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侯耀晨
在中國2861個縣域經濟體中,選擇山西靈丘,把靈丘的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扶貧發展經驗介紹給世界,是一次具有探索性但意義特別的調研活動。
在車河模式的打造與靈丘的實踐中,農民等個體經濟從業者的發展信念,專業合作社、民營企業等經濟主體的投資信心,地方政府以及各級建設者的決策意志和執行力,對于同類縣域經濟體有什么具體的示范價值?
在中國經濟進入高質量發展的歷史階段,我們關注靈丘的實踐在經濟發展方面的示范性,尤為關注“靈丘實踐”的社會目標,即靈丘縣的全域有機農業發展模式在社會工作、社會服務、社會政策領域的綜合創新價值,以及給基層群眾、當地經濟與社會可持續發展帶來的推動作用。
靈丘的“逆襲”
是社會政策與經濟政策有機統籌的科學探索
從區位和歷史地位來看,靈丘縣地處山西省東北部大同市東南端,是平型關大捷發生地、著名革命老區,此前屬國家級貧困縣、“燕山—太行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縣。
黨的十八大以來,靈丘縣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在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扶貧的戰略格局下謀篇布局,堅定不移走全域有機農業的發展道路。
靈丘縣這次重大產業政策的調整,是將社會政策關注的社會目標,跟經濟政策關注的階段性發展目標與可持續目標進行有機統籌的科學探索。正是在這個戰略路線上,靈丘縣展開了自己的獨特“算法”以及“舍與得”的智慧:
靈丘縣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做減法,減少直至擺脫對礦山經濟的依賴,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
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毅力做加法,發展有機農業,建設有機社區,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
以高度的戰略自覺做乘法,構建高質量發展安全生態圈,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靈丘縣的“加減乘除”帶來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成果是發人深思的:
從農民群體注重眼見為實的習慣來看:2013年之前,上、下車河村連續多年都是頂著貧困村的窮帽子,人均收入一直徘徊在2300元上下。但是在2015年,該村數十戶貧困戶集體脫貧。
從基層領導者和比較看好鄉村振興前景的工商企業來看:2013年時,上下車河村的集體經濟為零。2014年之后,村集體經濟趨于好轉并立即著手解決村民的社會福利問題。2018年之后,通過合作社養雞、養豬項目,積累部分資金,先后解決了全村社員醫療保險、養老保險資金問題。2020年,村集體收入46萬余元,除去一般開支,每戶村民冬季取暖獲補助費2000元。
從一個縣域主要決策者的角度來看:1991年被確定為國家貧縣之后的22年里,靈丘縣的這個身份未發生改變。但是到2019年4月,靈丘縣正式退出貧困縣,實現了從國家級貧困縣到“山西省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示范縣”“中國最美生態宜居旅游名縣”和“全國農村創業創新典型縣”的轉變。
車河模式與靈丘實踐,是一個縣域的主要決策者、領導者,到農村和社區群眾在新算法和發展理念下的合作與勝利,所以首先在當地引發了星火燎原式的復制與創新高潮。
靈丘的實踐
是有機農業以中國特色的方式傳承與創新的成功
自2014年以來,靈丘縣自上而下、深入醞釀、系統展開的有機農業生產、有機社區運動,把已陷入生態安全危機的傳統農業拉出泥潭,跟中國數千年歷史上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生態、生活、生產“三生融合”生態文明共同體接通了血脈,創造了以車河模式與靈丘實踐為代表的——全域有機農業的中國方案。
8年來,在這場為當前的生態文明建設、鄉村振興國家戰略提供了基層實踐樣板的中國特色有機農業實踐中,靈兵縣委、縣政府,上下車河專業合作社等經營主體,中國農業大學等學界力量,在歷屆車河國際有機農業論壇上,向世界傳遞了他們的理念和智慧。
有關靈丘實踐與發展的經驗,各相關領域的專家和學者有不同維度的觀察和解讀。時任縣委書記張強總結的四條基本經驗,值得有志于在生態文明共同體建設中有所作為的縣域經濟體深入解讀和復制:
一是堅持黨的領導是根本保障。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持黨的領導,發揮社會主義制度可以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這是我們的最大政治優勢。脫貧攻堅以來,全面貫徹領袖指示精神,堅持以黨建為引領,著力抓實領導體制、頂層設計、基層基礎、工作推進四大體系建設,全縣上下形成“大黨建”引領“大脫貧”的格局,實現了黨建工作與脫貧攻堅的同頻共振、互促雙贏。
二是堅持規劃先行是重要保證。成立“平型關智庫”和城鄉建設規劃委員會,聘請一流專業機構,編制了20多項縣域整體規劃、脫貧攻堅規劃及61個鄉村建設規劃,構建起覆蓋城鄉的全域規劃體系,改變了農村缺少規劃、盲目發展的局面。在產業布局、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配套等方面,不斷向農村傾斜,促進城鄉要素資源配置逐步實現均等化、一體化。
三是堅持利益共享是根本目的。按照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建立完善企業、合作社和貧困戶利益聯結機制,探索推廣“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貧困戶”“財政注資+企業經營+貧困戶分紅”“村社一體”等益貧帶貧模式,維護農民群眾利益。
四是堅持改革創新是動力之源。圍繞激活農村沉睡資產資源,深化農村土地“三權”分置改革、農村“三變”改革、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打通與工商資本的合作渠道,瞄準“經營性收入、工資性收入、財產性收入、轉移性收入”四種收入來源,把農民組織起來,把各類資源整合起來,努力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目標。
結合中國實際,探索中國路徑,保持中國特色,車和模式與靈丘實踐的8年之路,為世界發展全域農業提供了“中國方案”。
我們真誠地希望,車和模式、靈丘實踐,能夠給全國縣域經濟發展提供啟迪與參考,能夠為全國生態文明建設提供樣板與路徑,能夠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建設提供借鑒與力量。
提示:文章內容僅供閱讀,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