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慢山里營地綜合體董事長馬千馳
文/寧立春 蘇麗
6月25日,吉林省鄉村旅游發展大會以視頻會議形式召開。吉林省委書記景俊海出席會議并講話。他強調,要著力提升鄉村旅游發展質量和服務水平,促進資源價值兌現,推動鄉村全面振興,為新時代吉林振興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作為吉林省鄉村振興示范點,慢山里推進農林業與旅游、文化、教育、康養等產業深度融合,大力發展創新型體驗式鄉村旅游、五育并舉的研學實踐教育、田園生態康養體驗等項目,增加農民就業機會,拓寬農民增收渠道,累計帶動200多名附近村民就業,每年每戶平均增收4萬元。”慢山里營地綜合體董事長馬千馳說。
位于長春凈月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新湖鎮的慢山里營地綜合體(以下簡稱:慢山里),隸屬于吉林省同人分享慢山里農業休閑度假有限公司,是吉林省首家以自然環境為依托,以“鄉村文化旅游+研學實踐教育+田園生態康養”為基礎的創新型、體驗式營地綜合體。這些年,慢山里在推進鄉村旅游扶貧、探索“產、學、研”一體化發展模式中,得到省市區各級領導的肯定。馬千馳表示:“政府對慢山里的支持很大,給政策、給扶持,幫助改變周邊環境,新修了道路、安上了路燈,改變了整體的村屯面貌。”
充分利用良好的自然環境,迎合當代人注重養生的心理,大力發展田園康養項目。慢山里逐步完善750平方米的森林太極禪修館、12個特色集裝箱休養中心、占地3萬平方米的露天無公害農場、20個四季觀景帳篷等,增添個性化旅游服務與康養體驗,同時強化農林自我積累、自我發展的運行機制,加速傳統農林向新型休閑農林的轉變。
經過三年的發展,慢山里獲得“國家級中小學研學實踐教育基地”“全國生態露營基地”“吉林省4A鄉村旅游經營單位”“吉林省高中綜合素質評價基地”等二十余項榮譽和獎項。在獲得殊榮和認可的同時,慢山里始終踐行企業的社會責任。比如,結合學生課程教育大綱、日本自然教育和德國森林課堂體系自主研發八大課程主題,兩百多項研學課程,與吉大附中力旺實驗學校、東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長春市第一實驗小學、北京師范大學長春附屬學校等兩百余所學校共同開展了三百余場研學實踐教育活動。此外,慢山里成立了“長春市田間學苑”協助長春市農業農村局進行職業農民培訓;2020年10月,又啟動了“筑夢工程公益研學計劃”,慢山里出資100萬元,以長春市凈月區作為公益研學起點,為一些品學兼優的學生、特殊學生群體提供參與公益研學的機會。
在學校學知識,在營地學文化。馬千馳說,“小時候我們都學過一篇文章叫《小蝌蚪找媽媽》,我想完全可以把這篇文章放到稻田里講,也叫現場模式化。在稻田里讓孩子們知道小蝌蚪長什么樣,又是怎么轉變成青蛙的。老師在現場講解,孩子又能親眼看到。我們一定要把營地做成傳遞文化的載體。”
多年來,慢山里不斷強化員工素質管理,禮貌問候在園區已經成為習慣。“我告訴員工,一定要主動問好。只要見到游客就問好,他們回不回復無所謂,我們注重的是服務體驗。”馬千馳說,“前幾天我在園區遇見一位員工,她說來這里工作以后感觸很深,每天回家第一眼見到愛人也是習慣性地問好,包括左鄰右舍見面都要問聲好。他們都覺得很驚訝,在慢山里工作的村民變化真是太大了。我們這兒的員工整體素質提高了,精神面貌改變了,就連家里的衛生也都打掃得干干凈凈,甚至是一塵不染。從一點一滴的小事開始做起,漸漸才能積累成好習慣,養成好作風。 ”
慢山里的員工里最多的還是服務員,他們大部分都是當地農民,文化程度不高,用他們自己的話說就是“除了種地不會別的”。來到慢山里后,經過一段時間的培訓,他們的整體素質都有了很大改變。
“要說改變最大的,就是我家的收益增多了。沒來慢山里之前,日子過得很清貧,家里全年收入就靠種點玉米,還要供孩子上大學。現在好了,土地流轉了,我們夫妻倆又在慢山里找到了工作,每月有了穩定的收入。上下班有班車,節假日有福利,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五十多歲的崔慶玲滿臉笑容地說道。隨著慢山里的發展和她的不斷努力,如今的崔慶玲已經被提升為客房部主管。
“以‘自然守護者’為理念,將有機生態餐廳、禾田別墅、梵山林間樹屋、歸心民宿酒店、國際馬術體驗、靜水湖皮劃艇、休閑觀光農場、自然科學教育課堂和家庭創意牧場等深度融合,打造‘5+2+N’的經營模式,實現全年、全時段營業。”談到未來發展,馬千馳說,“將慢山里現有的非遺傳統文化、勞動教育、農耕文化、國防體育、自然科學、愛國教育、戶外教育、公共安全等八大體系輻射到整個新湖鎮,未來將要打造一個營地教育特色小鎮。結合新湖鎮的地形地貌,在周邊建設不同主題的體驗營地。比如農耕類,可以體驗農耕文化;非遺類,把不同的非遺文化和非遺產品引進特色小鎮。最終我們將會圍繞營地教育走下去,爭取打造成全國第一家營地教育特色小鎮。”
提示:文章內容僅供閱讀,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