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寧立春
“久旱逢甘雨,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在古代曾經被認為是人生的四大喜事,對于今天的人們來說,喜事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婚禮、就業、升職、喬遷、壽誕、農耕播種、慶祝豐收、奠基儀式、開業大吉、年度慶典等,喜事活動伴隨著人們的一生。從出生到年邁,無不通過喜文化表現出來,而喜文化又是通過各種各樣的儀式呈現,婚禮就是最具有代表性的。
喜堂中國集團總裁吳建華說:“婚禮,是婚姻的外在表現形式,其內涵是兩個姓氏家族的結合,也是兩性之合。在古代,人們對生命繁衍的態度是神圣而又崇拜的,通過諸多儀式在喜慶的婚禮中體現對它的敬重。從訂婚到娶親,程序繁多,且始終貫穿著祈福和祝福美滿的寓意。”
經過長久的市場調研和考證,在學習借鑒國內外優秀婚禮喜事文化后,吳建華提出,要打造一站式主題婚禮的婚禮堂模式,實現婚禮和喜事文化一站式服務的產業鏈。通過強化中國傳統的婚禮儀式和家國文化,深挖中國禮義孝廉恥及喜事的文化歷史,結合新時代背景下的新內涵,成為涵演繹新業態和新產業的載體。
喜堂中國集團成立的初衷源于吳建華看到中國傳統婚博文化的缺失和盲從。當下,新人婚禮大多由婚慶公司承接,婚禮流程不規范,缺少儀式感。“經過對婚禮喜事的市場需求、質量、形式、消費水平和效能進行全方位的調研,我們用了近兩年的時間,做了充分準備后,2017年,喜堂中國集團在長春市正式成立。幾年來,在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廳、長春市文化廣播電視和旅游局的指導、鼓勵和支持下,在吉林省市企業文化商會的關懷和助力下,喜堂中國集團一步步走向成熟,企業發展步入快軌。”吳建華說。
喜堂中國集團打造了一個集旅游觀光、體驗、食宿、游樂為一體的綜合文旅項目,邀請了日本、韓國、蒙古國、俄羅斯等國的民俗演繹團體,既具備中國滿族、朝鮮族、蒙古族等民族文化特色,又有東北地域民俗風情文化。吳建華說:“喜文化新業態還需要我們繼續完善,深入擴展并建立健全完整產業鏈。”
較好的市場預期,讓喜堂中國集團對未來的發展趨勢重新做了規劃和調整,提出建立吉林省婚博文化產業園的設想,目前婚博產業園已建成并投入使用。該產業園加強了資源整合,拓展了國內外市場,是婚、慶、博全產業鏈一體化平臺。喜堂中國集團在創造經濟效益的同時,還擔負起了企業的社會責任,帶動區域經濟和文化發展,促進社區就業。“更重要的是把喜文化融入新時代、新業態中,講好中國喜文化故事,傳承和弘揚中國傳統喜文化及禮、儀、孝、廉、恥的道德準則。”吳建華說。
目前,喜堂中國集團已與廣東、上海、北京相關院校,日本、蒙古國、韓國等國的幾十位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簽約,成立公司智庫,謀劃未來戰略,助力企業發展。同時,喜堂中國集團還與北京大學、吉林大學以及上海、山東、長春等地的多所大學建立了合作關系,成為大中專院校師生的實踐基地;和上海電影學院、上海影業建立戰略合作,喜堂中國集團成為上海電影學院教學成果轉換基地,成為電影制作的內景攝影基地。
喜堂中國集團把喜文化建設作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有效載體,不僅在東北振興和挖掘長春市老工業基地遺存價值上發揮作用,還在老舊廠房新賦能的成果轉化上產生價值。喜堂中國集團利用公司地處長春市高新區和汽開區的地理優勢,在新舊動能轉換上做文章,引領帶動城市更新改造,推動老工業城市從“工業銹帶”變身為“生活秀帶”。“不應只把眼光放在商業活動上,我們要拓展思維,解放思想,跳出婚禮狹窄的圈子。”吳建華看到了喜文化業態在中國具有的市廣泛場空間。
隨著改革開放的持續深入和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價值觀也在改變,逐漸接受一些新的生活理念。喜文化的受眾群體多為90后和00后,他們追崇時尚和潮流,那些傳統的思維理念和方式早已不能滿足他們對婚禮儀式的需求。吳建華說:“這就需要我們設計開拓創新創意的市場,打造和建設東北亞地區婚博喜文化民俗,以及東北區域文化和風土人情,實現婚俗和民俗喜文化相結合,實現文旅融合。在此基礎上,我們建立了吉林省婚博文化產業園。目前產業園入住業戶30余家,解決就業200余人,涉及的相關產業鏈解決就業大約1000余人,年銷售額上億元。該項目產生了良好的社會和經濟效益,2018年8月被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廳命名為示范園區。”
對于喜堂中國集團未來的發展,吳建華信心十足:“以傳承中國喜文化為核心,建造東北地區、吉林省長春市首個一站式主題婚禮堂模式,并利用三到五年時間,將喜堂中國集團打造成千萬級行業航母,以引領喜文化行業長足發展。”
提示:文章內容僅供閱讀,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