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潤 潤米咨詢創始人
努力賺錢,卻沒有努力建構
持續賺錢的壁壘
最近被問到一個問題:夫妻二人開店做生意,一直都親力親為,也賺了些錢。但他覺得做得特別累,盡管很努力,好像也不能真正賺到大錢,未來應該怎么辦才能把生意做大?
這個問題特別有代表性。許多人創業,都是看見一個機會,發現一個快速成長的行業,夫妻二人或兄弟二人商量之后就沖了進去。這樣的創業方式,成本極低、效率極高,加上特別勤奮努力,很快就能賺到一些錢。但一段時間之后,很快發現到達瓶頸期,好像怎么也做不大。
這時候,人會變得迷茫,不知道往何處去,人和人之間也就出現了分水嶺。一類人選擇“小富即安”,憑借先入者的紅利和持續努力,繼續賺能賺到的錢,“安穩地創業”。這是一種選擇,當然很好。
還有一部分人就沒那么幸運了,他們把紅利期賺到的錢全部帶回家,沒用來挖護城河。他們努力賺錢,卻沒有努力建構能持續賺錢的壁壘。當紅利變成紅海時,競爭越來越激烈,利潤越攤越薄,于是再也沒有“安穩地創業”,只有“焦慮地前行”。
這些人或被迫,或主動成為另外一類人,選擇“做大做強”,一路狂奔。他們也會明白,創業就是穿上一雙再也停不下來的紅舞鞋。
所以,當我被問到這樣的問題時,我知道這是外部壓力和內在渴望的共同作用讓他們不得不變得更好,這也是一種商業意識的覺醒。
只是,怎么辦?
“通”則能“用”
想把生意做大,宏觀上來說要建立戰略勢能。大生意的背后,一定有好的商業模式做支撐。努力當然很重要,是必需品,但努力只會讓你賺到“小錢”。想真正賺到“大錢”,還是要依靠對商業的理解,依靠商業模式的力量。尤其在今天,創業的條件和環境變得更加嚴格,試錯機會沒那么多,走一步看一步的機會變得越來越少,對創業者也就提出了更高要求。
你可能會說,我還沒有能力建立很高的戰略勢能,也沒有辦法設計出很好的商業模式,怎么辦?
那就保持開放的學習和思考。至少可以看看行業里比較好的、具有代表性的做法是什么。看得多了、學得多了,也就“通”了。“通”了之后,自然就能“用”了。
比如,同樣是“線下生意”,有一家企業的商業模式特別值得研究——711(Seven-Eleven便利店的簡稱)。
商業模式的力量
我想請問一個問題:你覺得711這家公司的毛利率有多少?
這個問題特別重要,因為答案可能會顛覆認知,讓你對“商業模式”有更多的理解和思考。
5%、10%?還是20%?
都不是。711的毛利率大約有90%。很多人不相信,20%已經很高了,30%屬于特別厲害,怎么可能有90%?但這是真的。
711并不把自己當作零售企業,他們把自己稱為管理咨詢公司。711有一整套供應鏈管理的經驗和門店經營的心法,它提供的是“服務”,收的是“服務費”。
什么意思?711絕大多數的門店,都不是自己直營,而是由其他夫妻店“改造”過來的,它所需要做的就是幫助這些店經營得更好。
比如,711有一個典型能力叫千店千面。在711后臺的供應鏈上,有7000個SKU(庫存量單位),但一家店也許只能上架700個,選擇哪些產品銷售效果會更好呢?
711會根據門店的歷史銷售數據和其他市場數據進行調整,確保每一家店的產品能及時更換,跟上市場響應,滿足新的需求。所以,711每一家門店幾乎都跟另一家門店的SKU不一樣。
不僅如此,711還做了一件更厲害的事情:為這些門店賦能。它把自己變成一個平臺,把夫妻店、工廠和配送中心連接起來。
在日本,711找到170多家工廠,又在各地合作了140多個配送中心,服務于差不多2萬家夫妻店。
商品,我找人幫你生產;配送,我找人送到門口;銷售,我用數據給予支持。711梳理和連接了這三者的關系,創造了“便利店共同體”,提高了整體效率,增加了額外價值,自己也從中賺取“服務費”。
如果你把711當成一家零售企業,它的毛利率可能只有20%,但如果你把711當成一家管理咨詢公司,它的毛利率可能有90%。這就是商業模式的力量。
我舉這個例子,不是說你一定也要學711這么做,而是看到更多的可能性,看到背后的商業邏輯。往小了說,你能不能把中間的各個單元有效連接起來?往大了說,你能不能打通產業上下游做整合,提供專業的服務?這些都是機會。
努力和勤奮是耍大刀,但好的商業模式是機關槍。刀再快,也沒有機關槍快;刀很威風,但機關槍更有威力。
用團隊杠桿解放自己的雙手
把生意做大
剛剛說的是宏觀層面的商業模式,微觀層面呢?有件事情也許可以馬上做:雇傭第一個人。
嘗試雇傭一個人,對你有很多好處:
1、逐漸解放你自己。想做大,不能過度陷入具體的事情里,要有更多時間去思考、去學習、去請教。
2、搭建自己的團隊。想做大,沒有團隊是不行的,團隊杠桿是做大的必要武器。
3、知道管理者難當。想做大,有一堂課必須補,從員工到經理。
尤其是最后一點,看起來最“小”,但其實最“難”,對你最“重要”。當你開始雇傭第一個人時,就必須逼著自己成長。因為你一定會遇到這些問題:
在優質勞動力稀缺的今天,怎樣找到合適的人選?招聘文案怎么寫?投放到哪些渠道更有效?
好不容易找到一個合適的人,怎么給他發工資?獎金制還是提成制?
當你對他的工作不滿意,要不要自己上手去做?是溝通還是培訓?
……
這些問題,如果你不雇傭人,可能永遠都碰不上。
有很多的創業者,可能連這些基本的管理問題都回答不上來,因為他們缺乏職業經理人的管理訓練。很多人過去是員工,創業之后直接成了老板。什么是經理?不知道。怎么管理?也不知道。
所以,想要做大,從員工到經理這堂課一定要補。最好的辦法是,從雇傭第一個人來幫助自己開始,遇到問題解決問題,借助理論和工具提升管理技能,在實戰中成長。然后,一步步用團隊杠桿解放自己的雙手,再撬動更大的市場和業務,把生意做大。
創業,要有宏觀的上帝視角,也要有微觀的操盤手能力。否則只有宏觀,紙上談兵;只有微觀,沒有格局。要對商業有理解,也要懂治理和管理,這樣的人未來才更有機會。
怎樣賺大錢,怎樣把生意做大?這是很多人的愿望。有一句話我特別贊同,與你分享:公司真正的天花板,永遠是CEO本人。
你就是自家公司的CEO,想做大做強,一定要有熱情。但最后也一定要把熱情變成理性,把感情變成邏輯,這樣才能走得更穩、更遠。
很多人是精明的生意人,正在成為合格的創業者,但還不是老練的管理者,更不是偉大的企業家。
慢慢來。
提示:文章內容僅供閱讀,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