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盛銳 見習記者 劉玉涵
“無WiFi,不許長時間辦公”, 一家咖啡館門口貼出了這樣的字條,引發了大家的討論:咖啡館該不該允許長時間辦公?昨日(9月1日),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走訪了杭城街頭幾家咖啡館,老板和顧客對此各有各的看法(此前報道詳情看這里)。報道發出后,再次引發熱議,網友們在評論區里吵翻了,有人支持咖啡小店,有人反對小店規矩,還有人提出了自己認為兩全其美的辦法。你怎么看呢?
1】咖啡館不是辦公室,就該是安靜的地方
不少讀者非常贊成咖啡小店的做法,不喜歡太商務、吵鬧的氛圍,認為咖啡館就該是較為私人的、安靜的地方。
讀者@小兵一個說:老板沒錯,咖啡店不是辦公室,沒義務提供相應的辦公條件。
天津的@大薇薇很羨慕:挺好,禁止無消費占座,不許低消費長時間辦公,謝絕小孩進入,禁止外帶食品、店員主動提醒不要吵鬧喧嘩,這樣的店一般都是特別像樣的好店,非常值得一去天津要有這樣的店,真是福音了。
讀者@莪是CHERRRRRRRRRRRRRRRR姐、說:我覺得挺好,向星巴克和菜市場一樣特別的吵,我特別喜歡河坊街上的Costa大家說話輕聲細語特別的舒服。我覺得咖啡廳安安靜靜,大家做各自的事情。看看書。看看電視劇都不錯。店是老板開的訂規矩沒毛病,顧客接受不了可以不去。
讀者@蘇餅餅也說:在德國生活多年。歐洲大部分的咖啡店既沒有Wi-Fi也沒有插座和辦公條件。主要是用作大家喝杯咖啡聊天小憩的地方。
讀者@小妖說:不太喜歡星巴克,太鬧騰了,去咖啡館不就是應該安靜的,自己細品,獨自思考或者看著自己的書。讓自己安靜下來。
也有讀者認為小咖啡店的咖啡情懷是獨特的、不可替代的地方。
讀者@施天錫說:咖啡店提供獨特風格的豆子,給真正的愛好咖啡愛好者帶來愉悅享受。這一點毫無問題。
讀者@ET說:獨立咖啡館不容易,杭州的小咖啡館很難賺錢,不容易生存,大多老板都是帶著情懷來開店。
2】咖啡館本身就是社交場所,不該太清高
另外也有讀者非常反對咖啡小店不讓工作的做法,認為咖啡店本身具有社交功能,追求純粹的咖啡享受太“清高”。
讀者@耐斯兔說:把翻桌寫得這么清新脫俗,這么要安靜你開在這里干嘛?
認為小店的做法無非是為了翻桌率。
讀者@半月說:真正喜歡你家咖啡的,不會因為不能坐在店里就不來消費,不喜歡的,你有WiFi也沒人,老板喜歡清高就請獨自美麗,不要膈應人。
讀者@圓蛤說:老板可以撤掉椅子…專做咖啡…做好讓客人帶走,那也沒人和你吵了。
讀者@紅兒說:如果餐廳只是為了吃飯,咖啡廳只是單純喝咖啡,那么,相親,戀愛,老友碰面,非正式的商務洽談,都將無處可去。而這些場所承載的社交功能一旦消失,那店家也必將走向衰敗。
3】開店自由,選擇自由
還有一些讀者持較為中立的態度,認為老板的做法無可厚非,同時消費者本身也有選擇的權力。
讀者@施施說:店是人家開的,想怎么開怎么開,不違反法律和道德就行,有啥好質疑的?
讀者@于子說:大家好像忽略了一個事實:店是人家的。開在哪里、怎么經營、吸引什么人來、是不是不歡迎網紅擺拍等等,是主理人說了算。
讀者@小銘說:這東西雙向選擇,老板自然可以立規矩,不喜歡你就別去。
讀者@阿瓜說:國情不同,歐美那邊習慣在咖啡館辦公,一個是咖啡館密集,另一個是人少。國內星巴克那種人來人往的氛圍對辦公不算友好。開店自由,買賣自由,老板想吸引純粹的咖啡愛好者,這么規定也沒錯。
讀者@小波說:客戶定位本就不同,獨立咖啡館品咖啡,星巴克辦公,找適合自己的地方去。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消費偏好,讀者@Reason 就分享了自己的咖啡選擇:從來就不用外面的wifi(考慮網絡安全)。咖啡館能吸引我的是咖啡制作的穩定性,座椅的舒適性,安靜,所以瑞幸我不喜歡,星爸爸是90%的選擇,其他咖啡館偶爾嘗試,個別會加入list。
讀者@乾初 提出了自己的解決辦法:點杯咖啡圖書館自習室可解決這個問題,或者速溶自沖自習室,再不行圖書館外自動販賣機買罐裝,不就咖啡和辦公環境兼得嘛,簡單。
正如讀者@Ethan 所說:不同的定位滿足不同需求的人,社會本就是多元的,沒什么毛病,有人喜歡咖啡,有人喜歡紅茶,有人喜歡綠茶,有人喜歡喝白開水,你能說誰錯了嗎?
……
杭城街頭的咖啡館日漸增多,既有品牌連鎖店,也有個性小店,各有各的特色和風格,顧客當然也各有選擇。與其爭論孰是孰非,不如來推薦一下自己喜歡的咖啡小店吧,跟帖告訴小時新聞,說不定能找到更多同好之人呢!
提示:文章內容僅供閱讀,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