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德文 經濟學家 民進中央經濟委員會副主任
近日,人民銀行召開2021年下半年工作會議。會議提出,保持宏觀政策穩定性,堅持不搞“大水漫灌”,增強前瞻性有效性,穩健的貨幣政策繼續聚焦支持實體經濟。會議還提出,促進外貿外資穩定增長。
國際貿易形勢影響外貿發展
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外部環境正在發生深刻復雜變化,世界經濟逐步從深度衰退中復蘇,基礎尚不穩固,國際產業鏈供應鏈格局面臨深刻調整。面對經濟發展壓力,一些國家自顧不暇,保護主義、單邊主義抬頭,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對我國外貿發展帶來不容忽視的影響。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認為,雖然世界經濟在2021年的復蘇勢頭更強,但因復蘇路徑的分化,不同經濟體之間、同一經濟體內部的復蘇速度存在明顯差異,危機可能對經濟產生持久沖擊。多重潛在的風險并存,全球經濟前景面臨巨大的不確定性。
原材料價格上漲 匯率波動大
受疫情影響,全球產能受到抑制,原材料供需不均衡導致價格暴漲。數據顯示,53.9%的企業反饋綜合成本壓力上升是目前企業生產經營面臨的主要問題,其中86.3%的企業反饋原材料、能源成本上升是導致企業綜合成本較高的主要原因。
今年以來大宗商品的價格普遍上漲,進一步增加了外貿企業在原材料成本等方面的壓力。銅、鐵、鋁、塑料等原材料價格持續高漲,波及家電、電子、紡織、日用百貨等多個行業,而國內外需求的快速增加又進一步加劇價格上漲勢頭,這給生產企業和外貿企業都帶來很大壓力。
有人可能不以為然,原材料價格猛漲,可以通過終端商品的價格上漲進行轉嫁,但現實中,原材料暴漲,消費品價格漲幅卻有限,這導致下游生產企業利潤受到大幅擠壓。以鋼鐵工業為例,5月24日,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發布報告指出,4月以來鋼材價格上漲速度較快、幅度較大,令造船、家電等下游用鋼行業難以承受。最近一段時間國家著手對大宗商品“降溫”,情況才有所好轉。
此外,人民幣對美元的持續升值也令出口企業利潤受到極大擠壓,對小型企業的影響更加明顯。5月,以制造業PMI為例,大中型企業PMI在擴張區間持續上升,但小型企業PMI回落至臨界值以下,供需兩端均有不同程度回落。人民幣一路升值,對于出口企業而言,周期長、價格高的訂單匯率風險過高,中小企業風險承受能力弱,許多企業都不敢接單。
海運物流不暢 運輸費用大幅攀升
全球海運業處于“冰火兩重天”的境地,海外港口集裝箱“堆積如山”,亞洲各大港口卻面臨集裝箱價格飛漲、“一箱難求”的困境。
2020年以前,把一個集裝箱運到英國價格是2,500美元,而現在報價是14,000美元,漲幅超過了5倍。有業內人士感嘆,“從業10年,從來沒見過這么高的價格!這生意沒法做了!”“這就導致部分利潤率相對低的產品的競爭力相比其他國家的產品沒有競爭力了,也就沒有必要出口了,因為出口就虧錢”。
“一箱難求”意味著運輸費用大幅攀升,國際貿易供應鏈方面成本隨之增加,進而可能導致部分外貿企業訂單下滑。據了解,許多外貿企業已因為高額的海運費而收到客戶停止發貨的消息,如果未來成本依舊不斷上升,利潤將一再被擠壓。同時,這不可避免地對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帶來沖擊,如果持續時間過長,將會拖累全球消費、投資復蘇。
從中國制造轉向中國智造 重塑國際競爭力
中國成為貿易大國的前提是中國是制造業大國,面對疫情對我國在全球產業鏈中可能產生的損失,重構產業鏈自然成了必然的選擇。為降低全球生產鏈斷裂的損失,中國企業需要謀求關鍵中間品的進口替代。中國以往存在著關鍵零部件依賴進口的局面,主要因為存在關鍵技術的短板。因此需要中國各行各業共同努力,攻克技術難關、延長生產鏈,實現關鍵中間產品的進口替代,這樣才能有效減緩和克服疫情對產業鏈造成的沖擊,實現生產發展和技術進步的雙重目標。
當前,我國正身處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跨越的關鍵時機,中國制造業應該努力實現從現在的代工到生產具有國際品牌影響力產品的轉變、從簡單跟隨到制造具有更多創新內涵產品的轉變、從釋放資源紅利的中低端制造到釋放效率紅利的中高端智能制造的轉變,發展出強勁的制造、創新能力,成功轉向中高端產業。
從世界制造到世界“智”造,力爭做世界制造業龍頭,中小企業要積極轉型“苦練內功”,增強自身活力和競爭力,尤其數字經濟轉型和全產業鏈完善提升是企業生存發展的關鍵舉措,也是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動力之源,這將成為我國重塑國際競爭力的關鍵。
持續改善營商環境
提升對外貿企業的服務與支持
面對外貿企業面臨的挑戰,政策層需要提升政策對外貿企業的服務與支持。
第一、順應我國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繼續降低關稅,擴大降稅品種范圍,不斷完善出口退稅政策,加快出口退稅進度。
第二、降低進出口環節合規成本,大力推動減少進出口環節的監管證件。清理規范口岸收費,繼續清理簡化監管證件,減少口岸審批事項,取消不合理收費,推動降低進出口環節的合規成本,持續采取措施壓縮進出口貨物整體通關的時間,盡可能減少疫情對進出口的影響。
第三、大力提升口岸通關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提高通關效能。大力推動口岸通關全流程無紙化電子化,推動“智慧口岸”建設,提升通關便利化水平。
第四、進一步降低運輸成本,提高運輸效率。一方面,采取措施緩解集裝箱供求緊張問題;與海外加強協調,在嚴密防疫的情況下疏通國際物流;逐步推進數字化升級,提升國內港口運轉效率。另一方面,外貿企業可以考慮在海外建立倉儲設施,有條件的甚至可以考慮在海外建立生產線等。
第五、穩定人民幣匯率變動趨勢,引導企業適應市場形勢。在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基礎上,加大外貿領域的金融和外匯政策支持;加強對市場形勢及匯率情況波動的監測,及時引導企業適應市場形勢;積極開展期貨套期保值等金融業務培訓,指導外貿企業開展匯率避險,保護外貿企業利益,有針對性地為中小企業提供匯率避險產品。
第六、加大金融、信保政策支持力度。積極與金融機構開展對接,調研了解外貿企業金融需求,強化對中小微企業的貸款扶持力度,減輕企業融資壓力。金融服務需要積極進行金融產品創新,更好地支持中小企業的發展。
加快外貿數字化轉型
我國是全球貿易大國,在數字經濟浪潮中,我們能否把握全球數字貿易發展的大勢,進而成為全球數字貿易大國,關鍵在于能否用好數字技術、加快推動數字化轉型。
首先,要加快外貿數字化轉型。一方面繼續做大做強數字化驅動的貨物貿易,比如加大電商平臺的全球化戰略布局,建設更多的海外倉、展貿中心和營銷服務中心,拓展海外市場,推動國內和“一帶一路”沿線多式聯運發展,打通跨境物流最后一公里;另一方面發展數字服務貿易,疫情下全球生產生活正向數字化轉型,遠程醫療、在線娛樂等新興數字服務業態將迎來更大發展機遇。
其次,要持續推動數字貿易安全與便利。要進一步降低市場準入門檻,明確準入清單,建立完善數字產品和服務各個環節中數據流動和數據保護規則,吸引更多數字跨國公司來華經營。
提示:文章內容僅供閱讀,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