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長春關淳一家親經貿有限公司總經理張關存
文/趙艷娟
夏日的午后,炙熱的陽光透過玻璃窗,灑進長春關淳一家親經貿有限公司的辦公室,總經理張關存正在跟客戶通過微信視頻處理訂單。看見有人進來,她起身相迎,雖然腿腳有些不太靈便,但洋溢在臉上的笑容讓人心頭一暖。
這個來自云南雕塑之城的柔弱女子,讓人很難跟“女強人”這個詞聯系在一起。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女子,在接連遭遇家庭變故后,依然勇敢地站立起來,一路披荊斬棘,不僅闖出了一片廣闊天地,還帶領村里的低保戶和殘疾人擺脫貧困,共同致富。
痛失愛子 兩地輾轉 落地長春發展
1972年出生于云南曲靖陸良的張關存,因幼年的一次事故失去了左腿。1992年,在云南與因意外而致右腿殘疾的丈夫相識相戀。1994年,張關存跟隨丈夫來到其老家吉林長春。雖然兩人都身有殘疾,但仍然靠雙手努力為生活打拼,夫妻倆做起了販賣水果的小買賣。由于不習慣長春冬天的寒冷,張關存經常被凍傷,雪后的道路常常結冰,這也導致她頻繁摔倒。1997年,因張關存不能適應東北氣候,夫妻二人又返回了云南老家。
在云南,夫妻二人做起了水果批發生意,雖然既苦又累,生活卻有了保障。眼看著日子一天天好轉,可厄運卻不幸降臨。
1998年,他們年幼的兒子因一次意外不幸去世,丈夫急火攻心患上嚴重肝病。給兒子和丈夫治病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積蓄還欠下了外債。為了賺錢還債,也為了離開傷心之地,夫妻倆再次回到丈夫的老家長春市。
重回長春后,夫妻倆迷茫了,不知道該干些什么。雖然家里有些地,但是山里的土地不能打多少糧食,光靠種地也無法盡快還清債務。就在兩人一籌莫展的時候,家里長輩提議,讓夫妻倆傳承祖業——釀酒。
丈夫家里祖祖輩輩都在釀酒,到他這算起來也是第五代傳人了,而張關存家里也是以釀酒為生。就這樣,南北兩家人共同研發釀造了“關淳”酒。從1997年開始釀酒到2021年不斷擴大酒廠規模,夫妻倆的“關淳”美酒一釀就是二十多年。
吃苦耐勞 夫妻攜手 打造生態產業鏈
最開始釀酒的時候,因為條件所限,燒鍋不大,一鍋只能燒100斤糧食,一天也只能燒三鍋,產生的酒糟用來喂牛。傳統釀酒技術工序比較繁瑣,需要的工作時間較長,張關存每天3點多就要起床開始準備,通常一天要忙上十幾個小時。“感覺自己像個陀螺,每天都在不停地轉,原本就不太好的身體時常酸痛。”張關存說,那段日子都不敢回憶,再也不想經歷那種苦澀。
把種植的糧食拿來釀酒,白酒出售,酒糟喂牛,牛糞便漚肥灌溉農田,這就形成了一條自給自足的生態產業鏈。也是從這一模式中張關存看到了希望,身體上的苦,已經在慢慢可以預見的好日子中顯得不那么嚴重了。
酒釀好了銷售成了難題。夫妻倆先從本村開始銷售,再到鎮上寄賣,最后尋求親戚朋友幫忙宣傳,這便是最初的銷售模式。慢慢地,回頭客越來越多,真正做到了“酒香不怕巷子深”。夫妻倆嚴把釀酒質量關,燒不好的酒寧可倒掉,也不會售賣。就這樣,他們的口碑越來越好,釀酒的名氣也越來越大,銷路打開了,不少外地人也慕名前來購買。
2001年,為了增加收入,張關存決定擴大養牛的規模。苦于資金問題,經過思慮再三,她找到了長春市二道區殘聯,說明了夫妻倆的情況。
讓張關存沒有想到的是,不到一周時間,殘聯的工作人員便拿著1萬元貸款來到她家,并詢問還有什么可以幫忙的。每憶及此,張關存都會說,那個時候的1萬元錢可以說是一大筆錢了,當時除了感激,真不知道該怎么表達對殘聯的感謝。
有了這筆錢,張關存蓋了牛舍,擴大了喂養規模。隨之而來的勞動強度更大了,為了節省開支,所有的活幾乎都是夫妻倆完成,這無形中又增加了他們身體的病痛,她再一次戰勝自己,堅持了過來。
張關存頭腦靈活,聽說用酒糟可以種植蘑菇,她決心一試,于是在2004年建起了300平米的蘑菇大棚。每天天還沒亮夫妻倆就起來鉆進大棚開始一天的勞作,通常都是晚上12點多才能休息。棚內很潮濕,整天都需要彎著腰干活,為了節省開支,他們不舍得雇傭工人,大部分活都親力親為。
多年以后,每每提起那段日子,張關存都眼泛淚花。“那時候真是太累了,每天都感覺到異常疲憊,左腿義肢和身體接觸的部分常常磨出水泡,可是沒有辦法,再難受都得堅持下去。”經歷了常人無法忍受的痛苦,夫妻倆依舊笑對生活。
然而,又一個打擊接踵而至。2005年,張關存的婆婆生病住院,讓剛剛有所緩解的生活再一次陷入困境。二道區婦聯主席了解情況后,親自送來了5000元貸款資金,幫助夫妻倆再次渡過難關。
丈夫看到張關存操持副業受了那么多苦,便勸她放棄副業專心做酒。2007年底至2010年,他們先后兩次擴大酒廠規模,酒的質量和口碑越來越好,“二道小茅臺”的稱號也不脛而走。
兼濟天下
以己之力 幫扶他人致富
隨著關淳白酒的名氣越來越大,更多人知道了他們的故事,當地宣傳部門、殘聯、婦聯等前來幫助宣傳并給予相應的支持。
2009年,為了打造自己的品牌,一家親老燒鍋酒廠的名字應運而生。常有人問及一家親名字的由來,張關存總是會心一笑,她說:“我從南方來到北方,以前跟大家都不認識,卻得到了這么多人的幫助和支持,感覺就像一家人一樣。兩家人干一家人的事兒,就是一家親嘛。”同年,她注冊了關淳商標,2012年,長春關淳一家親經貿有限公司掛牌成立。
公司成立以后,夫妻倆不再小打小鬧,開始潛心研究增加新的品種,除了主打的高粱酒和玉米酒外,還逐漸開發了三糧液和五糧液,2016年大黃米酒、小米酒和綠豆酒問世。
張關存逐漸發現,市面上賣的酒主要都是外地釀造,長春人缺少一款自己的酒,這讓她下決心,要打造一款長春人自己的酒。2016年,公司推出關淳牌長春老白酒。張關存說,要把這種傳統的工藝傳承下去,打造長春味道,希望這款酒既有故事又有品位。
如今,關淳白酒不僅成功打開吉林省內市場,還遠銷北京、上海、深圳、山東、天津、佛山等地。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于白酒的需求也越來越高,關淳白酒還陸續推出了公司定制、婚禮定制、壇裝、禮盒裝,以滿足廣大消費者的不同需求。
10年來,張關存作為自強不息的典范,獲得過很多榮譽,先后被評為吉林省優秀民營企業家、吉林省十大感動人物、榜樣蓮花山“身殘志堅典型”榮譽稱號、吉林省三八紅旗手、百名巾幗創業標兵等榮譽稱號。面對這些榮譽,她說自己感覺肩上擔子更重,內心壓力也更大了。
夫妻倆將社會和大眾給予他們的幫助和扶持銘記于心,在感謝政府和父老鄉親幫助的同時,也不忘回饋社會。酒廠招工,首先考慮的是殘疾人和低保家庭;燒酒需要原料,張關存就與附近的農戶簽訂收購合同,帶領村民種植釀酒用的原料高粱。他們還在一定程度上幫助當地政府和農民調整種植結構,安置周邊勞動力上千人次。農民不僅不用愁糧食的銷路,還額外增加了收入,村民們的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為了幫助殘疾人增加收入,2018年,夫妻倆又帶領他們種植由中國工程院李玉院士團隊李曉教授選育的國家專利品種玉木耳。除了為殘疾朋友免費提供菌包,免費提供種植技術外,還高價回收他們種植的全部玉木耳,品類差一點的也都高價回收了,真正做到了從種植到銷售的一路幫扶。幾年來,夫妻倆輻射帶動殘疾人幾百人次,讓他們擺脫貧困,過上了夢寐以求的生活。
再次起航 展望未來 天空更為廣闊
對于未來,夫妻倆有著清晰的規劃:關淳酒業將轉型發展,以建設綠色農業產業為目標,打造關淳家庭生態示范農場,助力鄉村振興。
他們在現有的工廠原址實施改建,以農村為建設根據地,形成種養結合新模式,綠色生態一條龍,發展一片以新型農業生產、牧業生產為特色的吉林省農村經濟度假示范地。生態種植高粱、鮮食玉米、農副產品,綠色養殖,同時與吉林農大繼續合作庭院式食用菌的栽培,打造綠色純天然的孵化基地。
公司還在現有基地建造了一座集生產、銷售、文化、觀光為一體的生態酒莊,助力長春蓮花山生態旅游。在酒莊里開放百年糧食釀酒技術工藝,讓更多人以蓮花山生態為自豪,以傳統手藝人為驕傲。傳承百年甚至更悠長的酒文化,讓蓮花山關淳酒綿綿悠久。
總體規劃一期:酒廠生產車間、酒文化展廳、蓮花山小型生態規劃林風貌、酒窖珍藏館等;二期:原廠址生態示范點的深加工基地,綠色生態農產品組裝車間等。圍繞鄉村旅游,因地制宜將村民住房改造成品質民宿、鄉村旅游客棧以及一個以自然教育為主題的民宿,讓城市里的孩子從電子產品回歸到大自然,從認識自然到融入自然,將“住民宿享自然,讓孩子健康快樂成長”作為永恒主題。
前段時間,張關存到天津考察體驗了民宿,回來后決定先從自己家打造具有蓮花山旅游特色的民宿,明年將陸續帶領鄉鄰加入民宿打造的隊伍中來。
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張關存夫婦用誠信鑄就關淳品牌,用愛心回饋社會,打造長春特有的白酒味道。
提示:文章內容僅供閱讀,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