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吉縣禾谷豐水稻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
文/李 漁
近年來,吉林省永吉縣禾谷豐水稻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通過異地承包種植、合作聯營等方式,盤活了農村閑置土地和勞動力資源,為促進鄉村經濟高質量發展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日前,禾谷豐水稻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以下簡稱“禾谷豐合作社”)理事長王偉在萬昌鎮吳家村接受了專訪。
發現黑土地的潛力
王偉出生于永吉縣吳家村,祖祖輩輩務農為生。吳家村人口少、土地也少,鄉親們很難在黑土地上致富,只能勉強維持基本的生活。
1992年,王偉從永吉縣職業學校畢業,承包了吉林省內長春至官廳的運輸專線,做起運輸生意。
跑運輸以后,王偉逐漸積累了一些資本和人脈,也有了豐富的營商和管理經驗。他發現白城沿線外出打工的農民工比較多,就把對外輸出農村勞務作為一個新的業務來做。
長期往返于永吉縣與白城沿線,王偉對于當地的地情、民情和發展潛力有了更多了解。
2006年,王偉在白城市鎮賚縣承包3000公頃荒山地。
這塊地遠離市區,長期無人經營,很適合規模化種植,王偉決定大干一番。
王偉首先想到了他的家鄉永吉縣吳家村的鄉親們。吳家村有416戶,村民基本靠外出打工謀生,有近半房屋常年處于閑置狀態。于是,王偉就把吳家村及周邊村鎮的富余勞動力召集起來,往返于鎮賚與吳家村之間種植水稻。
在鎮賚縣的16年間,王偉帶領來自吳家村等村鎮的鄉親們,把3000公頃原本撂荒的土地變為創造財富、收獲夢想的事業平臺。
從“反租倒包”到“以租代管”
2015年,萬昌鎮啟動了“長吉產業創新發展示范區萬昌先導區”的打造工程,王偉決定抓住難得的機遇,返回家鄉投資興業。
當年,王偉在吳家村成立了“禾谷豐合作社”,逐步流轉和整合了吳家村及附近村莊超90%農戶近1000公頃的土地。
為了調動合作社成員們的積極性,王偉將他在鎮賚縣成功運作的“反租倒包”經營模式改為“以租代管”合作經營模式,制定了統一的合作社產銷機制,將過去的眾包土地以少數分包模式實現從種植到生產的規范化管理。
為了打消合作社成員的種種顧慮,保障社員的基本收益,王偉還推行了訂單式的產銷模式,由禾谷豐合作社為社員提供農資,從種植、生產、銷售等環節實現了統一的科學化管理。
目前,這種合作模式已經運行了6年,王偉說他花在禾谷豐合作社這1000公頃土地上的精力遠多于在鎮賚縣的3000公頃承包地。因為,這1000公頃土地,是王偉和鄉親們走向共同富裕的依托,合作關系更為復雜。
“科學統一的管理,既保障了標準化種植作業,也可以確保農產品品質的穩定與統一。”王偉說,合作社不僅要實現生產和管理的標準化,還要兼顧“普惠”精神。比如,王偉給合作社成員提供的生產資料,均比市場零售價低8%以上。同時,還集中配置農耕機械、水利設施、大型農機具等,在合作社體系內統籌共享,從而整體實現集約化管理。
據王偉介紹,禾谷豐合作社現有成員約105戶,呈逐年上升趨勢。
目前,禾谷豐合作社正在落地秸稈回收項目,籌建糧食烘干及晾曬場地等系列配套項目,營造以合作社為主導的全產業鏈農業發展體系。未來,禾谷豐合作社還將繼續探索“家庭農場式”的聯營機制,圍繞高端綠色稻米標準拓展產業鏈,力爭在鄉村增產增效、健康文旅等方面進行多元化拓展,為鄉村振興戰略作出更大的貢獻。
提示:文章內容僅供閱讀,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