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王晶
你以為主業是賣麻辣燙的,其實是“收租”的。
你以為主業是“收租”的,其實是“賣貨”的。
你以為主業是“賣貨”的,其實是“割韭菜”的。
仔細一看,是搞供應鏈的。
繼老鄉雞、鄉村基、老娘舅之后,自稱“商品交易總額、餐廳數量均列中國中式快餐第一位”的“中國麻辣燙第一品牌”楊國福近日對外披露了向港交所提交的招股說明書。
570頁的招股說明書讀下來會發現,支撐起這家“中國麻辣燙市場排名第一”品牌年入11億元的業務,并不是麻辣燙。
01,不賣麻辣燙搞“出租”
楊國福拿什么保證“品牌”溢價?
楊國福麻辣燙最早成立于2003年,發展至今大致分為三個階段:
2003—2010年,是在黑龍江省內的探索期。這一階段楊國福麻辣燙開始通過加盟模式進行探索,至2010年餐廳覆蓋黑龍江省內大部分市縣,及部分省外地區。
2011—2015年,是全國擴張期。這一階段隨著門店數量快速增加,楊國福麻辣燙開始委聘第三方管理伙伴監督指導部分地區加盟餐廳,同時自建供應鏈體系,逐步擴大管理半徑,并進入華北、華中地區。至2015年末,楊國福麻辣燙門店超過3500家。
2016年至今,是品牌提升期。這一階段楊國福麻辣燙建立了自有研發及制造中心,統一供應調味料等產品,進一步統一了產品、店面、體驗,門店網絡進一步拓展至華東、華南地區。
招股說明書顯示:截至2021年9月30日,楊國福品牌旗下共有5783家店,遍布中國、澳大利亞、加拿大、韓國、美國、日本、新加坡等地。除了3家自營店,其余5780家均為加盟店(5759家在境內,21家在境外),這與上市餐企海底撈、呷哺呷哺等以直營模式為主有著明顯不同。
招股說明書顯示:楊國福麻辣燙主要通過餐廳運營業務獲得收入,一為加盟餐廳,此為楊國福麻辣燙的主要收入來源;二為自營餐廳;三為其他收入。而加盟餐廳的收入主要來自于收取的加盟費、系統維護費以及向加盟商銷售貨品。
招股說明書顯示:2019年、2020年、2021年(截至9月30日),楊國福麻辣燙的總收入為11.82億元、11.14億元以及11.63億元人民幣,其中來自加盟餐廳的收入貢獻分別為10.36億元、10.56億元以及10.97億元人民幣,分別占楊國福麻辣燙有關年度或期間收入總額的87.6%、94.8%和94.3%。
也就是說,楊國福的運營核心,是運營品牌,然后依靠品牌溢價獲取加盟餐廳的運營業務收入,這其實是一種“出租”模式。
麻辣燙屬于大眾化行業,品牌護城河較淺,消費者忠誠度低,行業門檻不高,市場競爭激烈,這也導致對于大部分消費者而言,在楊國福吃麻辣燙跟在其他店吃沒有太大區別。財經網的報道顯示,在北京雙井附近的一家麻辣燙門店,有正在就餐的消費者表示,居住地周圍有什么麻辣燙店,自己就會選擇光顧哪家,味道差別都不大,并沒有非要去吃哪一家不可。
也由此,楊國福的“品牌含金量”,其實是依靠數量龐大的加盟商來支撐。
而麻辣燙餐飲企業普遍造血能力不足,抗風險能力低,大面積開店反而導致餐廳利潤被攤薄,加之市場競爭激烈,開店成本不斷高企,投資回報率隨之降低,加盟商的增速必然會降低,“品牌含金量”自然會受影響。
在同質化競爭激烈的紅海,無法占領消費者心智的情況下,楊國福麻辣燙依靠海量加盟店維護品牌,依靠“輕資產”運營品牌“收租”之路,如何能持續保證其品牌溢價呢?
減少的客流量、翻臺率、客單價等,讓餐飲品牌不得不開始接觸資本市場,以提高開店速度,迅速提升市場占有率。正如一位專注于餐飲的VC所言,“眼下這些餐飲公司選擇IPO,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為了活下去,然后利用募集而來的資金占領市場,提前布局后疫情時代。”
楊國福顯然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于是走上了資本化道路,似乎想以更大數量的開店規模維護更高的品牌溢價。
但資本市場對于楊國福的“收租”模式,選擇了用腳投票。2021年底楊國福籌備IPO時曾開放過一輪融資,期望估值一度喊到200億元,一位專注于消費賽道的VC直言:“當時團隊內部專門討論了楊國福麻辣燙這個項目,被估值嚇到了”。
最終,楊國福的這輪融資未能成功,估值也大幅下降,即便鎖定在140億元左右,一級市場投資人依然不買單,大家給出的估值大多在90億元到120億元之間。有投資人指出,去年沒有降低的估值預期,大約會在今年降下來,“否則營收和增長趨勢很難支撐這個價格,二級市場未必買賬。”
02, “收割”太厲害
楊國福拿什么保證“賣貨”的利潤持續?
雖然加盟餐廳的運營業務收入占據了楊國福麻辣燙總收入的九成,但加盟費并不是其收入的主要來源。
根據招股說明書,楊國福麻辣燙向加盟商收取的相關費用包括:加盟費、系統維護費、培訓費用和保證金。
根據楊國福官網披露,不同地域店鋪,支付的加盟費用不同,從鄉鎮到一線城市,加盟費用為6900元/年至3.99萬元/年不等。
2019年、2020年、2021年截至9月30日,楊國福麻辣燙來自加盟費及系統維護費的收入分別為人民幣0.58億元、0.55億元以及0.38億元,分別占有關年度或期間收入總額的4.9%、5.0%和3.3%。
加盟費通常在加盟商簽署年度加盟協議前或簽署時,一次性支付當年的費用,該費用根據不同地區的特定市場狀況、當地經濟狀況和消費習慣以及市場競爭情況確定。
系統維護費是針對在中國加盟的餐廳收取的,每年收取固定金額,用來進行包括POS系統、監察系統及運營加盟餐廳所需的其他系統的維護。
培訓費用是針對在中國新開的加盟餐廳,由楊國福麻辣燙為新加盟餐廳的管理人員和廚師提供初期培訓而收取的固定金額費用。
保證金是在首次簽訂加盟協議時收取,數額是固定的,作為加盟商表現的擔保。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遇到加盟商未能按照楊國福麻辣燙統一運營標準運營、加盟商與同區其他加盟商進行惡意競爭、加盟商從事與加盟活動無關的其他業務、加盟商未能全面遵守合規規定、加盟商在未滿足若干條件的情況下開展運營,楊國福有權扣收保證金。
除了以上收取的費用,楊國福麻辣燙餐廳運營板塊的收入更多地來自于“銷售貨品”款項。以2021年前9個月為例,楊國福麻辣燙共收取“加盟費及系統服務費”0.38億元,占總收入的3.3%;同期,其從加盟餐廳獲得“銷售貨品”收入共10.58億元,占總收入的90.9%。
楊國福麻辣燙向加盟商銷售的貨品由自產貨品、轉售向第三方采購的貨品(食材、調味料及其他產品)以及設備三部分組成。楊國福麻辣燙招股說明書顯示:一般要求我們的中國加盟商通過我們購買統一采購貨品,包括調味料、食材(常溫食材和凍品食材)、設備、包材和其他材料。這些貨品均由公司從楊國福麻辣燙自營的四川工廠和第三方供應商處統一采購,其目的是“符合楊國福麻辣燙的質量控制措施,確保維持一致的食品安全和口味標準。”
招股書說明顯示,2019年、2020年和2021年的前9個月,楊國福向加盟商銷售食材、調味品等貨品的收入分別達到9.77億元、10億元和10.58億元,分別占到各期總收入的82.7%、89.8%和90.9%。
門道就在這里。
先做品牌,向加盟商輸出;而后,通過強制為加盟商供貨,獲取利潤。所以,支撐起楊國福麻辣燙年入11億元業績的并不是面向消費者的餐飲,而是通過賣貨“收割”加盟商。
在很多加盟商眼里,他們不是楊國福的“合作伙伴”而是被“收割”對象。
據《財經天下》周刊,楊國福麻辣燙的一位加盟商表示:加盟楊國福麻辣燙,在前期開店投入就需要40萬元,其中各種設備是一筆不小的支出。拿展示柜來講,楊國福的價格要比同廠家、同型號的貴一倍多,一個店要求必須標配兩臺。
在百度“楊國福貼吧”里,有網友發帖:有人開楊國福或者打算開楊國福的嗎?求交流!在回帖里,超過一半的人反應,楊國福加盟店存在罰款嚴重、霸王條款等現象。
百度“楊國福貼吧”里有一篇署名為“有空來答題”的作者七百余字的帖子——《誰加盟楊國福誰腦子有包,來自一個開了3年已關店的加盟商真心話》。作者在發帖中指出:除了加盟費每年2.5萬元,還有設備費12萬元左右,裝修和設計都由楊國福承接,100平方米的楊國福加盟店開店費用大概40余萬元。
此外,每個月由于各種原因,加盟店會被罰款,月均3000元左右或者被強制進貨1—6萬元,原因包括但不僅限于口罩衣帽佩戴是否規范、是否使用禮貌用語、菜刀餐具擺放是否合規等;如果被發現沒有在楊國福進貨,會被罰款5000元并關店一天,外購貨品的范圍包括因楊國福自身更新換代,導致更新前已在楊國福購買但未使用完的貨品;店鋪開滿4年后,要求裝修、設備等換新,相當于重新開一遍店鋪。
這一現象并不偶然。AI財經社刊發的文章《道歉背后的楊國福麻辣燙:公司不融資,忙的是“收割”加盟商》中指出:
“韓麗(加盟商)提供給AI財經社的一份她加盟的賬單明細。其中包括給公司的裝修款9萬元、兩臺展示柜1.8萬元、五頭爐7500元,收款稱套裝6000元、冷凍工作臺4000元等等。共計40萬元的開店投入中,加盟費和押金不到3萬元,剩下的全是各種設備和物料費用。
“加盟商們還表示,為了賣出更多的貨品,代理還會在商家擬定好的采購單上,私自增加遠超出他們銷售能力范圍之內的訂購量,并不定期地在群內給加盟商壓力,質問訂貨量少的原因。
“韓麗已經退出了楊國福麻辣燙的加盟,但她說1萬元的保證金公司目前還沒有退還。”
如此收割加盟商,在信息已經可以充分披露、分享、傳播的今天,必然導致潛在的加盟商獲知部分真相,相互影響,進而觀望甚至退縮,影響楊國福的進一步擴張。
而部分已經加盟的,則以自己的行動做出了反應。
根據市值風云統計,楊國福只有40%的加盟店可以經營連續3年以上,60%的加盟店3年之內關閉,20%的加盟店只經營1年就關閉了。
一方面大量開店,收取加盟費,一方面,已開的店批量關張,一方面,負面的信息與評價在逐漸增多。這就讓觀察者擔憂:沒有良性增長與循環,怎么維系“賣貨”的穩定收益?
甚至有加盟商吐槽,“像楊國福麻辣燙這樣的餐飲品牌,賺的主要不是消費者的錢,加盟商才是它賴以盈利的真正‘客戶’。”
目前我國共有麻辣燙相關企業16.1萬家 ,當楊國福加盟商的發展速度降下來,或者一旦遭遇市場變化劇烈,又或者在新競爭者和資本涌入這個賽道后,靠“賣貨”為生的楊國福的盈利模式還能繼續堅挺嗎?
03, 市場趨于飽和,競爭激烈
楊國福拿什么“保增長”?
從業務模式看,楊國福本身不接觸消費者,它更像是品牌授權商和調味品供應商。這種模式下,楊國福麻辣燙的營收和增長主要依賴于加盟店數量的增長。
由于頭部麻辣燙在中國一線城市已形成廣泛布局,市場趨于飽和,楊國福麻辣燙加盟店的數量增長更多依賴于二三線及以下城市。
從每間加盟餐廳平均銷售數據來看,一線城市的餐廳明顯盈利能力更強。以2021年前9個月的數據為例,占比10.5%的一線城市加盟店,單一餐廳銷售額為31.45萬元,而同期二線、三線及以下城市單店銷售額分別為19.88萬元和15.9萬元。
招股說明書顯示:2021年前9個月,楊國福麻辣燙在一線城市的加盟店占比10.5%,卻貢獻了17.3%的銷售額,二三線及以下城市加盟店占比接近九成。而隨著二三線及以下城市加盟店的增加,還要考慮同區域內的同質化競爭,平均單店銷售額勢必會下降。從長遠看,楊國福麻辣燙想通過下沉市場擴大規模、提升毛利率有著明顯的上限。
再來看楊國福所在的麻辣燙行業。
中國麻辣燙市場規模在2016—2020年的5年間確實有了增長,但也僅從2016年的968億元漲到了1141億元。考慮這期間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業內預測到2025年,國內麻辣燙規模將達1973億元。
根據楊國福招股說明書,推測中國前五大麻辣燙品牌分別為:楊國福麻辣燙、張亮麻辣燙、覓姐麻辣燙、小谷姐姐、刁四麻辣燙,對應的商品交易總額分別為49、46、10、9、2億元,市場占有率分別為4.3%、4.0%、0.9%、0.8%和0.2%。
雖然楊國福麻辣燙坐在了麻辣燙領域的頭把交椅上,但不論是商品交易總額還是市場占有率,發展了19年的楊國福麻辣燙始終沒能把“二號種子選手”張亮麻辣燙遠遠甩在身后,二者也就幾十家加盟店的差距。
這里就有一個問題:如前面所說,麻辣燙消費者忠誠度低、行業門檻低,如果楊國福麻辣燙持續“收割”加盟商,那么,這些加盟商在一定時間、一定條件下轉身投奔后面的麻辣燙品牌,是很簡單的選擇。
當后面的麻辣燙品牌持續發力時,楊國福又拿什么來實現加盟門店的持續增加?當營收和增長主要依賴于加盟店數量的增長這一基礎被動搖時,楊國福拿什么“保增長”?
這個問題已經浮現出來了。
2019年、2020年、2021年前9個月,楊國福的營收分別為11.8億元、11.1億元和11.6億元,其中加盟商貢獻的營收占比每年都在90%左右,平均每家加盟店貢獻19萬元。
從招股說明書來看,加盟商對楊國福的忠誠度并不高。楊國福2019年、2020年、2021年(截止9月30日)新開加盟門店分別為986家、1467家、962家,關閉的加盟店分別為1068家、939家、439家。與此同時,長期運營的加盟門店比例也在逐年下降,2019年、2020年、2021年(截止9月30日),超過(或者等于)3年的門店比例分別為44.3%、43.7%、43.2%。 如此高的關店數量,可能說明加盟店并賺不了多少錢。
而加盟商之外的市場增長率,更像是陰云,飄蕩在麻辣燙產業的上空。
據“中式快餐市場和麻辣燙市場規模”可得知,2016—2019年,麻辣燙市場的CAGR(復合年增長率)為10.5%,2020—2025年,這一數據預估只有1%的增長。
一邊是楊國福麻辣燙摩拳擦掌忙擴張,一邊是投資遇冷的麻辣燙賽道。
2021年被稱為餐飲投資年,即便如此,麻辣燙領域也未能掀起波瀾。前瞻產業研究院顯示,截至2021年8月,餐飲行業共發生86起投融資事件,投融資金額達到439.1億元,而麻辣燙賽道中獲得融資的品牌僅有福客麻辣燙和小蠻椒麻辣燙兩家,這對于擁有401家麻辣燙品牌的行業而言,有點微乎其微。
04,食品安全問題這么多
楊國福拿什么讓人放心?
在楊國福加速擴張的同時,食品安全問題已經成為其頭頂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近5年來,楊國福多個門店被爆食品安全問題。新浪旗下消費者投訴平臺——黑貓上,搜索楊國福一共顯示204條投訴。
在本地生活及信息交易平臺大眾點評網上,對于楊國福食品安全方面的吐槽也不在少數。
雖然在麻辣燙領域擁有較高的知名度,但楊國福麻辣燙關于食品安全的輿情從未中斷過。
2017年3月,有媒體報道在某外賣平臺上,北京13家楊國福麻辣燙未取得食品經營許可證,14家店鋪則存在信息更新不及時、公示不完整等問題,北京市食藥監局介入調查。
2018年,楊國福麻辣燙廣州門店被曝員工雙腳上菜板,腳多次觸碰到肉品,同時地面上混有垃圾和食物殘渣,衛生狀況堪憂。
2021年7月,有視頻博主暗訪楊國福麻辣燙,發現楊國福麻辣燙存在倉庫內遍地老鼠屎、食材被老鼠咬后仍繼續使用、用豬肺清洗容器等食品安全問題。
同月,廣東省市場監管部門在對深圳市楊國福麻辣燙店檢查后,發現其存在湯料有問題等一系列食品安全問題后,立即對其進行5萬元罰款等處罰。事情還沒過兩天,又有相同的消息傳出來,全國11個市場監管部門對其轄區內的3323家楊國福麻辣燙檢查時,有841家門店被下令整改,5家店被警告。
2021年8月,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召開新聞通氣會,公開6起群眾關注的食品安全案件查處情況,楊國福麻辣燙就在其中。同年9月,“北京海淀市場監管”微信公眾號顯示,海淀區市監局對轄區品牌門店全覆蓋監督檢查,楊國福麻辣燙三家門店被依法責令整改、予以警告。
2021年12月,北京消協曝光存在食安問題的企業名單,楊國福麻辣燙又因多次被投訴卻屢教不改、被爆“湯料污穢不潔”“湯汁里漂浮著蒼蠅”等問題而“榜上有名”。
2022年1月15日,北京消協官方微信公眾號發文《北京開展食品安全大檢查!看看哪些餐飲企業問題多?》。文章顯示:北京開展食品安全大檢查以來,楊國福麻辣燙存在食品安全問題的門店數量達到 17 家,位居第三位。
在社交媒體、資訊傳播極其發達的當下,如此頻發的食品安全問題,對品牌的負面影響,對加盟商的沖擊,對消費者的刺激,都會成為楊國福麻辣燙的潛在危機。
05,模式先天有缺陷
楊國福拿什么把握加盟商?
在餐飲界鄙視鏈中,相對于加盟,直營一直給人“高人一等”的感覺,即使在顧客眼里,在直營店和加盟店的選擇上,他們也常常傾向于前者。而那些叫得響的餐飲品牌,如星巴克、海底撈、喜茶等均不接受加盟。究其原因,主要是對品牌的保護,是對加盟模式先天缺陷的警覺。
首先,加盟商常常各自為政,一旦管控體系不完善,品牌持續走下坡路就會成為必然。開放加盟會帶來加速擴張,然而隨著無秩序地擴張,透支的不僅有加盟商的信任,還有品牌自身的價值。加盟市場的混亂對品牌價值的透支帶來的傷害是非常難以彌補的。
其次,由于加盟店無法像直營店一樣對于總部的戰略規劃迅速做出反應,一旦戰略行為被延遲或者執行不到位,品牌發展和企業前景也會受阻,這樣的后果不是多收幾十家加盟費就可以改變的。
此外,“麻煩多”也是一些大品牌不接受加盟的原因。知名餐飲品牌“有家酸菜魚”創始人張小平認為,“加盟店難以控制,如果想關店,涉及合同、租約等眾多問題,難以執行。”因此,有家酸菜魚堅持“永不加盟”。
號稱“不賣隔夜肉”的錢大媽加盟店遍布全國三十余城,加盟店比例高達九成。2020年底,錢大媽在北京開店總數為7家,然而不到兩年,2022年1月19日,錢大媽就關閉了北京所有門店。
錢大媽官方給出的原因是“水土不服”——低估了北京市場的難度,導致房屋租金給企業帶來壓力,客流量也未達到預期。實則,真正原因還是錢大媽加盟模式的缺陷導致。
2021年9月,錢大媽就因加盟商維權事件被央視點名。據報道:加盟錢大媽時,加盟費、品牌保證金、設備采購費用累加后,前期投資至少需要40萬元,另外,錢大媽還會在5年合同期內向加盟商收取部分營業額作為 “品牌使用費 ”。
不僅僅錢大媽,其他品牌的加盟都面臨同樣的問題。
房租與人力支出都是不小的開支,加之近兩年疫情反復,對加盟店來說不亞于雪上加霜。營收不及預期,需要上交的費用卻絲毫未減,部分加盟店虧損是常態。
加盟店可以享受總部的品牌效應,但其負面影響也會殃及整個品牌,“一個老鼠壞一鍋湯”的概率會更高。
分析人士對楊國福未來在資本市場表現堪憂的原因之一,也來自于其加盟模式,并稱之為“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
對此,楊國福在招股說明書上也表示,加盟業務使楊國福面臨多重風險,其中部分風險可能會對加盟商的收入造成負面影響,從而影響楊國福的品牌聲譽。
楊國福招股說明書顯示,楊國福并不直接管理加盟商,而是授權18家(截至2021年9月30日)第三方企業管理加盟店的經營情況。楊國福每年向第三方企業支付4000萬元左右服務費,與加盟店業績、采購額及新開店數量等直接掛鉤。
這種模式雖然分攤了管理成本,但也恰恰說明,楊國福團隊缺乏自建團隊和跨區域管理能力。一旦上市,這種增加層級的管理模式,不僅讓管理政策難以落地,楊國福對加盟商的控制是否到位和穩定,也考驗著這家龐大的以加盟體系著稱的企業。而由于直接監管的難度,在這種體系下,也難怪楊國福麻辣燙食品安全問題頻出了。
“最近十年,一直都不太看好加盟連鎖的模式。雖然加盟連鎖有利于暢通品牌方的資金流,但也會給品牌調性、食品安全帶來一定的隱患。”這是中國食品行業權威分析師朱丹蓬的觀點。
而署名為“龍貓君”的作者也曾撰文表示:為什么中國絕大多數加盟品牌都不成功。我一直沒有答案,直到有一天,我遇到了一位著名的餐飲創業者。他跟我說,因為中國大部分做加盟的品牌都不做品牌經營。不做品牌經營意味著不投入,所以店開了以后就是消耗和收割。所以看一個品牌值不值得加盟,也要看這個品牌是否只是單純收割用戶(加盟商),品牌有沒有投入。
06,價格高、合成肉、菜品被泡……
楊國福拿什么讓消費者滿意?
“快捷、便宜”,是消費者對于麻辣燙的原始認知,但楊國福麻辣燙似乎在努力顛覆這種認知。
楊國福的實體店實行葷素菜同價的政策,而外賣對菜品價格卻進行了區分。打開美團外賣位于北京西城區的某家店,葷菜的價格在4.38—5.98元之間,素菜50克的定價在3.98—4.98元之間,如果想吃好再加上一瓶飲料,一位女士一餐下來隨隨便便就超過了50元。
作為快餐,這樣的價格對于消費者而言顯然有些過高了。
平民化的本質和小店經濟的特點下,跑出高溢價的楊國福麻辣燙顯然丟失了麻辣燙“便宜”這一最大賣點。就連創始人楊國福本人也承認:“我們對標星巴克,不僅要線上線下多元發展,更希望消費者吃到麻辣燙也能有榮耀的感覺。”
既然想對標星巴克,讓消費者吃出“榮耀”的感覺,那么在食材的選擇上必然需要下一番功夫。
楊國福麻辣燙的食材如何呢?
近日,一位署名為戈多的作者在微信公眾號“銳見Neweekly”撰文:《楊國福上市了,而我還要吃“假肉丸”》。文章開頭便旗幟鮮明地指出:眼看楊國福就要赴港上市了,而我們依然不能在麻辣燙里吃到真材實料的肉制品。
作者所謂的“不能在麻辣燙里吃到真材實料的肉制品”,指的是合成肉。市場上常見的合成肉的成分主要是淀粉、豆制品經過機械加工而成。這種合成肉幾乎沒有肉的成分,但口感和肉差不多,而且成本很低,常用來制作廉價牛排、凍肉丸、蟹肉棒、合成培根等。還有一種合成肉是將肉纖維用食用膠粘在一起,這類合成肉常常被制作成雞柳雞排、牛肉卷、羊肉卷。
在知乎上有一篇帖子,題目為:麻辣燙店里的葷素一個價,怎么吃最劃算?高贊第一的答案是:“去那里吃葷菜,其實只是個陷阱。”
戈多的文章指出,楊國福麻辣燙的速凍火鍋丸子,大部分來自于安井。以1688批發網的價格為例,2.5kg裝的安井火鍋丸子,單價為40—60元,其中,安井龍蝦味球的價格為62元,低價段位的千葉豆腐大約為28元。估算下來,合成肉每斤可以低至6元,而一線城市的麻辣燙價格約為30元每斤。
去過楊國福麻辣燙的人都不難發現,楊國福的一部分菜品被泡在了水里,是否為了保鮮不得而知,但對于此種做法會增加菜品重量的的吐槽,網絡上卻屢見不鮮。
有人指出:“尤其是一些豆腐泡、銀耳之類的食材,被水浸泡之后分量會變沉,這樣一來上稱之后就會更重,相應的價格也就更貴了。不僅如此,很多食材經過長時間的浸泡口感就變了。”
即使終端消費者不是楊國福的直接客戶,消費感受仍然影響著楊國福,畢竟只有終端消費者認可楊國福的加盟商,楊國福的生意才會好。一碗價格不菲的麻辣燙,吃到了蟲子,吃到了頭發,吃到了變質菜品,就是吃不到貨真價實的肉,這樣的餐飲品牌離消費者轉身離去也就不遠了。
市場趨于飽和,競爭又日益激烈,行業門檻低,天花板明顯,自然會影響加盟商的積極性。
加盟商的利潤率降低了,會影響服務的提升,質量的保證,自然會影響品牌美譽度和忠誠度。
消費者不滿意,品牌受損,自然會影響品牌的溢價和“賣貨”利潤……
似乎,這是一個無法解開的循環?
楊國福這碗麻辣燙,最終能不能等到資本的雄風,我們只能拭目以待了。
提示:文章內容僅供閱讀,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