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公举直播平台_日日视频激无码,强奷漂亮脱肉丝袜无码视频,滋润新婚同事小少妇,精品一区二区不卡无码av

  • 首頁 > 要聞>正文
  • 現金和利潤,誰更重要?大部分人的答案是錯的

  • 責任編輯:新商業 來源: 中國商業期刊 2021-08-05 14:21:06
  •   文/張金寶   中國財務技術網創始人

      到底什么是“商業模式”

      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的廣泛應用,許多企業的商業模式進行了極大創新。企業是要盈利賺錢的,但是靠傳統買進賣出的賺錢方式已不再是唯一的商業模式。在不同的服務模式和商業模式下,可以賺取不同的錢。

      有一句話說,“羊毛出在豬身上,讓狗買單”。企業在競爭激烈的時候,能夠對自己的盈利模式進行創新,開辟第二盈利通道,這也是企業在經濟轉型時期非常重要的一項舉措。

    羅經廣告.jpg

      利潤有三種:經營利潤、現金利潤、稅務利潤。有的企業不賺或少賺經營利潤或產品利潤,主要是賺現金利潤。即企業在經營周轉的過程中會產生大量剩余運營資金,然后用運營資金實現錢生錢,如支付寶、京東等企業。

      許多老板還停留在賺取經營利潤或產品利潤的階段,因此他們對現金和利潤的認識有必要提升一個層次,這也是財務管理中非常重要的思想。在企業管理做大做強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是現金和利潤。

      現金和利潤,誰更重要?

      關于現金和利潤的關系,財務管理中有一條思維叫“現金為王”,就是現金與利潤相比,現金更加重要。利潤相當于面包,而現金相當于空氣,沒有面包還可以活幾天,可沒有空氣最多就活幾分鐘,這就是現金和利潤的關系。

      沒有現金,企業發不出工資、資金鏈斷裂、員工離職,企業很可能瞬間面臨崩盤;沒有利潤,企業雖然當時虧損,卻未必會倒閉。也就是說,即使沒有利潤,只要企業還有現金,就能繼續存活。所以,現金為王,現金比利潤更重要。

      有一個人投資100萬元做生意,現金支付買原材料就用了70萬元,生產加工過程等又花了20萬元。最終,這些產品賣了100萬元。他是賺了還是賠了?

      經過計算,很顯然他賺了10萬元。但這100萬元的收入暫時不能到賬,要三個月以后才能到賬。也就是說,在未來的三月中,這個老板只能用手中的10萬元維持運營。如果沒有別的資金來源,接下來這三個月,這個企業恐怕要暫時停產歇業了。

      實際上,很多企業在資金運營過程中都出現過類似問題。資金問題往往是大問題,企業破產倒閉多數是因為資金鏈斷裂導致的。而企業資金鏈斷裂,又多數是因為老板對資金缺乏管理能力和管理意識導致的。要么投資過猛,要么擴張過快,要么經營不善等,都可能導致企業破產倒閉。

      可以先分析企業資金鏈出現問題的原因、運營現金緊張的因素等。只要不出現以下這些導致資金短缺的情況,企業就可永不缺錢。

      不過度投資

      投資分為兩類:一類是對外的,即成立分公司;一類是對內的,比如購買固定資產、存貨等。無論是哪種投資,都需要企業有強大的資金鏈。

      有一個典型的案例:著名企業家史玉柱在運營“腦黃金”和巨人集團的時候,企業本身的現金流沒有問題,但當時因為史玉柱對財務、金融不夠熟悉,用大量資金來蓋大廈(投資固定資產),導致投資過度,資金調度出現問題從而崩盤。

      不過度負債

      過度負債本身不是問題,不會導致企業資金鏈斷裂,問題是企業過度投資或者在運營過程中因為其他原因大量借債、頻繁使用財務杠桿。財務杠桿使用多了,就容易出現問題。

      理論上,銀行可以“借新債還舊債”,不過前提是企業先把舊債還掉,才能借新債。如果有一天企業把欠銀行的舊債還了,可是銀行卻說話不算數不再借新債給你,企業的資金鏈就會立刻斷裂。

      不過度運營

      企業的發展可以適當放慢速度,不要瞬間增長太快,也不要突然銷售太多產品。有些企業接到一筆大訂單,就開始迅速發展,原材料不夠就買原材料、生產線不夠就買生產線、員工不夠就大量招聘……這些都需要資金投入,而資金的回收需要一定的時間和周期。一旦現金流跟不上要求,企業就會立刻陷入資金困境。這就是過度運營導致的。

      北京有一家專門生產交通檢測工具的企業,員工不多,只有20來人,一年營業額1000萬元左右。這是一家非常小的企業,后來被上級某位領導看中。這位領導到這家企業考察以后說,這將是一個很好的行業,市場空間也很大,不應該只有1000多萬元的營業額。

      上級領導關注此事不久,這家企業在當年5月就換了一個總經理。新上任的總經理李總非常勤奮敬業,幾乎每天都在工作,不是出差跑訂單,就是在施工現場。

      李總上任3個月的時候,這家企業就已經接了3000多萬元的業務訂單。以前一年的營業額才1000多萬元,如今一個季度就上升到3000多萬元。由于企業擴張太快,融資貸款通道尚未打通,總經理和財務科長也都缺乏財務管理能力和資金調配的資源。結果到當年11月的時候,這家企業就面臨著資金鏈斷裂的問題,不得不停業尋求被收購、整體打包出售。

      不過度賒銷

      企業可以通過放寬信用條件進行賒銷的方式來擴張,但賒銷的前提條件是企業要有足夠的現金,而且賬上的現金要能夠支撐企業打贏價格戰。如果企業是被動的、無奈的,在談判格局中因為自身實力問題而不得不賒銷,那么企業最終會面臨資金鏈斷裂的風險。

      什么是應收賬款?應收賬款本質是通過給客戶提供投資、提供無息貸款的形式,來提升企業市場份額的一種行為。

      應收款賬一筆收不回來,十筆業務白做。也就是說,100萬元的應收款出現壞賬,假如按10%的純利潤計算,要做1000萬元的銷售收入才能彌補這100萬元壞賬造成的損失。

      不過度壓貨

      有些企業沒有控制好原材料和產成品,導致倉庫大量存貨,而存貨占用了企業現金。財務思維認為:存貨就是打了捆的鈔票放在倉庫里,所以存貨就等于鈔票,但是聰明的企業家不會把鈔票打成捆放在倉庫。

      山西太原的一家企業有大量的原材料和產成品堆在院子里生銹,兩三年都沒有處理。我忍不住問這些東西是否有用,老板說這些其實都是有用的。經過盤點,這些堆在院子里的東西竟然也價值一兩百萬元,可這一兩百萬元的東西就這樣堆在院子里無人問津。這就是存貨管理不善導致的結果。

      企業存貨越多,資金消耗也越多。民營企業有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就是存貨管理失控。有些老板甚至認為存貨是“永遠無法對清楚賬”,大概能估算一下就不錯了。可見老板們對存貨的絕望程度。

      預防經營不善

      有些企業在經營中會出現虧損,虧損本身不會導致資金鏈斷裂,但是虧損時間久了,企業的現金流就會受影響。如果企業一直虧損,這種虧損最終都會以現金的形式來買單。所以,經營不善也是企業缺錢的主要原因。

      保證資金通道通暢

      企業是在缺錢的時候融資,還是在不缺錢的時候融資?企業一旦出現資金鏈斷裂,這時再考慮去銀行或金融機構融資,是否來得及?如果從來沒有與金融機構發生過借貸關系,企業的信用從何而來?沒借過錢的企業,是否是有信用的企業?

      什么是講信用的人?就是“說得出、做得到”。假如從來沒說過一句話或給出過一句承諾,那還是說得出、做得到的人嗎?也就是說,企業要在資金運轉正常時,不斷地借款、還款,再借款、再還款,通過這種方式建立與金融機構的合作關系,打通資金通道,塑造企業的信用,一旦需要資金,就可以保證資金迅速到位。

      當然,還有其他原因,如經濟危機、通貨膨脹、環保問題等也是企業缺錢的原因,所以也要防范這些問題的產生。

      河南有一家化工企業,曾經考慮在工業園中建廠,后來因為成本原因,把廠建在了鎮旁邊的一塊工業用地上。剛開始的時候,附近村民都沒什么意識。

      這家企業產量不大,只是污染了小范圍的環境。幾年以后,有少部分村民來找企業索賠,老板也沒太當回事,畢竟賠償金額不是太多。再后來,越來越多的附近居民來找企業索賠,這時老板覺得,如果再不搬到工業園區去,麻煩會更大。這家企業以往每年給附近居民的賠償費用將近千萬元,幾乎等于企業的利潤,再這樣發展下去,企業的利潤就所剩無幾了。

      這些突發事件、環保問題也是導致企業缺錢的主要原因。要讓企業不缺錢,一方面是從內部想辦法,另一方面是從外部想辦法。

      史玉柱是個營銷奇才,當年因為財務管控出現問題、巨人集團資金鏈斷裂而失敗。但他痛定思痛,不斷提升和學習,并總結了兩大教訓:一是再也不蓋3層以上的辦公樓;二是再也不會和銀行等金融機構沒有往來(當年銀行關系未打通,資金鏈斷裂時沒能得到銀行的資金支持)。所以,后來一有多余現金,他就購買民生銀行股份,與銀行產生強大連接,成為銀行的股東。

    提示:文章內容僅供閱讀,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猜你喜歡

    無相關信息
  • 朱先春:企業創造高績效的核心要素是人本動力
  • 劉青萍:引領世界500強企業的“數字化轉型”
  • 陳俊長:以核心技術提升易司拓的行業領導力
  • 李 雄:資本運作者要保持行業領先的專業意識
  • 謝 琨:錢塘天譽“士族大宅”的創建者
  • 外貿風險管控要突出全過程信息識別與整合
  • 出口型企業要有效平衡電子商務的雙重影響
  • 外貿綜合服務企業怎樣避免成為“背鍋俠”
  • 主編推薦 ...
  • 打扮家斬獲“2021年最具創新力家裝平臺”榮譽...

  • 一對一輔導前十名大智教育給出高中學習方法,建議收藏...

  • 潮動蓉城,中石油攜手舒達源亮相成都國際車展...

  • 滾動新聞 ...
    新聞排行 ...
  • 風險提示:文章內容僅供閱讀,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關于我們 | 雜志簡介 | 法律聲明 | 廣告刊例 | 聯系我們
        E-mail: cbmag@163.com  律師團隊:北京正大律師事務所  聯系QQ:360737408
    (C)版權所有 中國商業期刊網     京ICP備13034703號-3

    1. <sup id="9gk0d"></s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