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公举直播平台_日日视频激无码,强奷漂亮脱肉丝袜无码视频,滋润新婚同事小少妇,精品一区二区不卡无码av

  • 首頁 > 要聞>正文
  • 華為、戴森、三頓半崛起背后的新消費底層邏輯

  • 責任編輯:新商業 來源: 中國商業期刊 2021-07-06 08:54:11
  •   文/李豐   峰瑞資本創始合伙人

      “存量”創新與“增量”創新

      如果你所處的行業年同比復合增長率小于GDP的年復合增長率,很可能意味著你的品類是一個偏存量的品類。

    撲克牌.jpg

      什么是增量品類?比如,2019年中國的年復合增長率是6%,但個人及家庭醫療健康消費支出實現了高增長,達到12%-15%,2017-2022年,年復合增長率會保持在17%-22%。這就是非常典型的增量品類,同比增長遠快于GDP。

      2016年之前,方便面基本同比負增長,顯然是存量品類。但讓人意外的是,從2017年開始它又開始了正增長,盡管是低增長。

      2003-2008年,手機高速增長,2009-2010年,諾基亞和摩托羅拉開始低增長,屬于存量品類,但從2010年開始,智能手機又變為高增長。手機品類雖然已是存量品類,但在這個品類,智能手機完成了從0到100的高速增長過程,所以存量里又出現了新的增量。這個增量過程到2016年就停止了。智能手機年同比出貨增速放緩,又進入了存量市場。

      它們是如何互相嵌套、相互轉化的?事實上,中國幾乎所有行業都經歷了這兩種創新過程,商業模式也都能對應上。接下來我要花一點時間,以手機為例解釋變化是如何發生的。

      增量的紅利:“誰快誰大”

      中國在上世紀90年代引入各種國際手機品牌,希望通過合資公司的形式引入技術,但事實上并沒有很好地解決技術問題。1999年,工信部出臺政策,開放生產手機的牌照。于是,出現了第一撥“中國制造”產生的“爆炸效應”。

      一波本土品牌開始利用中國的制造能力,把買來的東西集成起來做手機。這些品牌到今天大部分都看不到了,因為這一波增量過去之后,大家買到自己的第三、第四部手機時就知道什么是好手機了,紛紛轉向已不那么貴的諾基亞、摩托羅拉等進口品牌。

      這時,這些做集成的品牌做了一次國際輸出,2006年前后,中國生產了全世界的山寨機,我們把最便宜的或者最大規模的制造產能輸出給了全世界,仍然是以便宜為主。

      這時候,手機進行了第二次革新,進入存量,供過于求。中高端需求開始升級,這個升級就是存量中的增量機會——智能手機,以蘋果為代表。隨之升級的是中國供應鏈,有一撥企業從制造業變成了精密制造業,包括立訊精密、歌爾、舜宇光學、歐菲光等。

      2012年,中國變成手機領域全球單一最大市場,一直持續到2016年,這時誕生了一家今天很著名的公司——小米。

      第一次從諾基亞切換到智能手機的時候,絕大多數人是為了使用APP,而小米軟件做得好,所以借著大家換手機的機會,小米進入了智能手機這個品類。

      小米模式最大的創新是利用了當時最大的紅利之一——流量紅利和媒體紅利。媒體紅利屬于關注度紅利,流量紅利屬于人群觸達效率紅利。結果,小米極大地提高了互動和觸達效率,以及媒體傳播效率。

      有增量通常意味著消費者對產品和類別所能做的選擇還不夠熟悉,所以,誰先觸達他們,誰就先享受到巨大的紅利。這叫增量的紅利。

      存量的創新:“誰好誰大”

      為什么后來華為會做起來?

      不管增量品類多大,也不管發展之初速度多快,都會很快進入供求平衡或供過于求,也就是進入了存量。

      存量市場最大的變化是供給跟上了,同時消費者成熟了。2015年,很多人換過兩三部智能手機之后,開始知道什么手機好,為什么好,自己適合什么,喜歡什么,愿意為哪個功能、哪些特點和品牌花錢。

      存量階段“誰好誰大”。因為用戶和供應相對成熟,供需關系變得平衡,這個時候用戶有了足夠多的選擇,也足夠挑剔。

      華為從2000年初開始做手機,積淀的時間足夠長,這些年的積累發揮了很大作用。今天,如果你還要取悅用戶,需要產品真的好,“好”的概念是需要從頂到底都做好,這些“好”最終體現為用戶可以感知到并說得出。這叫存量創新。

      不同供需關系下的定價策略

      如果你的品類是增量,并且是在成長紅利階段進去的,做品牌有以下幾種情況:

      第一,用低質、低價的供應鏈快速贏得市場,如果市場做得特別好,觸達效率就會高。

      第二,用中等供應鏈做性價比,你會快速獲得市場份額,但很快用戶進入成熟階段,從供求平衡到供過于求,最大的挑戰是如何升級。

      第三,在供不應求的時候用最強的供應鏈拉升價值,比如蘋果,缺點是太貴。

      換句話說,如果你在一個品類剛剛開始的時候進去,不是做性價比,而是做高價,湊巧這個時候你的標準高、供應鏈水平也高,那么你所具有的品類紅利時間會很長。如果優先占領了高端市場,你依然有機會向下沉市場拓展。比如蘋果在2020年上半年,手機銷量幾乎沒有太大的下降,主要貢獻者是蘋果的便宜版手機SE。

      如果你湊巧做的是增量品類,哪怕是存量當中的增量,面臨的定價模式有這樣幾種:

      如果你做低價低質,起來會非常快,但時間會非常短;

      如果你做的是品類殺手,相對性價比高、中等供應鏈,你會吃進增量階段,但到存量階段會面臨挑戰。你需要完成一次全鏈條的技術升級和從頂部到底部的整合,以此獲得全新的定價空間;

      如果你一開始用最好的供應鏈,在增量之初拉高產品定價,做相對高價,那么你的紅利時間會持續很長。

      中國新消費品牌的

      創新“公式”

      今天,中國的媒介和流量端變化很快,媒介改變了消費者對產品和品牌的認知,流量改變了觸達用戶的效率。每一次發生重大變化,意味著你又多了一個紅利。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創新變化太快,流量紅利持續的時間越來越短。但這種短暫劇烈的流量紅利是放大器,如果產品力提升,又湊巧疊加了流量和媒介形態的變化,就會誕生相對持久的品牌。

      舉一個例子,被很多人認為收了智商稅的吹風機戴森到底值不值3000元?大家的說法各不相同。

      戴森是非常典型的存量創新。存量創新很難做,必須每個鏈條上都有創新能力才能實現。戴森做了什么?它從20年前開始投入大量資金做數碼高速變頻電機,也就是吹風機的馬達。

      之前的吹風機,如果想要大功率,個頭就要大,因為要纏線圈等。經過迭代,戴森做出了世界上最小的高速變頻數碼電機,不僅個頭小,風力也比普通電機強好幾倍。不僅如此,為了把風筒做小,戴森把馬達從風筒移到了手柄上,這樣風筒可以做得又短又好看,不僅避免了傳統吹風機容易纏住長頭發的問題,而且給予了新設計極大的美感。戴森還用空氣動力學原理優化了出風口的設計,可以用高速射流卷起周圍的空氣,增加了大概10到15倍的能量。

      我們問女生,你們為什么覺得戴森吹風機好用?得到了如下答案:

      第一,它非常好看,因為重新設計了電機和流體力學。第二,它不卷頭發,因為高速電機不在吹風筒的后面。第三,風力大,干得快,因為用了空氣動力學設計。

      這就解釋了戴森為什么值錢。戴森好抄嗎?很難。除了擁有很多專利,砸了那么多錢做電機,戴森還實現了軟硬件的整合。

      戴森之所以火,它所擁有的一個軟實力,是將技術創新全部翻譯成了用戶可感知的產品力創新,這些產品和產品力創新進一步通過媒體和流量放大給了用戶。

      通常,電機的轉速增大之后噪音會很大,而戴森卻沒有很大的噪音囂叫,甚至可以邊吹風邊聽音樂。原理是它把囂叫的頻段通過高轉速和空氣動力學調到了超聲頻段,人聽不見。這是戴森最難抄襲的。

      戴森將這幾件事連起來,變成了有溢價的品牌,而且是典型的存量創新。這個品類并不是新品類,它只是將存量中的所有能力都用得恰到好處。

      同理,你吃的方便面賣到10元以上的時候,里面出現了很多利用凍干技術等制成的調料包,這讓方便面更好吃。這也是另一個案例——三頓半咖啡成功的關鍵。三頓半咖啡利用了凍干技術,這本來是處理藥品等其他物品的技術,近些年才轉移到了食品領域。

      用這個方法做的咖啡,極其容易溶解,不需要攪拌棒,也不需要熱水,涼水冰水都可以沖泡。同時,凍干技術封存了大量刺激味覺和嗅覺的揮發分子,風味保持度很高。

      這叫用戶體驗端的產品力提升,因為簡單方便,外包裝又非常好看,可以進一步通過短視頻和圖片,放大用戶“秀”的空間。這就是典型的集成了優秀產品力+流量+供應鏈的品牌。

      我們處在消費創新最好的年代,同時也是消費創新競爭最激烈的年代。對于投資人而言也一樣,因為新東西太多,需要仔細分辨能持續多久、有多大能力、定價在哪個空間合理,以及這個品類會有多大的增長空間等。

      因為中國集聚的要素又全又多,所以你能做,很有可能別人很快也能做。如何使得我能做的事情有更長的紅利和空間,需要在產業鏈條上集聚更多要素,整合優勢,并讓用戶體驗到和認知到。

      從商業本質而言,做品牌是把你對事物和產品的價值觀,透過你的產品,讓你的用戶感知。用戶在感知過程中,支付的除了工業成本以外的所有溢價,都付給了他感知到的你傳遞的這部分。

      在這樣一個傳遞溢價的過程中,品牌要做大,最終在于你注入的那部分情感溢價或者價值觀是否正確。

    提示:文章內容僅供閱讀,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猜你喜歡

    無相關信息
  • 朱先春:企業創造高績效的核心要素是人本動力
  • 劉青萍:引領世界500強企業的“數字化轉型”
  • 陳俊長:以核心技術提升易司拓的行業領導力
  • 李 雄:資本運作者要保持行業領先的專業意識
  • 謝 琨:錢塘天譽“士族大宅”的創建者
  • 外貿風險管控要突出全過程信息識別與整合
  • 出口型企業要有效平衡電子商務的雙重影響
  • 外貿綜合服務企業怎樣避免成為“背鍋俠”
  • 主編推薦 ...
  • 打扮家斬獲“2021年最具創新力家裝平臺”榮譽...

  • 一對一輔導前十名大智教育給出高中學習方法,建議收藏...

  • 潮動蓉城,中石油攜手舒達源亮相成都國際車展...

  • 滾動新聞 ...
    新聞排行 ...
  • 風險提示:文章內容僅供閱讀,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關于我們 | 雜志簡介 | 法律聲明 | 廣告刊例 | 聯系我們
        E-mail: cbmag@163.com  律師團隊:北京正大律師事務所  聯系QQ:360737408
    (C)版權所有 中國商業期刊網     京ICP備13034703號-3

    1. <sup id="9gk0d"></s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