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預制菜行業已進入發展的黃金時代,但還未涌現出巨頭的行業也蘊藏著潛在的整合機會和發展空間,誰能夠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上領跑且吃到紅利,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大浪淘沙,期待市場的良性競爭能夠篩選出真正有實力的品牌企業。
三千億預制菜市場引來無數商家
預制菜并非新鮮事物,作為速凍加工品的“進階版本”,以“半成品”的狀態呈現給B端餐飲或者C端消費者,簡單烹飪即可出餐。早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便風靡日本,成為家庭主婦們的心頭好。而在中國,預制菜的普及可以追溯到2005年,但中國博大精深的飲食文化和紛繁復雜的菜系口味,使預制菜市場的發展一直乏善可陳,直至2020年的疫情掀起了預制菜市場快速發展的浪潮。疫情時期,消費者外出就餐難而外賣食品又存在衛生隱患,中小餐飲企業也同時面臨著高昂的人工租金等費用難以生存 ,而預制菜恰好解決上述B端和C端的雙向需求,進而預制菜發展進入了快車道。
嗅到商機的各大電商和資本巨頭也紛紛著手布局預制市場,盒馬生鮮、京東占領預制菜電商渠道,味知香上市進軍資本市場,高瓴、厚生、紅杉等資本大咖青睞預制菜企。多家餐飲行研機構也預測了未來市場數據,草根渠道調研結果表明整個預制菜產業約有3000億的市場規模;華創證券發布的《預制菜行業深度研究報告:預制風起》中指出:從渠道占比上來看,預制菜BC比為8:2,其中B端市場預計在1800億左右。
水產企業斬獲先機,撬動海鮮預制菜領域
面臨巨大的市場份額,只有少數頭部食品加工企業才能搶占先機。目前市場上約有2萬家預制菜生產廠商,真正能夠以預制菜出圈且盈利的企業只占少數。預制菜本質上的,廚房工廠+ 物流供應鏈的高要求結構,令諸多行業探索者望而生畏。餐企自建,廚房投資巨大、多品類菜系要依托強勁的研發生產能力、跨區域一站式終端冷鏈物流、多頻次和小批量的配送服務需求,這些都是預制菜企業難以規模化的掣肘。行業內多數生產企業規模小,缺乏足夠資金和能力去開拓冷鏈物流配送體系,單一生產線又難以滿足下游餐飲小B端多樣化口味的需求。曾獲得數輪天使投資的青年菜君僅在物流方面改造優化就耗盡了氣力,鮮菜來了、卡卡鮮等多個老玩家相繼落敗,品牌餐企在預制菜盈利能力和區域性限制方面還未找到解題思路,而海底撈、西貝、盒馬鮮生等行業大佬也紛紛下場想要分一杯羹。如此高結構需求疊加高競爭市場環境,如果缺少特色和產業優勢,企業極難突出重圍。
預制菜賽道上的選手各有所長,有自建,廚房的品牌餐飲,也有電商行業輕資產運營轉入預制菜試水,相比于產業鏈比較完整的水產企業來說,轉型水產食品業務具有明顯的核心優勢:鮮明的品牌形象、完善的供應體系、廣闊的渠道覆蓋以及市場擴展全國化。
品牌餐飲中自建,廚房生產預制菜,大多會根據基因選擇自有餐飲品牌當中的幾道名菜作為產品研發的突破口,像眉州東坡旗下品牌王家渡就主打川味預制菜。西貝、信良記等也都依托于自己多年的產品積淀,結合餐飲門店菜單進行工業化還原。而從事冷凍食品生產研發的供應鏈企業,也早就開始布局了以,廚房為核心的餐飲食材供應鏈體系。像亞洲漁港這種主打海鮮特色,自主研發的上百種口味數千款預制菜完全可以滿足下游不同風味小B端餐飲的需求,自主生產與外協加工相結合的模式,,實現了多品類菜系的全面生產需求。
從銷售渠道上看,料理包品牌蒸燴煮雖然一馬當先成績亮眼,但酒店菜壁壘高,部分區域市場龍頭集中度高,隨著市場的多元化發展,后續單純倚靠單一酒店品類滲透能力,發展會趨于乏力。區別于一線城市對于“,廚房的需求”,供應鏈型企業更擅長渠道的布局。成功登陸A股市場的味知香專注于圍繞中心品牌的戰略,依托于強大的渠道網絡,覆蓋一二三線城市;主攻B端餐飲的亞洲漁港則采取下沉市場戰略,憑借自身強大的供應鏈優勢和多年的數據經驗,開辟出適合中小餐飲的柔性生產—反向定制B2M模式,收集更多小B端餐飲的需求,在供給上切入上游的原材料供給等領域,從而降低成本,提升利潤空間和供給效率。
業內行業大咖說過:“如果渠道決定了預制菜能夠賣給誰,那冷鏈的輻射半徑,則決定了預制菜產品能夠走多遠。”品牌餐飲企業在冷鏈物流方面由于缺少經驗和自身的物流體系,區域性限制難以突破,利潤空間被大大壓縮。而以此見長的供應鏈企業在物流配送領域得心應手。蜀海的供應鏈全國布局達到17個冷鏈物流中心,倉儲總面積達20萬平方米。亞洲漁港的物流網絡已覆蓋全國22個省,可實現產品直接配送至全國300余座城市,其自主研發的“亞洲漁港智慧物流管理系統”不僅實現了互聯網技術與冷鏈物流的融合,更在全國90%以上的城市都做到了點對點的覆蓋,解決了生鮮食材配送“,一公里”問題。
近來預制菜江湖烽煙四起,各大行業資本紛紛想來分一杯羹,使得行業中本就競爭激烈的企業愈發難以突出重圍,,廚房工廠疊加冷鏈物流供應鏈的高要求結構令企業很難大展拳腳,如何能獨辟蹊徑走出一條不尋常路?這是每個預制菜企業都在研究的課題。
提示:文章內容僅供閱讀,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