海”,希望在“自我創業”的道路上干出一番成績來。
1992年,借著中國改革開放和小平南巡講話的春風,我們經過短期籌劃,從兩人名字中各取一字,創辦了“廣信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復星前身)。成立初期,上海“廣信”只是一家小規模的科技咨詢公司,主營業務為市場調查和咨詢,自有資產不過3.8萬元。
說實話,在當時那個年代,從復旦辭去教師一職,選擇創業是一件讓人訝異的事情,也需要對自己的家庭有個交代。不過,我一開始并沒有把這個決定告訴父母,就直接下海了。
盡管后來家人知道后比較包容我,不過,我覺得自己在社會上的地位下降了,因為那時碰到熟人,經常有人對我說 “小梁你變了,你變成商人,唯利是圖了,因為你去創業了。”
若是現在這個年代,一個大學教師拿出一張寫著某某總裁的名片時,對方會覺得你非常厲害,絕對會說:“你行啊,現在竟然變成總裁了。”這一前一后變化的根源大概是,中國已經形成了尊重創業家、歡迎創業的氛圍。我想,這樣的創業勢頭也會感染政治家們塑造創業創新氛圍,從而解決更多的就業問題吧。
那時著實艱難,我曾騎著自行車滿上海找項目。不過,創業雖艱難,但不可簡單地以成敗來劃分。人生萬事,如果僅以結果判斷,那就只有成功與失敗兩種可能。而如果以過程來判斷,人們或許可以從中收獲更多。其實比結果更重要的,是人生對創業過程的體嘗。
幸運的是, “廣信”在創辦初始就卓有成效,公司成立10個月后,我們便賺到了創業后的第一個100萬元。所以我覺得“機遇”便是,在正確的時間地點,你能夠果斷地做出決定。
1993年,“廣信”更名為復星。這時,復星“五劍客”中的其余三位,汪群斌、談劍、范偉也加入了進來。當時我們覺得,新成員的加入為公司帶來了新的契機,這時再選用“廣信”作為名稱就有些狹隘了。由于我們幾個都是復旦畢業的,于是便選取了“復”字,將公司更名為“復星”。
我們5個人就像5根手指,哪根也少不得
現在想想,當初我們一幫剛走出校門的年輕人靠3.8萬元開始創業,如今復星成為中國民營企業三甲,并在醫藥、房地產、鋼鐵、商業等領域有比較出色的表現,很重要的一點便是我們領導層能力具有較強的互補性。
比如,郭廣昌是個極有魄力的領導者。他情商高,能很好地整合與協調團隊;他善思辨,新奇的想法從來不斷。
在戰略思考上,每次當一件事達到一個水準,覺得可以歇一口氣的時候,他都能提出一個新的像大山一樣的目標。雖然復星涉及的行業不少,但郭廣昌有其原則:即能買的不租,能租的不建。他選擇擴張對象的底線是:非要行業龍頭不可。
記得當初復星投資的寧波建龍項目被曝光后,郭廣昌在風口浪尖上展現了一個領軍人物的魄力。輿論一度猜測寧波建龍可能成為“鐵本第二”,同時坊間對復星集團的資金鏈也一度產生疑問。面對這次危機,郭廣昌果斷采取了兩條應對措施:聘請著名國際會計師事務所安永對復星集團(包括非上市部分)進行了全面的財務審計,把有關的報告提供給利益關系人;對戰略進行調整,提出適度多元化,但要堅決貫徹經營專業化,同時請權威的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復星集團的競爭力作評估。
后來,郭廣昌把這一場風波看成是對復星的“體檢”:檢查民營企業的心態是否健康、體質是否健康。而我們也經受住了宏觀調控的考驗,寧波建龍也沒有成為“鐵本第二”。
我們五虎將中的另外三位,汪群斌、范偉和談劍則兢兢業業,執行能力強,更適合做產業,做具體事情。如果沒有汪群斌、范偉和談劍兢兢業業地去操勞,再好的戰略也等于零。
范偉常常做得比說得要多;汪建斌則很擅長組建聯合艦隊似的企業團隊,在制造業上很有優勢;談劍則比較善于處理政府公關等事務;而我則在人脈資源方面較為豐富,融資渠道也較為廣泛。
我們5個人就像5根手指,哪根也少不得。5根手指攥緊,就是一只拳頭。而且,我們幾個人除了在學校就建立起良好關系以外,浙商精神也在我們幾個人身上有所體現,而由這種共同的文化演繹而成的企業文化,則是我們五個同心的最大基礎。
“你的風險得和我捆在一起”
在我看來,復星能夠日益發展壯大,除了創始團隊這個重要因素以外,還得益于我們在公司規模擴大的過程中,將團隊當作我們自己的核心資產這一理念。
比較正確的用人觀和管理觀
在創業初期,我們大膽起用年輕人,給了年輕人更多的機會去做事情。當時我們覺得,只要給年輕人機會,他們都會有所成長,有所建樹。
不過,隨著事業的發展,企業的擴大,我們也逐漸發現光靠年輕人“沖殺”的勁頭,在某些專業領域進行搏殺還是有問題的。后來,我們調整了思路,決定將年輕人獨有的激情和積極向上的精神與年長者、專業人士的經驗結合,起來,產生一種協同效應。
后來,隨著企業不斷發展壯大,復星又吸收了很多新的職業經理人加入,這些新加入的同事必然會與我們原有的創業團隊有所磨合。不過,好在這個“磨合”對復星來說比較順利。從1996—1999年,我們僅用了兩三年時間就完成了磨合的整個過程。現在,無論概念、理念等各個方面,我們處理起來已經完全沒有問題了。
當然,在某些問題上,彼此意見不一的情況肯定會時常出現,尤其在項目評估過程中,產生不同的看法是很正常的事情。復星的決策很少由個人做主,出現問題時,我們通常不是通過舉手表決的方式,而是通過充分溝通以達成共識,沒有形成共識的就放棄,以做到科學決策。真理就是真理,雖然大家覺悟會有早晚之分,但只要把問題講清楚,在真理被質疑的過程中,會變得越來越真,越來越可行。
實行合伙人制度,把團隊當作核心資產
我是浙江人,中國的浙商做企業多數做得不錯。為什么浙江的企業在沒有資源、融資也比較貴的情況下,還能發展得比較好?我想首先靠“人”這個因素,即企業家;其次,靠企業家團聚了一批職業經理人。很多人覺得模式重要,但我反倒覺得,模式固然重要,真正重要的是找到最好的人,如果身邊有好的人完全可以做得更好,超越父輩。
我們從開始創業到現在,沒什么后臺、沒太高深的技術,主要靠的是團隊,所以復星也一直把團隊作為核心資產。我們的策略就是把平臺劃小,劃出幾十個平臺,有一些按照行業分,有一些按照區域分。把每個平臺劃得很小,有些平臺只有七八個人,有些平臺一百七八十人,每個平臺塑造合伙人。合伙人可以分享收益,有自己的人力資源決策權,控股權是我們的。復星合伙人不是終身制,也不論資排輩,實行合伙人制也是希望更多年富力強、符合我們標準的新鮮血液補充進來,不符合的人一定要逐漸退出。
在這些基礎上,我們能夠確保激勵充分,同時也要有足夠的約束,保證利益風險共擔。風險共擔很好的方式是跟投。復星任何一個項目投資合伙人必須跟投1%,如果他沒有錢,投資決策支持他的人,投決會的成員舉手表示支持這個項目,他投錢,也就是“你的風險得和我捆在一起”。
給創業者的建議
創辦一家企業一定要適應主客觀環境。在這里,我也想給年輕一代的創業者、接班人和掌門人真誠地提醒幾點:
1、要有“敢為天下先”的勇氣和魄力。
今天,復星之所以能夠發展壯大,得益于領導層能夠快速反應,發現商機,并在短時間內作出決策。從最先開始從事的市場調查,到之后介入房地產銷售、醫藥領域,再到后來進行多元化經營,復星邁出的每一步都比同行競爭者快半拍,這種“主動出擊”的作戰方式為我們贏得了不少商機。年輕的創業者們若想成就一番事業,也一定要有這種精神。
2、要有堅韌和不屈不撓的精神。
創業是一件異常艱難的事情,但是當你決定創業時就不要輕言放棄。其實復星并不是一開始就找到了一個方向,簡單做了市場調查,碰巧做對了,于是便長期堅持這一方向。而是我們上來把想到的能夠賺錢的方式全都干了一遍,幾個月后發現不行,還得走另外一條路。如果你選擇了創業,就要有足夠的堅韌度,說服自己堅持下去,一直到找到對的路為止。
3、 要緊緊抓住用戶的需求點。
所有的創業都是不例外的,不會因為你是互聯網行業就特別牛,也不會因為你是醫療、醫藥行業就能贏。只有在用戶需求的地方才會贏。所以,創業者一定要清楚你所在的行業今后的成長需求在哪里。
4、要有全球眼光,從戰略角度思考企業應該怎么發展、怎么培養、怎么培育。
一提起戰略問題,可能很多人覺得有很多模型,很復雜,但其實歸根到底,還是比較簡單的:
要思考怎么樣拿到長期便宜的錢,如果資本始終比別人便宜,肯定技高一籌。比如,全球能以更低的利率融到的錢還很多。我希望年輕的朋友在考慮自己家族、企業資金來源的時候,能夠有國際眼光,站在全球視角,更加開闊地思考。從全世界來看,未來5— 10年,錢是不缺的,尤其是歐洲、日本資金非常便宜;怎么保證自己拿到便宜的項目,無論做產業、做投資都一樣;怎樣不斷升級換代自己的產品結構、投資資產結構;怎么確保自己在人才上具有競爭力。
提示:文章內容僅供閱讀,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