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東 玩吧創始人
創業早期策略:信息流、人才流大于資金流
在公司早期發展過程中,有三個“流”很重要:信息流、人才流和資金流。由于我錯誤高估資金流在這三件事情中所占的比重,因此,創業初期選址時我們遠離了核心創業區。
最初我們在大興,因為地理位置偏遠,很難招人,同時由于遠離創業沉浸環境,導致我們信息不對稱、不暢通。后來我做了一個決定,一定得搬家,我們搬到了中關村。
中關村的鼎好有一個太庫孵化器,當時錢非常緊張,拿不到投資,恰好一個朋友參加創業大賽拿了前十名,獎品是給他免費的十個不限期工位,他們團隊只有四個人,我和他商量借用了剩下的工位。
終于有了自己的辦公室,搬到了中關村這個信息流豐富的地方。現在回頭看,這個決策是對的。中關村在2015年是創業大潮的核心地段,大家都想到此尋求機會和可能。在這里,信息流和人才流都非常好。人才流體現在招人方面;信息流是指活動、資源和人脈。
這個階段我們發展非常之快,借助好的信息流,我們參加了36氪的比賽,也獲得了免費工位,雖然是限時的。基于此,人才流不斷升級,團隊招人速度加快。業務數據變化在此期間也很迅速,初期DAU(日活躍用戶數量)只有5000,4個月之后我們完成了10倍增長,DAU達到5萬。
借此機會我們去談投融資,一切都比較順。有一天口袋里的手機短信響,拿出來一看是第一筆融資款到賬——1000萬元,當時真的特別開心。隨后又要搬家了。
發展策略:
抓住行業窗口期,兩個月三輪融資
2016年底,當我們還在做代碼重構升級的時候,一個風口不期而至,這是一個細分領域的風口——狼人殺。
我們原本計劃是先做代碼重構,2017年春天的研發計劃中涉及狼人殺。但這個世界另有計劃,即使我們停下來,競爭對手不會停。
2016年12月4日,第一家狼人殺產品上線;4天后,第二家狼人殺產品暢銷,然后就有第三家、第四家、第五家……在這段時間里,我一直觀望狼人殺的百度index數值變化。“狼人殺”這個關鍵詞屬于慢慢爬坡的線性曲線,這就意味著市場中有一個逐步熱切的需求,但因為沒有很好的產品來滿足,所以在緩慢增長,但又因為供給側的情況,不會產生爆發式裂變,所以它呈現的是一條線性曲線。
整體市場環境對狼人殺需求的熱度不斷增加。但礙于當時企業的狀況,我希望先穩定大盤,再開拓疆域。我沒有立刻上手,一直忍耐著將代碼重構盡早結束,不給技術團隊太大的壓力,同時也專注快速解決代碼體系混亂的問題。我們打的是持久戰。
競品上線得到市場反饋后,我觀察到百度指數的所有指數曲線快速提升,這意味著用戶需求因為有合適的產品滿足,因此產生了裂變性,尤其是年輕人的口碑裂變效應和游戲機制需要“一拉多”,所以速度極快。
這個世界誘惑很多,我們得克制誘惑,先踏踏實實把基礎打牢,然后再跟對手拼。
我看了兩周數據后,終于坐不住了,慢慢跟我原來的觀點產生了巨大分歧。深度思考后我認為,狼人殺這件事可能屬于細分領域五到十年難得一遇的機會。如果錯過,我們可能成為一個技術代碼好,但沒有用戶的產品。這樣的產品死掉的實在太多了。
最終我決定,把手頭事情全部放下,舉全公司之力做狼人殺。這個決定我知道很多人會反對,但是反對無效,這件事情必須做,就算有困難也要想辦法克服。
我針對這個決策的底層邏輯和本質判斷有以下幾點:
機遇難得。這是我們細分領域五到十年難得一遇的機會。
市場成熟度。市場熱度和客戶的認知已經被科普得很好,如果錯過這個階段,再想碰到一個大機會很難。
馬太效應。由于裂變速度極快,一旦進入慢了,以后強者更強,馬太效應會把你淘汰,難以超越。
為了把失去的時間搶回來,我們只能在兩周時間內上線產品。當時大家很拼,公司實行了非常嚴格的作息,不止996,而是9247,取消全部節假日。產品最終在兩周后如期上線,加上運營推廣給力,即使我們是第六家推出產品的,但只花了兩周時間就實現了市面上垂直細分產品的排名第一。
騰訊、網易、YY、飯局的誘惑等大廠緊隨其后紛紛出場,但因為我們更早占領用戶心智并不斷加大投入,最終使競爭者無法超越。我們借著這波勢頭去談投融資,兩個月完成了三輪融資。
那兩個月內我見了56位投資人。見朱嘯虎時,他說我們來晚了,已經投資了一家。當我知道對方報價后,我用市面上8折的價格拿到了第一筆融資。彼時的想法是,價格不重要,有多少錢拿到手里,變成更多用戶才重要。
有時候吃虧就是占便宜。當把所有錢投入推廣,量起來以后,我加價了大概50%,隨后拿到第二輪融資,之前吃的虧就補回來了。
相同的邏輯我們又拿到了第三輪融資。但當第四輪融資時,我發現沒有人愿意進來,說明市場熱度和預期峰值差不多到頭了,同時也意味著競爭對手也不可能拿到第四輪的錢。這是一種反向驗證,檢驗市場還有沒有錢投入其他團隊,是競爭優勢的一種考量。
前三輪融資我們的投入超過了競爭對手,雖然起步晚,但只要你加的量足夠大,最終還是能夠翻轉局面。
運營策略:戰略規劃風險前置,戰術反應要快要靈活
入駐大平臺從某個角度而言的確是占據著天然的流量優勢,但是根據我的經驗,對于大平臺還是要保持謹慎態度。
“誰是臥底”公眾號做到兩三百萬的時候,遭遇了平臺的一次封號,理由是誘導分享,但實際上我們沒有任何激勵措施和誘導分享的情況存在,用戶增長是由產品特性決定的。聯系到微信公眾號的運營負責人,核實情況后認為是誤殺,賬號才得以解封。也在這個時候我們決定,要保持獨立性,做APP!
戰術打法上要反應靈活,行動敏捷。市場推廣時,我們選擇了《快樂大本營》這類極具曝光性、調性相符合的曝光場景。過程很難,因為想上的合作方太多,但因為在幾年前看《快樂大本營》“誰是臥底”的游戲,點燃了我的創業想法,所以在溝通中強調我們算是“還愿”,最終在周期極短的情況下如愿以償登上《快樂大本營》的舞臺。隨著節目曝光,數據瞬間達到了6倍增長,更重要的是這個數據是帶著品牌價值的數據,對外的傳播屬性也會更強。
不出意外,當天晚上服務器宕機了,大家通宵忙碌,不過早有預知,提前預估了損失。
組織策略:把制度變活
隨著團隊不斷壯大,制度建設必須跟上。深受華為“落日法”的啟發:每一件東西都有起止時間,而不是永遠的,包括制度。因此形成了公司的第一條制度:新制度的形成和已有制度的更新機制——一定要把這個制度變成活的。
第二條是制度的設計和執行的原則。不管是HR還是創始人,出臺一個政策,一定要把目的和原則寫出來。如果要別人理解,你必須講出背景、理由、設計初衷。如果沒有,就變成了知其然不知所以然,最終這個制度會很難執行下去。
制度是為了降低風險,也為了提升效率,不能為了降低風險犧牲效率,它一定有一個中間值。執行的力度上也有一個最優點,不是過松,不是刁難,而應該是較為嚴格的。我們雖然訂立制度,但不要唯制度論,要保持具有灰度的能力。如果一家公司核心人員不具備灰度能力,大概率后面會越來越難管,因為它要么走向僵化,要么放任不管。
關于觸犯公司紅線的案例會在新員工培訓時講述,提前達成契約。如果觸犯就“動手砍人”。公司得有這樣一個氛圍,大家就會有所敬畏。
企業文化價值觀不是高大上的標簽,我自己總結為:企業文化是公司內所有成員互相作用的過程中形成的,而不是去硬性定義,可以去引導,但一定是大家共創的一件事。我們的使命就是讓社交更輕松,愿景是成為娛樂社交的首選平臺。
企業文化還包括公司的使命愿景,甚至組織結構、處事方式等,它是一個公司的性格,就像人的性格一樣。
價值觀是是非判斷和行為篩選的工具,是公司要實現愿景和使命所必須遵循的最重要的原則。嚴格意義上說,應該叫作核心價值觀。產品是第一位的,所以價值觀里的第一條一定要跟產品相關,而不是缺什么喊什么。
提示:文章內容僅供閱讀,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