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評論員 高路
網絡配圖
據人民日報客戶端報道,27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網站發布關于征求《醫療美容廣告執法指南(征求意見稿)》意見的公告。意見稿提及,將重點打擊制造“容貌焦慮”、利用廣告代言人為醫療美容做推薦等廣告亂象。
何為制造“容貌焦慮”?意見稿明確指出就是將容貌不佳與“低能”“懶惰”“貧窮”等負面評價因素做不當關聯或者將容貌出眾與“高素質”“勤奮”“成功”等積極評價因素做不當關聯。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這是最基本的人性。通過醫療美容的手段,適當追求外在的美,也并不為社會排斥。
但是刻意制造“容貌焦慮”,這就是套路了。容貌與能力的關系,只要是清醒的人,都不會將二者直接掛鉤。醫療美容手段畢竟屬于外力,理性的人也會持相對謹慎的態度。
這自然是有些人不愿意看到的情況。如果人人都這么理性,醫療美容機構豈不是要門可羅雀,怎么來破局呢?于是,他們就給容貌附加上額外的標簽,讓容貌的所謂重要性突顯出來,容貌已經不再是單純的外表,而是金錢地位、個人能力、品質和生活追求的象征。
這么一來,說辭的殺傷力頓時大了不少。這個道理就如同奢侈品牌,一個包做得再好還是一個包,不可能賣出天價來,可一旦成為成功人士的標簽,立馬就不一樣了,買的就不是包而是身份了。所以,奢侈品廣告很少強調自己的產品用料有多好,品質有多高,它只強調它的身份認同。
而販賣“容貌焦慮”則隱藏得更深,除了表面上的身份認同,它還傳遞出這樣一種信號:長相是爹媽給的,懶惰勤奮則是后天養成了,爹媽給的沒什么可抱怨的,可是后天不努力,就是自己的問題,只能怪自己了。他們把求美包裝為一種事在人為、積極樂觀的心態,顯得更有說服力。
這個時候,哪怕是個理性的人都難免有點忐忑,擔心自己被對號入座,成了眾人眼中的那個“低能”“懶惰”“貧窮”的人,“容貌焦慮”就這么來了。
也只有這樣,才能玩轉這個游戲,不焦慮,機構怎么有機可趁,不讓消費者亂了方寸,怎么一步步地導入設下的圈套?
一旦陷入這種情境中,被這種觀點綁架,就會身不由己,很難控制自己,美容機構說什么就得聽什么,就會對消費失去判斷能力,花錢如流水,甚至不惜背上借貸也要整漂亮一點,等到回過神來,悔之晚矣。
個人付出巨大的代價,社會也因此陷入一種莫名的焦慮中,這種容顏炒作只會惡化環境,破壞社會風尚,讓社會充滿偏見,造成人群的割裂和對立。
此次,監管部門出手,打中了要害。不要小看這些精心設計的廣告,通過影響價值觀來改變消費心理,這是一種更高明的廣告手段。也不要低估它們的影響力,它通過狂轟濫炸,不停地刷屏,可能潛移默化人的意識,時間長了,就可能產生對社會的裹挾能力。
提示:文章內容僅供閱讀,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