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馮侖 萬通集團創始人
我研究了民營企業的“三角模型”:基因、環境、行為。一個企業和一個人一樣,能不能活得久,取決于自己的基因和對環境所做出的反應。反應就是行為,因為基因不同、環境變化,企業的行為也會不同。
基因是什么?一個人的基因,首先是你的出身、家庭背景、學歷、教育、價值觀等,還有你對世界的基本看法。企業的基因類似,一部分跟創始人的個人特質有關,一部分是企業的使命、愿景、價值觀。
這些東西說起來有些虛無縹緲,看不見摸不著,但在你處理問題時都會體現出來,這也是很多企業重視使命、愿景、價值觀的原因。如果企業的使命、愿景、價值觀不對,其他東西說得再好也是白搭。
環境是指企業身處的整體社會環境。中國改革開放已經四十多年,民營企業所處的社會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過去這四十多年,中國社會的發展變化基本可以總結為三個共識:
改革開放第一個十年的共識是不干什么,拋棄階級斗爭,把重心回到經濟建設上來,至于怎么干,還不清楚;
第二個十年的共識是商品經濟,通俗說就是做買賣,衣服鞋子都能拿來交易;
到了第三個十年,形成的共識是市場經濟,一切要素都可交易,比如土地、勞動力、資源等。
這三個社會共識非常清楚:不做什么、做什么、怎么做。建立市場經濟就是解決了怎么做的問題,然后用兩百多項法律法規把市場經濟的規則定清楚,所以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社會發展得非常快。
改革開放四十多年后的今天,我們達成了共識,也形成了一些矛盾,在每一組矛盾中,都面臨多種不同的選擇,這就是企業當前所處的現實社會環境。面對這樣的社會環境,我們要思考怎么做出選擇。
這些都是民營企業面臨的生存環境,這些大環境最后都折射回來要求大家做行為選擇。當然,如果這些環境不斷發生變化,企業的行為也要相應有所調整,要根據公司的定位和戰略找到適應環境的行為。
一個企業要想健康存在,首先基因里要包含能“長壽”的因素,創始人的智力和心力,企業要有很正的使命、愿景、價值觀。其次,要懂得外部環境,經常要聊一聊、看一看,分析透徹。然后再來決定我們的行為模式,對行為模式要不斷校正。只有這樣不時地從三個方面檢討我們的企業,企業才能夠活得長久,不會出大格,走歪路。
當然,我們要保持樂觀,因為改革開放四十多年,民營企業的生存環境是近現代百年歷史上最好的時期,雖然中間出現過一些小的波折,但大環境和大趨勢是向好的。
實際上,環境和體制的變化有一個規律。從1978年至今,四十多年來所有的制度建設(體制環境)的改變相當于給運動場修跑道。
如果我們開運動會,有兩個地方開:一個地方是村里胡亂跑,這個時候可能也有冠軍,但是跑得最快的可能是狗蛋或者隔壁老王。不按規則來的,肯定跑得很快,但是無法比較誰最強大,也無法確認誰跑的姿勢是合規或者跑得更好,結果大家誰也不服氣誰。
另一種就是在奧運會的運動場上跑,運動員的姿勢有人來管,同時有專業的教練訓練,跑得快和不快,最后由裁判判定。所有人都可以參與這項運動。
四十多年來體制環境的變化,實際上就是要給市場經濟的競賽(競爭)建設一個類似奧運會的規范場地,這個場地就叫市場經濟的法制環境。
當年全國人大開始立法的時候,就有一個規劃,要用20-30年建立市場經濟法律體系。今天回頭一看,這事還真都辦了。
從1978年到1992年,所有的政策都圍繞著個體戶開展,從1992年再到2012年整整20年,陸續完成了幾乎所有關于市場經濟的法律體系的建設。這一體制環境的變化直接導致民營企業家的基因的改變,原來是村干部、狗蛋比較厲害,現在要把狗蛋的基因變成奧運冠軍的基因。
實際上,環境改變倒逼著我們改變基因,這是中國民營企業能夠快速發展,而且越來越壯大,甚至很多企業能夠面向全球競爭的根本原因。
民營經濟發展到今天,我們用過的杠桿不斷在轉移,先是主要靠“權力杠桿”,之后是用“權力+資本市場”或“權力+金融”的杠桿,哪個杠桿最好用呢?
實際上我們更需要,也更好使用的是信用的杠桿、品牌的杠桿、人才的杠桿、科技的杠桿。隨著市場經濟的法律秩序越來越規范,權力杠桿的作用越來越減弱。另一方面,企業家的力量和作用(杠桿)卻越來越上升。由此得知,我們的發展邏輯是——依法依規,好好做生意。
如果我們的基因變得強大,而法制環境越來越好,我們的行為也越來越規范,在這種情況下,企業家能力會不斷提升,地位會有明顯提高,事業也就能夠發展得更好,未來一定能夠有更多的機會,面對更多的市場,從而贏得挑戰。這就是民營企業過去四十多年發展表現出的一個非常清楚的進化規律。
我堅信,只要法制越來越健全,“運動場”越來越完善,好的規則越來越清楚,企業家施展的空間就會越來越大,發展機會就會越來越多。
未來的民營企業必須要有更多的擔當(前提是你得把買賣做好,把企業辦好)。當買賣做好了,企業有能力了,我們才有能力去擔當,才能去做兼濟天下的事情。發展事業,擔當責任,照顧好親人,路會越走越寬,越走越順。
提示:文章內容僅供閱讀,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