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鄭聯昌 玉林師范學院政法學院
參與式教學是指,教師鼓勵、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過程的一種教學方法,其教學理念的核心是強調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教學活動,使師生在教與學之間相互激勵和促進。
當前,傳統的“強灌輸”“一言堂”授課模式已經不能適應新時代思想政治課教學與學習的需要,學生對課堂活動的參與需求迫切增長。《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提出,“教學方式和方法要努力貼近學生實際,符合教育教學規律和學生學習特點,提倡啟發式、參與式、研究式教學。”有必要將“參與式”教學理念應用到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中,探尋可行的教學實踐策略,以此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以參與式教學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
改革的可行性分析
從現實來看,參與式教學在思政教育界已經形成了初步探索,積累了諸多實踐經驗。然而受到教師傳統教學理念和教學條件等方面因素的制約,參與式教學的實踐并未完全鋪開,應用的廣泛性還需要加強。進入新時代,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改革呼喚參與式教學的深入探索,其可行性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參與式教學符合思想政治課的教學規律
課程改革并不是一味地追求教學方式的標新立異,而是針對原有授課模式存在的現實問題的調整,使課堂教學符合教學規律,從而提高教學實效性。從這個意義上講,課程改革的推進要以客觀的教育教學規律為基礎。
著名思想政治教育專家張耀燦先生曾提出,“教育是按照教育目標的要求,遵循一定的教育原則,選擇相應的教育內容和方法,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受教育者施加影響,促使客體朝著主體所期望的方向發展變化的活動。”因此,在思政課教學中,必須牢牢把握“客體朝著主體所期望的方向發展變化”的教育目標,解決主體期望與客體水平的矛盾。
參與式教學則為這種矛盾的解決提供了有效途徑,符合思政課的教學規律,能夠引導學生在課堂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學習、在學習中理解、在理解中內化,從而解決當下大學生存在的思想困惑,實現思政課教育教學目標。
參與式教學符合當代大學生的思想特點
當代大學生已經進入“00后”時代,受到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引起的生活方式的改變,大學生的思想也呈現了許多新情況和新特點,這些新情況和新特點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學情基礎:一是更注重將思想理論學習與個人的前途發展相結合。二是普遍具有較強的獨立意識、批判意識、創新意識。三是更熱衷于新媒體的語言表達范式。四是更加渴望多維度的思想交流。
參與式教學能夠搭建學生表達自己觀點的平臺,符合當代大學生的思想規律,給予教育對象足夠獨立思考的空間,深化師生溝通,更有助于教學目標的達成。
參與式教學符合媒介融合發展趨勢
進入新時代,伴隨著信息技術領域的深刻變革,新媒體的廣泛應用,媒介融合趨勢日益凸顯,大學生獲取信息與接受教育的方式也發生了深刻變化。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改革也必須適應這一時代發展趨勢,將信息技術與課程教學深入融合。與傳統的圖片、影音、電子課件相比,新時代的教育信息媒介更具有立體感和交互感。學習強國app、西沃軟件、云課堂等新載體進一步豐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傳播載體。
基于新媒體技術的應用,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參與到課堂學習活動成為可能,給予他們自主研討交流的空間。參與式教學符合當前媒介融合的趨勢,使思想政治理論課在信息交互中更具吸引力。
參與式教學在思想政治理論課
教學中的實踐策略
現有教學實踐研究表明,“參與式教學強調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保障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提升學生在教學中的參與度,以學生自發組織的形式實現教學內容的優化,彰顯學生智慧、學生力量、學生話語。”鑒于此,實施參與式教學,應當創設學生自主發展平臺,主張全員參與、和諧互動,具體可以采用以下幾個方面的實踐策略:
立足教學主題,實施分組討論
“參與式教學的要點在參與,根本是要改變學生在教學中的地位。”在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中,教師必須給予學生表達自身觀點的機會,根據教學主題開展話題研討,使枯燥的理論教學變得生動活潑。
在討論時,要注意三個關鍵點:一是要分組、分眾討論。討論是思想的交流與碰撞,要保證一定的秩序與層次。“大鍋飯”式的討論只能起到交流作用,但在七嘴八舌的交織中難以引導學生的“冷思考”與“深思考”。教師應當根據學生知識體系與社會生活經驗的不同,合理分配討論組。二是要明確討論主題。主題是討論活動的靈魂,脫離了教學主題的泛泛而談起不到解決思想困惑的教學效果。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在主題中討論,在討論中思考,在思考中總結。三是要延伸討論空間。充分利用班級微信群、云課堂等交流平臺,將思政課堂向外延伸,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引入課堂辯論,擴展學習視野
參與式教學的實踐不僅注重教育對象參與的廣度,同時也關注參與的熱度。為了使思想政治課活動既有廣度、又有熱度,可以在教學中采用辯論賽的方式,進一步活躍課堂氛圍,訓練學生的思辨能力,擴展學習的視野與動力。
首先,在辯題的選擇上,教師要圍繞教學大綱精心設計,既要符合學生的思維特點,又要有一定的理論內涵,使辯題符合思政視域。例如,對于《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率》課程中關于民主集中制的學習中,可以設置“民主與集中誰更重要?”的辯題。
其次,要明確、細化辯論規則,設置多角度的辯論環節。除傳統的開篇立論、自由辯論、總結陳詞等環節,還要加入觀眾提問、智囊團詰問、觀眾點評等擴展環節,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其中。
再次,要注重在辯論過程中的發展教育對象的創新思維,引導學生運用辯證唯物主義的立場和觀念分析問題,同時也能大膽發表自己的觀點,培養獨立思考與批判精神。
最后,教師對辯論結果進行總結,將學生的思考討論與預設的思政主題結合起來,于無形中完成對學生的教育滲透。
深入社會實踐,開展合作探究
思想政治課固然具有較強的“理論性”,但教學的目的在于將理論內化為學生的真實信仰。在此過程中,實踐則是必不可少的環節。以參與式教學推進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不僅要在理論教學上重視學生的參與性,更要深入社會實踐,讓學生在實踐中參與,在參與中收獲。
具體而言,可以根據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某一主題的社會現象開展調查,將社會熱點問題和理論知識進行有效銜接。隨后根據學情,劃分課題合作小組。在教師的指導下共同完成調研方案和調查問卷的編制,完成效度檢驗。再根據調研方案,明確學生的各自分工,深入各類企事業單位和社區進行走訪調研。每一個參與者都要有明確的職責和任務。再由組內成員共同整理調查數據、合作研討,形成終端研究報告。最后,在教學計劃中設置相應課時,組織學生進行成果匯報。當學生以策劃者、調研者、匯報者的身份參與課堂,其主動性也會得到大幅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實效性也會顯著提升。
完善評價機制,落實多元考核
參與式教學在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實踐既要有多種活動形式上的應用,又要配套相應的評價機制,不僅夯實學生的理論基礎和發展思維能力,更能根據評價找準自身不足與發展方向,在鼓勵中進一步調動參與課堂的積極性。
一是要將學生的參與情況納入期末考核中,采用“三三四”制實施考核,即出勤與作業情況(30%)、課堂參與(30%)、期末成績(40%)。通過考核進一步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二是要堅持過程性評價與結果性評價的結合。期末考核作為總結性的評價固然具有重要意義,但在課堂教學中要及時對學生的參與狀態進行合理引導,對其參與熱情、參與態度、參與效果進行動態評價,使學生將學習過程和期末考評放在同一重要位置。三是要采用多種評價機制,除教師評價外,還要深化擴展學生互評、小組互評等,使學生也參與到評價中來,進一步增強課程的參與度。
參與式教學是經過教育實踐檢驗的有效教學方式,能夠使學生的主體地位與作用充分發揮,提升學生在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習的自覺性、創造性與主觀能動性。通過討論、辯論、實踐、評價等環節,引導學生全員參與、共同思考、合作探究,使思政課更有活力、更有激情。展望未來,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還需要進一步深化參與式教學的實踐,積累充足的經驗,創設豐富的課堂活動,助力學生的成長成才。
提示:文章內容僅供閱讀,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